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琳
(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
試論茶文化對高職學生品徳養(yǎng)成教育的作用機制
汪 琳
(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
茶文化的悠久歷史,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都是當代高職學生品德修養(yǎng)提升,以及相關教育工作的良好支持和素材。高職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利用茶文化的人文內涵,以及思想精髓,為學生行為、思想提供指導,陶冶學生情操,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本文就針對茶文化在高職學生品德養(yǎng)成教育中的作用進行幾點分析。
茶文化;高職;學生;品德養(yǎng)成
職業(yè)教育中學生素質修養(yǎng)低,是我國職業(yè)教育中的一個普遍性問題。而從高職教育的本質出發(fā),教育又是以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目標,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品德修養(yǎng)教育顯得更加重要。結合職業(yè)院校學生整體品德修養(yǎng)特點,充分挖掘茶文化中相關教育素材,提升學生道德品質,以及人文修養(yǎng),成為了職業(yè)院校工作人員所面臨的主要課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宋明時期的茶文化發(fā)展也十分迅速,這時的茶產品不只有帶包裝的茶葉,也有一些散茶的形式,打破了原有的壟斷市場,讓茶葉種植地域逐步向南遷移。也正是這個原因,茶葉市場開放時間足足提前了一個月,所以才確保了茶葉市場有效的帶動當地經濟發(fā)展,同時其產生的《大觀茶論》也體現了當時上流社會對茶葉的青睞和重視。
到了清朝時期,飲茶已經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茶文化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當時的茶館為主要休閑娛樂場所,人們在茶館中領略了一種特殊的茶文化,既能夠豐富業(yè)余生活,又能夠提高生活質量??偠灾栉幕诮涍^歷史傳承的過程中,內容逐步豐富,也被文人雅士所推崇,其中所蘊含的茶道或者人們所理解的茶文化思想,都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也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一種體現形式。
2.1 茶的高雅和通俗
茶文化之所以能夠被世代人所傳承,其主要原因還是這種文化形式雅俗共賞,因此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被不同階層的人所接受。由于茶文化包含高雅和通俗兩種性質,在盡可能展現完美統一的同時,無論是達官貴族,抑或是文人雅士,或是士大夫,都可以給出自身對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所以茶文化在達官貴人那里形成了詩詞歌賦、書畫雕塑等等,成就了許多具有藝術和欣賞價值的作品。而在普通百姓那里,茶文化等同于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與基本生活融為一體,也形成了較為通俗的諺語,無論是哪種形式,茶文化都可以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能夠被更好地繼承和弘揚。茶文化的高雅和通俗并不是評判高低優(yōu)劣的標準,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雅的茶文化也需要有基礎的文化作為依托才得以演變和被人們接受。以群眾為基礎的茶文化才能夠被延續(xù),也才能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2.2 茶的功能和審美
茶文化最初是被神農氏用于解毒所用,因此茶文化所具有的藥用功效顯而易見。隨著茶文化的普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通過飲用茶水起到緩解疲勞、強身健體的作用。民間的小吃中也殘留著茶的身影,比如:有些地區(qū)所具有的擂茶粥、綠茶磨豆腐等等。在巨著《本草綱目》當中,對茶葉的藥用功效也有著充分的記載。由于茶葉味道稍苦,所以能起到降火的功效,同時現代醫(yī)學對茶葉中所具有的物質進行了分析,了解到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也能有效地滿足人體的微量元素的需求。中國號稱禮儀之邦,因此,茶文化對禮儀也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以茶文化為基礎形成的茶禮,充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走親訪友,以茶作為禮品可以替代其他煙酒的價值,賓客來訪或面對長輩,敬上一杯茶水,以示尊重,這些形式也體現了茶文化的以和為貴的理念。
茶文化具有多種功效,因此能被不同年齡的人所接受。特殊形狀和工藝的差距,也充分地展現了茶文化的美學特點。將茶文化應用到對學生思想教育課程當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和人文素質,確保學生在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自身品德得以提升。
2.3 茶的物質和精神
茶作為一種商品存在,也能夠傳達一定的精神理念。茶集合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屬性。許多地區(qū)都以茶文化為主題,建立了與茶有關的旅游景點來提高當地的經濟收入,并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同時,茶文化中還含有一定的精神境界,比如儒學的仁愛、平和的處事態(tài)度,佛學的禪機思想,以及道家的天人合一、追求自然本性的理論,這些都展現了茶文化巨大的精神導向。
現在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yōu)榛A,并不是十分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將茶文化應用到諸多院校的選修課程當中,可以有效地保證學生提高個人人文素質以及道德品質修養(yǎng)。學生在接觸了茶文化課程以后,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事物,尊重他人的想法和行為,并可以處理好人際關系。因此,茶文化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著巨大的影響。
3.1 增強民族自豪感
人們越來越熟悉日本的茶道、韓國的茶禮,而對中國的茶文化知之甚少,所以現在許多高職院校將茶文化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通過向學生傳播茶文化基礎知識,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中國的茶文化不會孤立的存在。將茶文化與地方民風民俗相融合,確保有著悠久歷史的茶文化能夠通過教師的講授,讓學生理解和記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有效地保證對茶文化的傳播和繼承。學生了解傳統茶文化以后,有了更多的保護意識,因此也確保了我國的茶文化不會流失。
3.2 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
受多元化文明的影響,現在學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審美標準,并美其名曰“個性”,這種畸形的審美態(tài)度促使學校無法順利地開展茶文化教育課程。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茶文化中寧靜和優(yōu)雅的精神理念,并通過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提高學習茶文化的興趣,同時,茶文化還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為人處事態(tài)度,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出現的突發(fā)狀況。學生通過觀賞優(yōu)美的茶藝表演,在舉手投足之間進行模仿,增添了一份平和,少了一分急躁,讓學生更加謙虛、謹慎的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茶文化的影響,提升了自身品格,改掉了自身的不良習慣和行為。
3.3 協調人際關系
現代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讓學生無從理會他人的想法和見解,學習了茶文化知識以后,學生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與他人進行交流,并可以建立共同的興趣愛好,增進彼此友誼和感情的同時,以正確的態(tài)度進行溝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校定期組織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其中,或者舉辦一場以文化知識為基礎的有獎競猜活動,學生通過記憶茶文化基礎知識來獲得精美禮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保證了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通過觀看表演和學習茶文化知識,懂得如何更妥善地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增長自己的知識面,通過文化知識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師生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在講述茶文化中“敬、禮、謙、和”理念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做到尊老愛幼、禮貌待人,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夠協調人際關系,提升個人品格。
3.4 緩解學生壓力
我國的茶文化與中國的古典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教師在開展茶文化課程教學當中,需要講述道家的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讓學生了解茶文化知識的博大精深。向學生舉例,并列舉出史記中有關于茶的記錄,才能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讓學生信服。學生在了解茶文化的同時,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完成各門功課的學習任務,面對工作壓力也不會更加緊張和焦慮,能夠以放松的心態(tài)處理事務,提高個人品質,并且以更好的姿態(tài)去工作和學習。
3.5 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隨著電子科技和網絡的不斷發(fā)達,許多高職院校學生養(yǎng)成了不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吸煙、酗酒、賭博、熬夜打游戲等行為嚴重地摧殘著高職院校學生的身體健康。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述茶葉中含有大量的有益于人體需要的化學元素,比如:維生素、茶多酚、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等等。長期飲用茶水可以有效的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況,用茶水替代其他飲品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喝茶是一種享受,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一種方式,學生以喝茶為基礎,更深層次的了解茶文化的知識和內容,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完成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任務,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與其他文化形式不同,茶文化會顯得更加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主動接受茶文化知識,了解和探索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內容,才能由內而外的接受茶文化課程。教師還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勵和刺激手段,對學習良好的學生設定不同的以茶文化為基礎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對實踐的敏感度,才能保證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設定的目標。學生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意識,才能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保證在以后工作和面對社會的過程中以正確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
研究茶文化在高職學生品德養(yǎng)成中的作用,對提升學生整體道德修養(yǎng),以及傳承中國民族傳統茶文化都具有十分巨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從三個部分對此進行了分析,從中發(fā)現,茶文化的豐富人文內涵,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文化,還能夠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思維與行為,提升學生人文修養(yǎng),最終獲得整體道德品質的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高職院校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也能夠對高職院校學生品德養(yǎng)成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所助力。
[1]傳統茶文化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影響[J].張作平,羅蓓.福建茶葉,2016(7):12-14.
[2]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認同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創(chuàng)新[J].于碩.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25-27.
[3]論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改善措施[J].魏國強.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2):36-38.
[4]從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吳紅英,朱紅英.農業(yè)考古,2010(5):14-16.
[5]淺論中華茶文化的素質教育功能[J].胡付照.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56-58.
汪 琳(1984-),女,湖南益陽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管理學、高校管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