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博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簡析《尼采與哲學》中的反辯證法思想
王子博*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尼采與哲學》中,“反辯證法”是貫穿始終的重要概念,并在尼采思想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黑格爾時,就實現(xiàn)了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合流”并開啟了超越形而上學的辯證法道路,可以說,黑格爾賦予了辯證法新的內(nèi)涵,到了十九世紀,馬克思的科學辯證法又將辯證法推到了有史以來一個全新的高度①。晚于馬克思出生的尼采,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整個傳統(tǒng)理性視為敵人,舉起了推翻理性的大旗,尼采也由此被后現(xiàn)代主義者稱為先行者而備受贊譽。德勒茲在本書中著重闡述了尼采的主流思想,其中,反辯證法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尼采;德勒茲;反辯證法
《尼采與哲學》中,反辯證法貫穿始終。那么,首先應該確定的概念是尼采所認為的“辯證法”是何物?尼采所反對的辯證法,應是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以及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辯證法者,也就是所謂的“柏拉圖主義”和基督教所宣傳的教義及黑格爾瓦格納等人對辯證法的發(fā)展,傳統(tǒng)形而上學深受柏拉圖主義的影響,柏拉圖本人也深受蘇格拉底的影響,所以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主義在尼采這里就是西方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理性主義總稱;那么,尼采為何反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原因是蘇格拉底影響之下形成的“柏拉圖主義”“太希臘化”②,而基督教的教義認為“生命中的苦難首先意味著生命不是公平的,甚至本質(zhì)上就是不公平的,它用苦難來抵償本質(zhì)的不公,又因為它承受苦難,所以理應遭到責難?!雹垡簿褪钦f,蘇格拉底的理性意味過于明顯,一個種族不應該完全失去作為動物的本質(zhì)而淪落為純粹的理性工具。尼采認為知識就是反對生命,④但是蘇格拉底還沒有完全責難生命,他徘徊在日神與酒神之間;如果說蘇格拉底還使人保留了一絲尊嚴,那么基督教儼然將人類的生命權利完全抹殺,所以尼采宣稱張揚生命的首要任務,就是反對壓制人性的理性主義。
尼采獨創(chuàng)系譜學科,將價值引入哲學,力圖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批判,系譜學的原則是人們不再依靠怨恨與內(nèi)疚的原則進行思考,而是以系譜學的原則來思考。尼采認為傳統(tǒng)哲學的價值有兩點,一是上帝,一是理性,而傳統(tǒng)哲學在發(fā)展的時候自身的價值體系已經(jīng)分崩離析,需要系譜學家進行價值重構。尼采一方面反對將現(xiàn)有價值作為評判標準來逃避批判的人,這些人是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維護者;另一方面反對功利地單方面進行所謂的價值重建的人,他們雖然看似正在進行價值重估,但是實際上只是將價值從一個單方面轉到另一個單方面,沒有全面看待價值重估,真正的價值重估應該是肯定,而不是上述兩種人將其本末倒置而充滿否定性的⑤。系譜學將事物的區(qū)分性因素作為價值真正的價值。傳統(tǒng)形而上學中,從古希臘時期的泰勒斯開始,樸素地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zhì),直至柏拉圖創(chuàng)立理念論,將理念看成本源,其本質(zhì)都沒有逃脫一元論的桎梏;及至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雖然看似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但是都沒有逃脫傳統(tǒng)辯證法的思想。系譜學是追本溯源的學科,它是將事物的譜系分析而得出的,首先是考察起源中含有的高貴或是卑微,并將其作為系譜學評判的因素,“高貴與粗俗、高等與低等——這些是真正具有系譜學意義和批判意義的因素?!雹捱@種多元主義的視角,正是尼采對辯證法一元或二元主義的反對,事物從其始源開始,就充滿了區(qū)分性因素,強行將某種事物“下定義”是不可取的,但是自從蘇格拉底開始,整個思想界就試圖對所有事物下一個“定義”,這在尼采看來,顯然是荒謬的。
悲劇在誕生伊始是由酒神頌歌演變而來,悲劇以悲慘的結局來揭示生活中的罪惡,從而激起觀眾的悲憤及崇敬,達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但是尼采所理解的悲劇和傳統(tǒng)意義所理解的截然相反,尼采認為悲劇經(jīng)歷了三次死亡。⑦悲劇的第一次死亡是由蘇格拉底導致的,蘇格拉底代表的理性主義使人墮落,德勒茲稱之為“歐里庇得斯”式的死亡,在此,悲劇本應是英雄人物張揚生命的藝術形式,卻被悲劇學家賦予特定的必然性,沒有將差異體現(xiàn)出來,且當政者也將悲劇作為教化公民的手段,使得悲劇失去了本應頌揚苦難的原意;悲劇的第二次死亡是由于基督教,尼采看來,基督教的“原罪說”認為人生而是有原罪的,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犯下的過錯要由人類終其一生來承擔,需要此生不斷“救贖”自身才能使靈魂升入天堂,否則將墮入地獄,基督教做出這一舉動充斥著怨恨、內(nèi)疚等情緒,“從微小的細菌中所提煉的便是宇宙中被尼采診斷為復仇精神的東西”,⑧這與悲劇本身所提倡的張揚生命背道而馳,人生或許充滿痛苦,但是即便如此,痛苦也是值得肯定的,悲劇中的英雄人物主體遭遇到苦難、毀滅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求生欲望、旺盛生命力的最后迸發(fā)以及自我保護能力的最大發(fā)揮,才應該是悲劇的主旨所在;悲劇的第三次死亡是死亡與現(xiàn)代辯證法和瓦格納的夾擊,尼采認為現(xiàn)代辯證法“從根本上帶有基督教的色彩”⑨,現(xiàn)代辯證法的中,二元對立的否定意味極其濃郁,悲劇的表現(xiàn)形式是“苦難與生命、生命中的有限與無限、個人的名譽與理念的普遍精神之間的矛盾,亦即矛盾的運動與矛盾的解決”,⑩并且,瓦格納的作品中集中表現(xiàn)了女性的兩種特性,毀滅和救贖,尼采認為悲劇的本質(zhì)是“多樣與多元的肯定”,?這樣一來,二元對立和多元主義相悖,救贖又極具基督教主義色彩,因而被尼采摒棄。
古希臘的悲劇是圍繞古希臘眾神展開的,尼采的思想也在日神阿波
羅和酒神狄奧尼索斯兩位神祇中相互碰撞。日神阿波羅,是原則的代表,他通過美的外觀和幻覺將苦難完全掩蓋,使人沉浸其中,認為生活是美的;而酒神狄奧尼索斯肯定苦難,直面苦難,在苦難中享受生命,因而是直接的,值得注意的是,這兩者之所以相互對立,僅僅是二者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而已。尼采的日神和酒神思想,日神的比喻在尼采看來是代表的整個傳統(tǒng)形而上學,這種統(tǒng)一是反差異性的統(tǒng)一,即沒有考慮事物的區(qū)分性因素,其本質(zhì)是將理性置于人性之上,特點是反生命和責難生命,認為人類只有通過救贖才能升入天堂;酒神精神的本質(zhì)是“對生命加以肯定的本能”?,酒神也是悲劇的本質(zhì),是“受難的光榮的上帝”,是“沉浸于本原存在的換了之中的個體化苦難”,?悲劇中的人物在承受著苦難,即便如此,生命得到張揚,悲劇人物依舊快樂。酒神日神的學說,像極了叔本華的“表象與意志”,日神精神對應表象世界,酒神精神對應意志世界,如此一來,尼采自身也陷入了傳統(tǒng)辯證法的二元對立中,并且在叔本華和瓦格納的影響下,尼采的肯定生命并非是肯定個體的苦難,而是將苦難超脫自身,由此可見尼采前期的思想還未成熟。
尼采的意志哲學一直以來是其哲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相較于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一元或二元本原論,尼采將世界理解成“力的海洋”。宇宙中充滿無數(shù)的力,任何事物背后都有主導的力,力自身最基本的東西就是意志。這種多元主義理論目的是將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本體論進行解構,本體論統(tǒng)治著整個哲學界長達數(shù)千年之久,在尼采看來,整個西方哲學界是奴隸的思想,西方哲學界是從奴隸的思維看待世界,這也正是虛無主義產(chǎn)生的原因,哲學的意識應該從屬于一個更高的東西,而不是虛無主義,尼采意志哲學就是從力與力的關系開始展開的。力在宇宙中是有一定數(shù)量的,“不存在一定量的現(xiàn)實,因為所有現(xiàn)實已經(jīng)是一定量的力”,?力的本質(zhì)與其他力間的關系在尼采看來是偶然性,所以生命自身充滿無限可能,并不會像基督教所宣揚的那樣生來帶有罪惡??隙ㄅ既恍缘恼f明在尼采的永恒回歸理論中體現(xiàn)了出來。尼采用擲出的骰子下落的結果為例子肯定偶然性,在傳統(tǒng)辯證法中,認為骰子下落后的結果是偶然的,但是尼采認為骰子落下的結果只可能是一個骰子的六個面,沒有第七個結果,因而,宇宙中時間無限,力量的單位卻有限,組合也是有限的,所以歷史會不斷閃回。這種論調(diào)直接打破了傳統(tǒng)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多元主義的角度看待世界,甚至尼采想用永恒輪回的理論來直接代替?zhèn)鹘y(tǒng)的形而上學,將永恒回歸作為選擇的原則。尼采之前,世界的本原就被固定到了靜態(tài)的事物,到了尼采,他認為世界上沒有存在,只有生成,將世界轉化為了一個動態(tài)的世界,這一大膽的理論直接對傳統(tǒng)辯證法產(chǎn)生了強烈的沖擊。再回到力與權力意志的關系,“尼采將力的系譜學因素成為權力意志。系譜學意味著區(qū)分與起源?!?權力意志是力的根本,權利意志決定了力的量和質(zhì),傳統(tǒng)的科學和形而上學都是反動力壓制住了能動力?!澳軇优c反動是源自權力意志的力的性質(zhì)。”?權利意志是力的基本,否定的權力意志促使能動力趨向反動力的,反動力將能動力與其職能分離,就成為了反動力。生成是存在另一種方式,但是無法被認知,需要另一種感知性,這種感知性就是“超人。在這里,尼采引出“超人”的概念,“人應是被超越的某種東西”,并應當“忠于大地”,即反對虛無的天空。?在此,尼采認為“超人”代表的是狄奧尼索斯一類張揚生命,肯定一切的存在。永恒回歸是肯定的,只有酒神可以作為永恒回歸的主人,但是人類只能看到反動力,極有可能將永恒回歸腐化成反動力的回歸,這與永恒回歸的本意相去甚遠。
尼采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進行解構的同時,卻對赫拉克利特推崇至極??v觀赫拉克利特的學說,首先是對于生命,“多樣性不需要懲罰,生成不需要贖罪,而生存也不是某種形式的罪行?!?而其中“萬物皆流”對尼采影響巨大?!叭瞬荒芡瑫r踏入同一條河流”是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他將客觀事物看成永恒運動的,尼采也由此提出世界沒有存在,只有生成。這種永恒運動的理論和整個傳統(tǒng)形而上學大相徑庭,但是尼采單單認定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是尼采認為傳統(tǒng)辯證法有自身的“不徹底性”,這種“不徹底性”表現(xiàn)在辯證法既然認清要動態(tài)的看待事物,但是依舊沒能擺脫一元或二元的桎梏,也就是說,既然傳統(tǒng)辯證法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世界是無休止的運動——事實也確實如此——卻仍然在動態(tài)與靜態(tài)中徘徊不定,認為事物只是單純的從不同角度看就是辯證法,亦即狹義上的二元對立,但是沒有從多元論中給辯證法注入生命。辯證法的實質(zhì),應該是否定中包含肯定,尼采的理論,其實正是走了極端的辯證法。
尼采生在辯證法的時代,但是能夠身處巨浪中依舊破浪前行,對整個傳統(tǒng)思想界進行反思與解構,完全是尼采作為一名哲學家從思想的層面對傳統(tǒng)進行的深刻剖析。他既沒有歇斯底里地一味批評他人,也沒有過度贊揚自我,但是句句命中傳統(tǒng)辯證法的要害,使后現(xiàn)代思想將傳統(tǒng)辯證法視為大敵,直至開創(chuàng)了包括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對傳統(tǒng)思想的解構熱潮。其中不免有一些過激的言論,但是尼采對辯證法批判的本身,是值得后世繼續(xù)研究的。
[ 注 釋 ]
①孫正聿.辯證法:黑格爾、馬克思與后形而上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8(03).
②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
③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21.
④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145.
⑤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104.
⑥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3.
⑦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15.
⑧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57.
⑨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15.
⑩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15.
?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25.
?蔣道新.尼采反形而上學思想研究[J].南昌大學.
?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17.
?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59.
?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78.
?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93.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M].三聯(lián)書店,2014,9:7.
?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36.
[1]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1.
[2]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M].三聯(lián)書店,2014.9.
[3]尼采.偶像的黃昏[M].商務印書館,2013.11.
[4]尼采.悲劇的誕生[M].商務印書館,2012.6.
王子博,男,漢族,河南鄭州人,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5級外國哲學專業(yè)碩士;指導教師:崔增寶。
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