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榮
摘 要:初中物理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與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的學科,物理教學中很多內容都與法制教育息息相關。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加強對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是新時期對學生培養(yǎng)的主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初中物理;法制教育;策略
初中生的生理與心理都處于發(fā)展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時期,所以他們對一些事情與觀點缺乏判斷的能力。為了使他們能夠健康地成長,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就要適時地對其滲透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法制教育滲透的方法
1.高效備課,發(fā)掘教材中的法制素材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首先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高效的備課,這不僅需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一是備教材,初中物理教材內容豐富,包含著許多法制素材,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關注教材、深挖教材,這樣才能更好地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二是備學生,由于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法制觀念各有不同,所以老師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法制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制觀念。
2.豐富教學方法,科學引入
物理教材中涉及的知識十分豐富,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科學地引入這些內容,在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滲透法制觀念。例如,在教學“滑輪”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早上學校升國旗的視
頻,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國旗手在升旗的時候往下拉,可是國旗卻是往上升呢?學生通過思考便知道了滑輪的工作原理。這時教師再為學生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6條的內容:全日制學校,除寒暑假和星期日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通過多媒體教學法的引入與滲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使教育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結合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進行滲透
物理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因此,教師在滲透法制教育時,要結合實際生活和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聯(lián)系相應的法制知識,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接受。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進行滲透主要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還能使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電流和電路”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注意街道上的垃圾箱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為學生滲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的內容:以填埋方式處置危險廢物,不符合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定的,應當繳納危險廢物排污費。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自主探究,有效滲透
生活中涉及的物理知識有很多,為了讓學生深入地理解這些法制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學“質量”時,我就以學生常見的買菜為例讓學生自主探究,進而得出結論:有些商販在稱重時會做些手腳,其實這是違法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27條指出了制造、銷售、使用以欺騙消費者為目的的計量器具,沒收計量器具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這樣的滲透教學使得學生不僅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還學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一舉兩得。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社會上利用物理知識進行制作盜版軟件等違法事件不絕于耳,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潛移默化受到法制教育,可以更好地拓展知識面,遵紀守法,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進而促進終身發(fā)展。
2.有利于學校推進素質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學生的全面素質受到更多的重視,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能夠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使他們成為具有法律意識的學生。
3.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對學生自身、學校教育有重要意義,還影響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時期,是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點撥,規(guī)范其行為,防止青少年犯罪,進而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法制教育的滲透是新時期的必然教學趨勢,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師要高效地備課,不斷豐富并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結合教材、貼近實際、聯(lián)系生活,在教學中適時適度地滲透法律知識,在傳授物理知識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為其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學生也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余凌云.國旗的憲法意義[J].法學評論,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