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暢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對《少爺》和《圍城》兩部作品相同點的考察
——以人物設定和創(chuàng)作背景為中心
蘇 暢*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夏目漱石與錢鐘書兩位文學大家在教育背景上有著十分相似的經(jīng)歷,他們的著作《少爺》和《圍城》也分別創(chuàng)作于相似的時代背景之下,其人物形象設定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本文通過對兩部作品人物設定和創(chuàng)作背景相同點的分析,來探討兩位作者對當時黑暗的教育制度以及腐朽丑惡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的批判,最終探究出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
教育界;丑惡;批判精神;自我批判
去年是日本近代著名文豪夏目漱石的忌辰一百周年,因此他的諸多優(yōu)秀作品再次被編入教科書的同時,在日本人氣作家排行榜中也超過了諸位文學大家,位居首位,堪稱日本的國民作家。
錢鐘書作為中國近代著名學者、作家,精通數(shù)國外語的同時,更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及學術(shù)研究等方面有著高深的造詣及顯著的貢獻。他用文化批判的精神看中國、看世界,為中國文學、文化發(fā)展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論以《少爺》和《圍城》兩部作品中人物設定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相似點為中心,探討夏目漱石和錢鐘書對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中出現(xiàn)的諸多腐朽丑惡現(xiàn)象的批判,最終探究出兩位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
小說《少爺》是夏目漱石僅花了不足十天時間完成的一部中篇作品,自1906年該作品在雜志《杜鵑》上發(fā)表以來,今年已經(jīng)是《少爺》發(fā)表的第111周年,具有一定的研究紀念意義。故事講述了一位正直、淳樸、嫉惡如仇的青年,東京物理學校畢業(yè)后,在四國一所中學任教期間目睹了諸多教育界丑惡行為,并與之相對抗的過程。此外,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有關(guān)人物描寫的幽默性、故事情節(jié)的悲劇性、文體的易讀性以及漱石獨特又強烈的批判性,等諸多理由使作品受到了讀者們的強烈歡迎。
《圍城》是錢鐘書的代表著作之一,1948年發(fā)表于雜志《談藝錄》,在此之后,又被翻譯成各國語言,出版發(fā)行。故事講述的是留學歸來的主人公方鴻漸在大學任教期間遭人排擠,在營黨結(jié)私、勾心斗角的教育界黑暗勢力互相斗爭下成為他們的犧牲品。清代章回體小說《儒林外史》中就強烈諷刺批判了當時社會存在的學界、官界的腐敗現(xiàn)象,而堪稱《新儒林外史》的小說《圍城》,在這方面也與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充斥著對教育界的不滿、諷刺與批判。
(一)小說《少爺》的主人公人物設定分析—少爺
小說開篇,針對文章第一人稱敘述者的成長經(jīng)歷進行了一系列描述,讓讀者對主人公的性情品質(zhì)、成長歷程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本節(jié)主要概括分析了主人公“少爺”的性格品性,并通過對主人公“少爺”的品質(zhì)描寫和心理描寫,來分析夏目漱石的社會批判精神。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文章第一句話:“因秉承了父母的遺傳,我自幼行事魯莽,盡干一些賠本兒的事情。上小學時,一次我從學校的二樓跳下,結(jié)果挫傷了腰,足足休了一個禮拜。您或許奇怪我為何做出這荒唐之舉,說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從新樓的二樓探出身子,一名同學就沖著我調(diào)侃道:“別在那里耀武揚威的,有本事就跳下來,膽小鬼!”當校工將我背回家時,父親怒目圓睜的訓斥道:“哪有這樣的混蛋!竟然從二樓跳下來,還傷了腰?”我回敬道:“等著瞧吧,下次再跳,絕不傷腰?!?/p>
從有關(guān)“少爺”的成長經(jīng)歷描寫上我們可以知道他是一個自幼行事魯莽、不愿服輸、盡干一些賠本事情的人。除此之外,“少爺”還有一個母親非常寵愛的哥哥,長得一副白凈皮面,行為女里女氣的,又一肚子的花花腸子,做事上經(jīng)常使用卑鄙伎倆,經(jīng)常惹惱“少爺”。兩人關(guān)系也不好,基本上十天打一架。從此也可以看出,“少爺”為人正直、厭惡虛偽、正義感強的美好秉性。
但是,在學校里同事們的口中,“少爺”卻經(jīng)常作為身材纖細瘦小形象的代表被恥笑或是被忽視,學生們對“少爺”也完全不懷好意。這樣的“少爺”仿佛并不被他人認可,存在感很低。
綜上所述,從“少爺”的性格描寫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讀解出“少爺”是一位行事魯莽、為人正直、厭惡虛偽、正義感強的人物。然而對待這樣一位擁有剛正不阿、天真爛漫等美好秉性的人,人們卻無法喜歡他、接受他,從中也反映出一個道德墮落的社會對擁有美好品性且作風正直人們的排擠,也體現(xiàn)出了作者夏目漱石對這樣的一個社會所持的批判態(tài)度。
除此之外,在全校教職員大會上,在討論如何處分違紀住校生的相關(guān)描寫上,也體現(xiàn)出了夏目漱石的強烈批判精神。故事中貍貓和紅襯衫裝腔作勢,將問題上升到教育的靈魂的高度,公然叫囂學生無辜,教師有罪。那時“少爺”的想法是:“校長若如此將責任大包大攬,既稱自己失職,又稱自己失德,不如干脆停止處分學生,自己主動停職算了,也省得麻里麻煩地開這個會?!苯又疫叺牟┪锢蠋煙o關(guān)痛癢地在一旁說到:“誠然,錯在學生無疑。但不可因處罰過甚而引起逆反。以主任所言,敝亦贊同從寬發(fā)落。”接下來,左邊的漢文老師也宣稱同意采取穩(wěn)當?shù)姆椒ㄌ幚?,歷史老師也說同意教導主任的說法。一時,所有人都成了紅襯衫的同黨。此處漱石通過“少爺”的心理描寫,描寫了思想上同流合污,行為上絲毫不講條理的教員世界、拘泥形式向錢向權(quán)看齊的社會風潮,揭露出社會中存在的種種不正之風。
但是,盡管全文陳述了一派懲惡揚善的正氣之風,但最后斗爭失敗的還是“少爺”和山風象征的剛正不阿一派,不管是紅襯衫、跟屁蟲還是貍貓最終的結(jié)局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屹立不倒。在此,我們不禁想起夏目漱石曾感嘆道過的“這世界上充滿了矛盾體,一個人所懷抱的美好理
想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的了整個社會的?!弊罱K,我們也可以分析出漱石對舊時代的倫理觀持有的一種批判態(tài)度及想要改變它的無力感。
(二)小說《圍城》的主人公人物設定分析—方鴻漸
小說《圍城》的主人公方鴻漸,初出茅廬、缺少世故,雖然為人正直,對學校中出現(xiàn)的諸多現(xiàn)象抱有憤懣不平的態(tài)度,不屑與李梅亭等人為伍,但是由于為人過于善良,不愿傷害他人,行動力較弱,導致在與黑暗勢力斗爭的過程中,缺少熱情和力量,最終也以失敗告終。就像趙辛楣對方鴻漸的評價中講到:“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贝颂帲覀兛梢愿Q探出作者想要借此表達的用意之處在于,這樣一位意志不堅定且行動力弱的人,對于趙辛楣這等勢力的人來說都毫無利用價值,更是無法通過這樣的人物設定改變早已腐朽黑暗的教育制度。
此外,通過方鴻漸的感情生活,他雖然與孫柔嘉毫無感情可言,但卻輕易地陷入了對方設計的“陷阱”之中,急忙與對方締結(jié)婚約一事,也可以看出他不僅做事主動性差,甚至感情上都無法自主,被孫柔嘉任意支配,性格軟弱無能。
盡管如此,雖然方鴻漸為了欺騙自己的父親及未婚妻的父親,偽造了學位證,但回國后每次提及自己的學歷話題時,方鴻漸慚愧之情都會涌上心頭,說明他的本質(zhì)上并不是一個喪失道德、沒有廉恥之心之人。但事實上還有一些像歷史系主任韓學愈這樣的人,不僅對自己偽造學歷這一事實無動于衷,甚至還會感到很驕傲,到處宣揚。甚至利用偽造的學位證堂堂正正的坐上了主任的椅子。不僅如此,表面上看似正直君子的韓學愈還將自己俄國籍的妻子偽造成美國人,試圖登上外語系教授的講臺。
可以看出《圍城》中登場的知識分子形象均為庸俗狡猾、表里不一之輩。他們所處的大學也是一種處處充斥著丑陋謊言、階級斗爭、利己主義的工作環(huán)境。在此,錢鐘書通過對這些丑陋現(xiàn)象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當時教育界的不滿與批判之情。
綜上所述,兩部作品中登場的主人公少爺和方鴻漸雖都是性格正直之人,但少爺?shù)男愿窀雍唵?、率真,而方鴻漸的性格卻略顯復雜,雖然內(nèi)心充斥著正義之感,但行動力上卻略有欠缺,為人的原則性不強。最終由于二人的性格不同,悲劇的命運也有所不同??梢钥闯鰞刹孔髌肪笠缰髡邔Ξ敃r社會發(fā)展前景無望的無力感和喪失感,向讀者也傳遞著一種感傷之情。
(一)夏目漱石和《少爺》
首先關(guān)于夏目漱石的個人經(jīng)歷,畢業(yè)后,作為英語老師先后前往松山中學和熊本縣第五中學任教,和小說中“少爺”的人生經(jīng)歷有重合的地方。在那之后,夏目漱石接受文部省的命令,前往英國公費學習。也就是在英國留學期間,漱石開始背負起了國家的近代化使命,努力學習,閱讀了大量書籍。與此同時,漱石雖然也深知只具備語言能力是無法改變祖國落后的現(xiàn)狀這一嚴峻問題,但由于一人久居國外,過于壓抑的寂寞心情導致情緒波動大,神經(jīng)衰弱等病癥?;貒螅蔀闁|京高校的一名教員,見證了諸多教育腐敗現(xiàn)象,并在教學了10余年的工作經(jīng)驗上,完成了《少爺》這部經(jīng)典巨作。
有關(guān)《少爺》的創(chuàng)作背景,明治初期,日本政府最初開始建立學校制度。1871年,明治政府設立文部省,頒布了強化中央集權(quán)制度的改正教育令。1890年由明治天皇頒布了教育赦語,其主旨為在明治維新后的大日本帝國,將注重發(fā)展修身、道德教育,將明治以前存在的多樣性改為中央集權(quán)化的同一性教育。并在此基礎上頒布信奉天皇的國民指導思想。漱石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完成了《少爺》的寫作。
(二)錢鐘書和《圍城》
同夏目漱石的教育經(jīng)歷相似,自幼熟讀古典典籍的錢鐘書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文系后,前往上海光華大學任教,后獲得公費赴英留學機會,前往英國、法國等諸多西方國家學習深造。1938年歸國后,一直在清華大學的文學研究所任教的錢鐘書,期間翻譯、發(fā)表了諸多國內(nèi)外著作。1946年在發(fā)表著作《圍城》之前,還曾在國立蘭田師范學院及震旦女子文理學校等地任教,這也為小說的構(gòu)思提供了基礎。
創(chuàng)作背景方面,十九世紀后期,當時中國的清朝政府為了發(fā)展近代化,開始實施了洋務運動。并在二十世紀初,確立了學校制度的同時開始完備近代學校的教育系統(tǒng)。在那之后中國也形成了留學熱,錢鐘書就是1935年向國外派送的1033名留學生中的一人。然而另一方面,中國三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固化現(xiàn)象嚴重,新舊價值觀混合之際,封建社會中所遺留的丑惡、腐敗現(xiàn)象開始在學術(shù)界、教育界體現(xiàn)出來。
(三)兩部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的共同點
可以說,無論是夏目漱石還是錢鐘書,二人都經(jīng)歷了自己的國家從封建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zhuǎn)型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看到了整個社會政治、經(jīng)濟、人們思想觀念乃至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從而導致二人受到了思想上的巨大沖擊,甚至感受到了在社會中寸步難行的痛苦。與此同時,正是因為二人皆熟悉知曉本國的古典文學及傳統(tǒng)文化,又曾有過西方國家留學的經(jīng)歷,才可以冷靜客觀地對其分析評價。毫無懷疑,正是二人的特殊經(jīng)歷才造就了著作《少爺》和《圍城》的完成。
回顧兩篇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雖然《圍城》的創(chuàng)作時間要比《少爺》晚了四十幾年,但在創(chuàng)作背景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無論是明治時期的日本,還是民國時期的中國,教師們的丑惡行為和教育界的腐敗黑暗現(xiàn)象都是令我們瞠目結(jié)舌的。由于兩者既保留了等級制度、等級觀念的封建殘余思想,又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受到了西方資本主義思潮的嚴重沖擊,最終導致拜金主義與功利主義在社會橫行,使得社會產(chǎn)生了諸多畸形病態(tài)現(xiàn)象。而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究竟是兩國近代化過程的必然產(chǎn)物,還是歸結(jié)于兩國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文化之強大,值得人們深思。所以,綜上所述,從《少爺》和《圍城》兩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進行分析,更加佐證了兩位作家對社會黑暗腐朽、教育界腐敗骯臟現(xiàn)象的批判精神。
通過夏目漱石和錢鐘書的《少爺》和《圍城》這兩部作品,本文首先總結(jié)了作品中人物設定方面的諸多要素,分析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其次結(jié)合兩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社會背景的相似點,從而更深一層次探討夏目漱石和錢鐘書對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中出現(xiàn)的諸多腐朽丑惡現(xiàn)象的批判精神。然而,經(jīng)過我們的分析,雖然作者夏目漱石對當時的教育界進行了嚴重的諷刺及批判,但無論是漱石本人,還是小說中的教導主任紅襯衫,他們都是大學文學部畢業(yè)的文學學士。而當時日本明治政府所推崇的近代化產(chǎn)物,就是指培育像他們一樣的人才。而在小說中卻對紅襯衫這樣精英人物進行了嚴厲批判。通過這一點,我們是否可以考慮這也正是夏目漱石對自己進行的個人批判。同理,在錢鐘書的《圍城》中,也處處體現(xiàn)了對文人、知識人諸多行為的批判諷刺。這一點也是作為文學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點,在今后的探討中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文以夏目漱石和錢鐘書對社會轉(zhuǎn)型期間教育界的批判精神為中心,從其作品的人物設定及創(chuàng)作背景出發(fā),探討了《少爺》和《圍城》兩部作品的共同點,最終探究出兩位作者對社會的批判精神,乃至對個人的自我批判精神。
[1]夏名漱石.坊っちゃん[M].東京:新潮社,1977.
[2]夏名漱石,著,林少華訳.坊っちゃん[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
[3]銭鐘書.囲城[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4]趙珂.哥兒與圍城主人公形象比較[J].河南:棗莊學院學報,2014.
[5]陳安梅.錢鐘書圍城與夏目漱石公子哥比較研究[J].江蘇:文學歷史研究,2014.
蘇暢(1992-),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
I0-03;I
A
1006-0049-(2017)17-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