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燕
摘 要: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材中的圖像史料是重要的歷史研究資源和教學資源,是歷史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離不開圖像史料所帶來的直觀感受,通過圖像史料學生能夠更加直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教材上關(guān)于歷史知識的描述。從某種程度上講,圖像史料的運用還能適當?shù)卦鰪妼W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解課本知識的同時要更多地引導學生結(jié)合圖像史料來學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來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圖像史料;歷史教學;運用策略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情況下,新課改對于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以及高中歷史教學都有了更多的要求。其中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知識進行講解時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圖像史料,對圖像史料給學生進行更深入的講解,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領(lǐng)者,也是圖像史料的講解者,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對圖像史料的認識,都依靠教師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講解和引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歷史資源,利用圖像史料和文獻等來達到歷史教學的最高目的。
一、圖像史料在傳統(tǒng)歷史教育模式下的運用
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教育中對教材進行講解時都是以文字史料為主,對于圖像史料的講解不夠詳細,甚至于直接忽視對圖像史料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在現(xiàn)在看來是不夠完整的,對于圖像史料的忽視和講解不到位是對圖像史料的一種浪費。歷史課堂學習中,許多歷史信息是我們在圖像史料中才能獲得的,而由于教師并沒有對其進行講解導致學生無法從中獲取相應的歷史信息。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情況下,高中歷史教學也有了相應的改革,這就需要教師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對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同樣需要重視圖像史料的講解。教材中的史料圖像并不僅僅是一張張簡單的圖像,其更多的是對歷史的回顧和保留,也是后人作為警示的重要歷史資源。新課改下,我們更加重視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的使用,而不僅僅是教育模式的轉(zhuǎn)變。因此,教師要更加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圖像史料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對圖像史料的了解和學習更加透徹。
二、加強歷史教材中圖像史料的利用
1.利用圖像史料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課堂上圖像史料的教學不僅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欣賞到歷史圖像,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還讓學生對圖像中的事件和人物產(chǎn)生更多聯(lián)想。學生能夠在圖像學習中找到樂趣,讓歷史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圖像進行理解和想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研究圖像,讓學生從圖像中提取相關(guān)的歷史信息。在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中,我們可以從教材給出的圖像中充分地感受中國古代人們的衣著和風俗習慣等。比如,第三課中《北宋文官出行圖》這一圖像給我們帶來的信息量是特別大的,從這張圖像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物的穿著打扮,可以大致了解到一些風俗習慣,也不難看出圖像中出行的人比較多,有兩個人牽著一匹馬的,馬車旁邊護甲的人更是不少,這就讓我們充分地感受到當時北宋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措施下,官僚機構(gòu)的不斷膨脹和軍隊的擴充,使得各級官員人數(shù)比實際需要的多出兩倍以上,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局面,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如果我們只是看教材文字信息根本無法直接和切實地感受到教材中所說的這些問題。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對圖像史料的講解和說明,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
2.利用圖像史料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相比于文字史料,圖像史料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因為圖像給學生帶來的是直觀的感受,能夠讓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歷史畫面,得到更大的畫面沖擊感。圖像史料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頭腦中形成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在高中人教版歷史教科書必修二第五單元講到中國交通工具的不斷改進,教材中給出的四幅圖像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們更加直觀地看到這四個時期中國交通工具的樣貌。這樣的圖像比文字講解來得更直接透徹,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不斷發(fā)展以及高中歷史的教學方式不斷革新,歷史教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圖像史料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斷得到重視,教師對圖像史料的教學講解和利用也不斷地完善。而教師利用圖像史料來講解歷史知識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激發(fā)學生對歷史文化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劉春明.論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4(59).
[2]韋賢.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
[3]劉冰.透析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重慶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