孫艷 崔寧海
閱讀,啟迪智慧;
閱讀,改變人生;
閱讀,對農村的孩子們是福音,更是福利!
——題記
偶然的機會我接觸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除了借鑒已被同行打磨成熟的各種課型,課堂實現(xiàn)了“一課一得”,學生練習主題作文,最吸引我的就是“語文主題學習”提倡的課內海量閱讀了。并不是我多喜歡讀書,而是有了很好的閱讀材料和“名正言順”的閱讀時間,這對于農村的孩子們來說是福音,更是福利!
一樣是稚嫩的童年,卻是赤貧的記憶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則使人善辯。畢淑敏也說得很好:“讀書讓我們知道了天地間很多奧秘,而且知道還有更多奧秘,不曾被人揭露,我們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畢淑敏《讀書使人優(yōu)美》)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猶太民族,他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猶太人愛書達到一種癡迷的程度,這大概也是他們?yōu)槭裁绰斆鞯脑虬伞?/p>
而反觀我們的孩子:天天地里爬,院子里轉;抬頭是父母,低頭是飯桌;整個鄉(xiāng)鎮(zhèn)竟沒有一個像樣的書店,有賣書的嗎?有!超市!與一堆零食混雜,何談清凈的閱讀環(huán)境?從來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他們,即便去趟城里,書店的誘惑又怎能抵擋眾多的特色小吃和琳瑯滿目的小飾品?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有些孩子將臟話作為口頭禪,天天掛嘴邊 。他們在家庭、學校兩點一線間徘徊,心靈在游戲、電視間游走,枯燥單一的生活讓孩子們沒有想讀書、想學習的欲望,想象力也貧瘠,很多孩子沒有爬過山,也沒有見過海,也實在沒法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與城市孩子一樣的是有稚嫩的童年,可是,不一樣的卻是他們赤貧的記憶。
對讀書的熱愛被點燃,靈魂變得豐盈起來
孩子們守著單一的課本,零星的圖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枯燥生活的循環(huán)往復。就在我認為生活就是這樣時,2015年,“語文主題學習”來了,帶來了知識,帶來了新的學習方法,也帶來了孩子們可以暢游外面花花世界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一直關注課本,關注成績的家長聽說是“語文書”,當然也是一個字——“買”!在學校的支持下,學生和教師實現(xiàn)了人手一套的夢想。
有了裝備,語文老師先調整自己的思路,除了整合教材之外,最大的問題便是帶著孩子讀書了。我們絞盡腦汁采取種種措施鼓勵孩子閱讀,或競賽,或免作業(yè),或活動展示,種種“誘惑”下,孩子們嘗到了讀書的好處,改變了“讀書影響成績”的觀點,漸漸喜歡上了讀書。通常我們學文言文單元都會組織孩子們背誦古代經(jīng)典,無論采取何種形式,只要孩子們愿意去背去記,我們都會支持??粗⒆觽兓驙幭瓤趾蟾傁嗾故?,或有模有樣誦讀的樣子,作為教師的我也忍不住嘴角上揚,他們臉上熠熠的光輝,是之前難得見到的,那是成就感,那是自信。
當讀書真正被孩子們接受后,讀書的熱情便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孩子們主動要求拓展閱讀面,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從“語文主題學習”叢書讀到相關作者專著,從節(jié)選的片段讀到整本書,從熟悉的詩作讀到名家名篇,從讀故事再到讀散文、小說,從讀課本上的、叢書上的文章到讀閱覽室的甚至微信上、各類網(wǎng)站上的好文章,只要是孩子們喜歡的,對他們有益的,我都盡可能找來讓孩子們讀。不知不覺間,孩子的臉上洋溢起靜謐的微笑,樓道的打鬧少了,書架邊佇立的身影多了;漫天的臟話少了,時不時蹦出的文辭雅言多了;課堂上的搗亂少了,低頭靜讀的畫面多了;蠻不講理的執(zhí)拗少了,對他人的傾聽和尊重多了;就是孩子們課下的玩笑也有了文縐縐的味道。往日最頭疼的每日隨筆,現(xiàn)在也不在話下,且隨筆質量突飛猛進。甚至孩子們最愛上的課也由以前的體育、音樂、計算機變成了現(xiàn)在的語文,更確切地說是語文的閱讀課。看著孩子們日新月異的變化,不禁想起畢唐書先生(原《山東教育》主編)所說的話:“讀書是真善美的發(fā)現(xiàn)和積累,而寫作則是真善美的表達和呈現(xiàn)?!弊x書真的使孩子們從內而外散發(fā)出了光彩。
未來,精彩在繼續(xù)……
2016年10月19日,在我上的一節(jié)語文課上,孩子們的表現(xiàn)深深折服了聽課的專家和老師們。從對書的喜愛到對文章、作者由衷的敬佩,內心受著深度的觸動,有感而發(fā),他們忘卻了同學,忘卻了老師,忘卻了專家,只有自己和優(yōu)美的文字充斥心間。課堂上小韓同學一次展示完成坐下后,才偷偷問我:“老師,我是不是太激動了?”我悄悄地向他豎起大拇指,他咧嘴笑了??粗⒆幽樕系男θ?,我的心里甜甜之中點點酸澀充斥其間。這些孩子如果生在城市該有怎樣廣闊的天地任其翱翔?該有怎樣的卓越等其創(chuàng)造?我要支持他們,支持他們閱讀,即便他們沒有城市孩子的優(yōu)越條件,沒有城市孩子的良好基礎,沒有城市孩子的豐富閱歷,他們也要有面對城市孩子、面對外面世界的不卑不亢、從容不迫。我想除了老師的教育,那便讓他們從書中去學習吧,相信無數(shù)名人、大家會指引他們走向成功之路的。
孩子們的改變離不開學校的付出。只有學校支持了,我們才會在有限的條件下帶領孩子們走上一條閱讀之路。崔校長除了支持學生閱讀之外,還親自帶領導班子和全體老師閱讀,我們一起制訂讀書計劃,開展讀書交流,在相互的討論之中,老師們飛速成長。
如果說孩子的成長意味著家庭的成長,那么教師的成長就意味著學校的成長。走進梁才中心學校,你不禁會發(fā)現(xiàn)它不論是從樓道到校園,還是從教室到操場,都發(fā)散出濃濃的書香。家長偶爾來學校,也會忍不住駐足樓道間的“書吧”,我想他們除了想了解孩子的生活外,更多的也是喜歡吧。如果家長都愛上了閱讀,何愁孩子們會不喜愛?
《羅馬假日》的經(jīng)典臺詞如此寫道: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而現(xiàn)在不論是工作的我,還是生活條件不甚優(yōu)越的學生,都要明白:行路便是讀書,讀書便是行路。如果我們現(xiàn)在還不能行走在旅途,就讓我們拿起書本,讓靈魂旅行吧,多年后,回首今天,相信旅行和讀書,便是用一生寫出的最好的答卷。
未來,讀書的精彩,向著光明那方繼續(x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