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基礎教育的加大投入,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在校舍建設、教學設備和生活設施等硬件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要徹底改變農村中小學教育落后的現狀,更需要在軟件方面思考對策,特別是充分利用資源和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完善學校管理工作尤為重要。
關鍵詞:西部地區(qū);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管理
一、 前言
近年來,伴隨著“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和“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落實,西部地區(qū)在社會、經濟、衛(wèi)生、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發(fā)展進入了快車道,城市化的過程加快,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現象已經十分常見,導致農村留守子女的教育和看護等問題出現。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農村寄宿制中小學應運而生,并且呈現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態(tài)勢,學校和學生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綜合管理和分類管理被廣泛應用,管理的方法更加科學和人性化,逐漸形成了一套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管理體系,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二、 寄宿制學校管理及存在的問題
(一)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屬于管理學范疇,是指管理者通過一定的制度和措施,對學校的人、物和事務進行管理的活動,其目的是保證學校的有序運行和實現工作目標。我國的公立學校管理可分為:國家和政府所屬的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對學校的管理和學校自身的內部管理,本文僅討論學校自身的內部管理,重點分析對于寄宿制學校學生的管理。
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是國民基礎教育的形式之一,此類學校把農村邊遠的、分散的和留守的中小學生集中在一起過集體生活,為之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辦學出發(fā)點是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其長遠的意義是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統(tǒng)籌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是地方政府的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
相比較非寄宿制學校,寄宿制學校管理涉及的范圍更廣,管理的意義更加重要,管理工作更為復雜。因此,寄宿制學校需要制定完備的管理制度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從安全管理、教學管理、生活管理、心理輔導和興趣培養(yǎng)等方面,明確分管項目負責人和組成人員,建立由管理者、老師、學生和學生家長等要素組成的綜合管理體系。
(二) 存在的問題
我國西部地區(qū)的大部分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由于受到學校規(guī)模小、教學設施差、人才缺乏、資金不足和管理理念落后等因素的影響,學校管理工作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安全管理未系統(tǒng)化
學校的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工作,首先是提高安全意識,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了解安全防范的常識,教導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其次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且監(jiān)督有關人員嚴格按照制度執(zhí)行;第三是采取科學的、完整的安全防范措施。有些農村學校安全管理不系統(tǒng)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缺少集中性的安全教育,導致學生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學校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太籠統(tǒng),安全隱患缺少有效的監(jiān)督;安全防范措施有漏洞,有些學校使用有潛在危害的教學和生活設備。
2. 教學管理缺少嚴格性
寄宿制學校有集中學習和集體生活的優(yōu)勢,也有其明顯的劣勢,尤其是對于低齡的學生,由于缺少父母的鼓勵、引導和監(jiān)督,因此老師對其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老師在課外給予學生一定的輔導和關懷,嚴格要求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傳授學生實用的學習方法,讓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西部地區(qū)許多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一個老師分管多個學生,導致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給予學生學習指導,容易出現教學管理不嚴格,進而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速度。
3. 心理輔導工作不細致
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父母大多在城市務工,學生缺少家庭的親情教育,導致有的學生存在心理不健康的傾向,因而,合理的心理輔導成了學校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另外,現在有些青少年的身上存在如任性自私、自理能力不強和渴望被關愛的心理慣性,也需要學校教育給予正確疏導。缺少經過專業(yè)培訓的心理輔導老師是西部地區(qū)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普遍現狀,老師與學生之間難以順暢溝通,不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況,對于有孤僻、極端和反叛等心理問題的學生,老師缺少科學的、有效的處理方法。
4. 興趣培養(yǎng)活動不豐富
教育工作必須要遵循學生年齡段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校在教導學生學習文化課的同時,也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例如,開設書法、美術、朗誦、演講、舞蹈、歌唱、體育項目等帶有藝術或娛樂色彩的課程與活動,給予學生發(fā)現和發(fā)展特長的機會。大多數西部地區(qū)的農村中小學缺少開展興趣培養(yǎng)教育的條件,有的學校缺少專業(yè)的老師,有的學校缺少設施和經費,有的學校教育觀念落后,對興趣培養(yǎng)在青少年成長中的積極作用認識不足。
三、 對策和建議
完善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管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性的工作,本文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 重視常識培訓和宣傳。中小學生處于不成熟年齡段,生活常識和安全防護常識缺乏,學校有組織的對學生進行常用知識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生活適應力,另外,學校重視常識宣傳工作,如宣傳畫、安全手冊和組織問答等也是安全教育的手段。
(二) 致力于全方位教育。學校把“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研究學生新情況”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主攻方向,要求教師制定最佳教學方案,保證文化課的教學效果。另外,在課外讓老師發(fā)揮學習指導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升學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
(三) 發(fā)揮老師的管理作用。教學管理不僅是管理者的職責,學校作為一個完整的團隊,老師在教學管理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寄宿制中小學的情況較為特殊,學校領導除要為每個班級精心選配班主任之外,給學生分派輔導老師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 重視組織集體活動。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家庭的親情和溫暖,學校管理人員在課余應當多組織集體娛樂活動,創(chuàng)造歡快、融洽和輕松的氛圍,給予學生大家庭的溫暖,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也有利于學生在積極、陽光和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盧鴻芳.略談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的安全管理[J].中小學校長,2010(6):25-26.
[2] 李健.對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J].云南教育,2011(10):8-9.
[3] 董萬祥.對于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30):231-231.
[4] 徐文濤,倪建雯.農村寄宿制小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甘肅省某縣為例[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2012,28(1):125-128.
[5] 胡忠杰.關愛寄宿生和諧促發(fā)展——淺談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工作[J].吉林教育,2016(14).
作者簡介:
韋向陽,二級教師,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化埡學區(qū)化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