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向陽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大學生網絡行為的類型、特征及影響
蔡向陽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從網絡行為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入手,歸納高職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常見類型,以及這些網絡行為所帶來的正面作用與負面影響。
新媒體環(huán)境;高職大學生;網絡行為;特征;影響
(一)網絡行為的界定
網絡行為,是指人們在虛擬的網絡空間,或借助網絡空間與技術實施的一種具有目的實踐性(含思想、意識、情感和技術等)的個性特征的社會行為與社會活動。其內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其中,狹義的網絡行為,是指人們在網絡空間開展的各種行為活動;廣義的網絡行為,則除了包含狹義的網絡行為活動外,還包含那些在現(xiàn)實空間實施的與網絡密切相關,或借助網絡設施與技術,才能開展的各類“虛擬”行為活動。
(二)網絡行為的特征
人們在網絡上進行的各種虛擬行為活動,具有如下特征:
1.生成的技術性。具備一定計算機與網絡技術操作素養(yǎng),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中實施各種網絡行為活動的前提。同時,隨著其應用的不斷發(fā)展與普及,人們要想在網絡世界里獲得更大的自由,就必須學習新技術和新方法,來實現(xiàn)技術更新。
2.形態(tài)的隱匿性。人們在網絡世界里實施的各種行為活動,具有隱匿性與虛擬性,利用傳統(tǒng)方式方法無法察覺,必須通過專業(yè)的技術方法與手段才能實現(xiàn)。
3.方式的間接性?,F(xiàn)實世界的主體從事網絡行為時,都是借助電腦、手機、IPAD等媒介間接隱匿完成的。
4.“場域”的流變性。由于網絡的開放性與自由性,決定了人們在網絡空間中實施各種網絡行為,不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導致他們的各種網絡行為可以跨越國家、政治、地域邊界等“社會場域”。
5.內容的多樣性。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由于活動場所的特殊性,決定了活動時間、地點、對象、形式等選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同時使得活動內容具有多樣性。
6.本質的社會性。從社會意義的角度上講,人們在網絡世界里從事的各種行為活動,盡管其活動場所是虛擬的,事后也能通過專業(yè)技術與方法,來銷毀各種行為活動的“痕跡”,但其本質是真實存在的,是無法真正“刪除”的。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依據不同的標準,對網絡行為活動實施分類。具體有以下六種:一是依據網絡行為主體的身份來分,可分為“機構導向”和“個人導向”兩種類型;二是依據網絡行為是否違規(guī),可分為“合規(guī)”與“失范”兩大類型;三是依據網絡行為產生的影響,可分為“有害”與“無害”兩種;四是依據從事網絡行為的內容,可分為信息類、交易類、休閑類、交流類等類型;五是依據網絡行為的動機,可分為學習型、娛樂型、網購型、交流型等;六是依據網絡行為涉入程度,如網絡依賴、網絡涉入深度與廣度,可分為“低涉入”與“成癮型”。本文從網絡行為的動機角度,來探討各種網絡行為活動。
(一)網絡學習型
近幾年,在國家教育部、各級政府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了一批精品課程、開放課程及教學資源庫等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并已實現(xiàn)有效共享,學生只需注冊就能在這些共享的教學資源、在線課程中,搜索到適合自己的資源來進行個性化學習,還能將學習過程的疑難問題以論壇、群等形式,向網絡中其他人請教與求助,同時參與到該課程的大討論中。這樣不僅能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問題,還能拓展知識視野。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行為,主要有:閱讀電子書籍/高校共享圖書館資源庫、查找/瀏覽/下載學習資料、參與專業(yè)/課程論壇及網絡會議、點播網絡操作視頻等。
(二)娛樂休閑型
借助網絡平臺實施的以娛樂休閑、愉悅身心為最終目的的各類網絡活動行為。常見的娛樂休閑活動有:網絡游戲、網絡音像作品創(chuàng)作與欣賞等。休閑的主要形式有:網絡電視電影、音樂鑒賞、網絡文學等。近年來,隨著移動終端、2G/3G/4G網絡的普及和網絡資費的下調,網絡電視電影的使用率呈逐年上升的態(tài)勢。
(三)網絡生活型
借助網絡各大交易平臺開展的各種商品交易、商務活動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高職大學生網絡行為方式主要有:網上銀行、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網絡銷售、網上交費等網絡商務活動。高職院校大學生足不出戶,只需借助網絡各大交易平臺,就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交易行為,如網上購物、網上訂票、網上充值、網上交費等。
(四)溝通交流型
借助網絡軟件及虛擬平臺進行用戶間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交流溝通行為。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主要的溝通交流型行為方式有:網上聊天(微信、微博)、網絡電話、電子郵件、網絡論壇、網上社區(qū)、飛信通信等。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IPAD的出現(xiàn),這類網絡行為的用戶數呈裂變上升態(tài)勢,已成為使用率最高的一種網絡行為。
(五)網絡侵犯型
以個人目的或利益為基礎,在網絡上開展的各種侮辱、誹謗、謾罵、損害他人的網絡行為,結果造成他人的名譽權、隱私權等嚴重受損。常見的網絡侵犯型網絡行為有兩種:網絡侵權行為和網絡暴力行為。其中網絡侵權行為是指在網絡虛擬環(huán)境下所發(fā)生的侵權行為,常指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網絡暴力行為是上網人在虛擬網絡上實施的暴力行為,是現(xiàn)實世界暴力在網絡上的有效延伸,常見形式有誹謗、輿論攻擊、惡意評論等,結果會影響當事人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當事人的人身權利受損等嚴重后果。高職大學生精力充沛、課余時間充足,是網絡空間的中堅力量和活躍群體,對于現(xiàn)實社會中的熱門問題或事件,不僅過度關注事件的進展情況,還會憑著自己的想象/臆想踴躍參與事件的討論中,這使得討論缺乏應有的調查與取證,結果對當事人的生活與工作帶來極大的干擾,甚至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攻擊。
(六)網絡犯罪型
上網人以互聯(lián)網絡為工具或載體,開展的以破壞網絡軟硬件設施、擾亂網絡空間秩序、危害網絡系統(tǒng)安全、破壞網絡信息傳輸為目的的各類網絡活動行為。主要的網絡犯罪行為有:網絡信息破壞、網絡欺騙、網絡盜竊、網絡黑客、網絡色情等。
網絡犯罪是上網人利用計算機實施的高科技犯罪,具有較強的隱蔽性、破壞性、復雜性、跨國性等特點,會給國家和個人造成極為惡劣的破壞與影響。隨著互聯(lián)網工具軟件的日益豐富與操作進一步簡單化,加上高職大學生中有大批的計算機網絡高手,以及網絡行為監(jiān)管手段與措施滯后,導致上網人在開展犯罪活動時顯得有恃無恐。
(一)正面作用
互聯(lián)網以其信息類型多樣化、交互方式靈活化、溝通便利化等特點,成為當今大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促使高職大學生上網的因素很多,網絡可以幫助他們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目前,高職大學生網絡行為的正面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能有效地拓展現(xiàn)行教育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實現(xiàn)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二是借助一些新媒體工具,如QQ、微信、微博等,實現(xiàn)與教師間的有效交流與互動,提升教學效果;三是進一步豐富現(xiàn)有的教育教學資源,現(xiàn)在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中,有非常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且大多是免費使用的,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對網絡中傳播的教學資源實施有效整合,或將自己制作的電子資源分發(fā)給學生,同時可以鼓勵學生自發(fā)收集、整理與共享網絡教學資源等,這樣就極大地豐富了現(xiàn)有教育教學資源;四是進一步縮短人際間的距離,增進友誼。
(二)負面影響
對于高職大學生來說,盡管適度的網絡行為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由于大部分高職學生文化基礎差,其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自我控制能力等與本科學生有較大差距,故他們在實施網絡行為時很難把控適度,結果導致如下問題:一是大部分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的自覺性不高,他們持續(xù)長時間上網,主要是用來消遣娛樂的,如看新聞、玩游戲、看電影等,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監(jiān)管機制,教師對學生的網絡學習行為很難實時監(jiān)控,更無法監(jiān)督整個教學過程及學生的學習進度,結果導致學生嚴重偏離學習主題,進而荒廢學業(yè),虛度光陰;二是在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中,高職大學生以虛擬身份參與各種網絡活動、發(fā)表各種言論,如交往中言語粗俗、彼此攻擊與謾罵、甚至詆毀他人聲譽等不文明行為,以及惡意傳播虛假信息等活動,這將嚴重影響高職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網絡道德滑坡;三是過度的網絡行為,致使高職大學生受到身體傷害和網絡價值異化,高職大學生無節(jié)制的網絡行為,不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還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同時長期沉溺于網絡虛擬環(huán)境中,人際間的交流與互動受到網絡環(huán)境的影響,長此以往就會形成道德意識的弱化、人際關系的疏遠,漸漸失去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感知力、社會交往封閉等;四是如果高職大學生長期過度迷戀網絡,淹滯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勢必會依照網絡環(huán)境的行為模式、行為方式、行為準則,來組織與處理現(xiàn)實生活事務,最終導致心理層面的固定化和網絡人格的異化。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故要正確地看待與有效利用。隨著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各高校竭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便捷的上網環(huán)境,加之上網工具多元化,使高職大學生網絡行為不再受到地域和時域的限制。但如果他們不有效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控制自己的網絡行為,將會導致網絡成癮,甚至網絡犯罪,結果出現(xiàn)高職大學生學業(yè)荒廢、身心受損、道德滑坡等情況。
[1]周嵐峰.90后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研究[M].福建師范大學,2012(6):8-16.
[2]劉麗芳.大學生網絡偏差行為的特點及其與心理需求網絡滿足的關系研究[M].華中科技大學,2012(12):13-19.
[3]黃澤鵬,吳宇,羅青山,等. 深圳市青少年學生網絡成癮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07):1028-1030.
[4]王莉娜.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研究[M].西安科技大學,2012(6):14-19.
[5]周恒洋.高校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行為意向評價研究[M].華南理工大,2011(4):15-25.
[6]袁淑玲,等.高職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的內在原因與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143-144.
[7]李曉丹.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及其導控的研究[M].江蘇大學,2008(12):8-18.
The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Behavior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CAI Xiang-yang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Hubei 438002)
Network is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behavior,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types of network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network behavior.
new media environ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2017-01-11
蔡向陽(1974-),女,湖北蘄春人,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教學。
本文為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職大學生網絡行為研究”(編號:16G302)成果。
G711
A
1008-8156(2017)01-0043-03
修回日期: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