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曹 翠,羅 璇
(張家口學(xué)院 文法學(xué)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風(fēng)云會》與《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比較研究
王 欣,曹 翠,羅 璇
(張家口學(xué)院 文法學(xué)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風(fēng)云會》作為地方戲曲常演繹的曲目,出自蘇州派戲劇家李玉的傳奇作品,改編自晚明時期馮夢龍短篇小說《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比較《風(fēng)云會》作為戲曲與小說兩種表現(xiàn)形式,小說中的傳說故事僅是傳奇中的一小部分,兩部作品集中在趙匡胤和京娘兩人身上,對人物刻畫有所不同。
風(fēng)云會;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戲曲;小說;改編
《風(fēng)云會》共26出,描寫的是在五代亂世時,政治腐敗、皇帝昏庸,英雄集結(jié)聲張正義,重整乾坤的故事。傳奇中涉及到的情節(jié),有趙普獻笛、擂臺比武、鄭趙聯(lián)姻、大鬧御勾欄、千里送京娘、征剿南唐和黃袍加身。其中千里送京娘,只是其中的一個故事,表現(xiàn)了宋太祖趙匡胤的英雄本色。而趙匡胤救京娘的故事由來已久,傳奇中改編 《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集中在第十三出“興劫”、十四出“鬧觀”和十五出“送路”三出中,《風(fēng)云會》共26出而改編的篇目3出,占比11.5%,可見所占比例并不多,兩者的故事大致相同。但仍然有一些地方有差異。
小說《趙太祖千里送京娘》講述的,是宋太祖趙匡胤行俠仗義救護女子的軼事。小說開頭先介紹了故事的背景,趙匡胤少時被稱趙公子,專好結(jié)天下豪杰,任俠任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先在汴京城打了御勾欄,鬧了御花園,觸犯了皇帝,逃難天涯。到太原清油觀叔父趙景清處躲難養(yǎng)病數(shù)月。故事由此展開,詳細描繪了趙匡胤清油觀救京娘、千里步行送京娘、京娘的結(jié)局幾個部分。
傳奇中的故事情節(jié),遠不如小說《趙太祖千里送京娘》豐富生動,但大致的故事情節(jié)卻相同,如兩個土匪的名字綽號相同,搭救京娘過程相同,千里步行相送相同,傳奇中減少了些情節(jié)、細節(jié)的描述。
在十四出“鬧觀”中,趙匡胤、叔父、京娘三人的對白,幾乎是照搬小說的,不同的是表達的差異和一些時間順序的調(diào)整。
小說中的對白傳奇中的對白叔父 雖是婦人,卻不干本觀道眾之事。 賢侄,莫怪愚叔。雖是鎖禁婦人,非干本觀道眾之事。 見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際,被人談?wù)?可不為好成歉,反為一世英雄之玷? 見你孤男少女一同路上行走,被人談?wù)?反為不美,可不是把一世英雄名玷。趙匡胤 俺趙某一生見義必為,萬夫不懼。那響馬雖狠,敢比得潞州王么?他須也有兩個耳朵,曉得俺趙某名字。 我一生見義必為,萬夫不懼,那強盜雖狠,也知我趙匡胤聲名。 此事算之久矣,有個車輛又費照顧,將此馬讓于妹子騎坐,俺誓愿千里步行,相隨不憚。 此事我已算過。有了車輛,又費照管,我將赤麒麟與妹子騎了,匡胤誓愿千里步行相送。趙京娘 小妹又累恩人遠送,愧非男子,不能執(zhí)鞭墜鐙,豈敢反占尊騎,決難從命。 有累恩兄遠送,但愚妹愧非男子,不能執(zhí)鞭墜鐙,豈敢反占尊騎?
小說中兩人第二日出發(fā)時,才談及一馬不能騎二人,趙匡胤要步行相送的事,傳奇中為了故事的緊湊,將這部分放入前一日敘述。
小說把千里路途上的艱辛和遭遇細細描繪。這些內(nèi)容包括:趙匡胤和京娘二人一路饑餐渴飲,夜住行曉。行至汾州一店,小二對京娘有意打探,引起趙公子不滿,趙公子心有疑慮,到夜半時分聽馬嘶聲,赤麒麟被人盜走,趙公子追趕數(shù)里,不見蹤影。進小屋見一老者誦經(jīng),老者稱其為貴人,告知詳情。小二夫婦串通強盜被趙公子結(jié)果了性命,再尋老者不見,原是廟中社公顯靈。兄妹繼續(xù)前行,在赤松林遇到周進搶劫,趙以一敵眾結(jié)果了周進。到一鎮(zhèn)中遇到要與周進相會的張廣兒,兩人打斗一番,張命喪黃泉。眾人拜服趙,趙將賊人財產(chǎn)分配得當,令盜馬者千里腳陳名探聽音信。京娘受恩心想回報趙,愿托付終身。公子表明此舉不貪美貌全仗義氣,京娘再提,趙聲色俱厲等。而傳奇對這部分卻三言兩語概括,路上遇到兩個強盜,殺死他們是一筆帶過,去掉了店小二故意打探、陳名盜馬、老者相助、躲藏老婆婆家、分配金銀的情節(jié),更去掉了趙京娘對趙匡胤愿以身相許的一段情節(jié)。可見,趙匡胤并非《風(fēng)云會》中的唯一主角,雖然著墨不多,但在趙匡胤故事中所占的分量還是很重的,用這一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瑏肀憩F(xiàn)趙匡胤的豪情俠氣。
小說中對這部分情節(jié)的詳細描述,里面有很多語言、動作的描寫,趙匡胤一路所見所聞,傳奇軼事都一一呈現(xiàn)在作品中,已經(jīng)寫得很完備了;傳奇主要是刻畫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不是兒女情長,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把趙匡胤粗線條的性格氣質(zhì)刻畫出來就夠了,所以內(nèi)容精煉、人物瀟灑,沒有旁枝末節(jié)的描述,符合《風(fēng)云會》整部作品的基調(diào)和風(fēng)格。
小說和傳奇中共同塑造的兩個主要人物,是趙匡胤和趙京娘,兩人有一段故事佳話,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出自北宋趙普的《飛龍記》。趙普早年是趙匡胤的幕僚,后升為節(jié)度掌書記,北宋初年宰相。傳奇《風(fēng)云會》中的主人公趙普,就是以這位北宋宰相趙普為原型的。史料載,他是“黃袍加身”的策劃者。而馮夢龍小說改編自趙普記載的故事,同樣塑造了一個不近女色的大丈夫的形象,但傳奇中的趙匡胤更符合現(xiàn)實,不是不近女色,而是在救京娘之前先救了韓素梅,有了婚約,只能和京娘兄妹相稱了。而且對京娘的刻畫也有所不同,性格命運都有很大差異。
(一)小說中趙匡胤拒絕京娘,傳奇中趙匡胤婚配素梅
兩者對趙匡胤的情感刻畫是不同的,小說中京娘見趙匡胤時并沒有婚配,自古“美女愛英雄”,況且,“敘京娘事者,宋元時亦有話本,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21《趙太祖千力送京娘》,或即其本?!盵1]那么將趙匡胤和趙京娘的故事加入愛情的成分也是很正常的。小說中趙匡胤和京娘一路打打殺殺,躲躲藏藏,危機四伏,最終結(jié)果了惡人,趙始終保護京娘,慢慢地兩人越走越近,趙對待京娘如親妹,京娘是平民之女,見識畢竟短淺,竟有了托付終身的念頭,想說又羞于說出口,心生一計,身子依貼公子,百般溫柔,又噓寒問暖,盡心服侍,她向趙提出為報恩以身相許。趙婉言拒絕,京娘羞愧滿面,半晌無語。又說不敢與恩人婚配,只愿為妾婢,服侍左右,趙聽后勃然大怒。之后,京娘父親又有此意時,趙匡胤掀桌離席??梢姡谛≌f中趙匡胤是沒有兒女情長的感情,趙拒絕京娘并不顯得無情無義,而是最初表明立場,到后來屢次觸及他的底線,直到忍無可忍,無需再忍。這種描寫方法是對人物的立體化處理,不是簡單的扁平化的刻畫,小說對趙匡胤在細節(jié)刻畫上是成功的。
“三言”中小說部分來源于宋元話本,這則故事也是如此。宋元話本,是宋元時代說話人演講故事所用的底本,主要的聽眾是市民階層,市民喜愛聽野史傳奇軼事,這類作品講故事演義多于史實,為了表現(xiàn)趙匡胤的不近女色的英雄本色,設(shè)計了京娘愿以身相許報恩情的橋段。這樣表達也符合百姓的心理,他們心中的英雄豪杰也應(yīng)該有兒女情長,也面臨著情感的問題,在這種常人不知如何選擇,或者有逾越倫理道德的行為時,就想找一個理智大于情感的楷模,這時的趙匡胤就是忠義的化身,更加顯現(xiàn)英雄氣概。小說中也提到趙匡胤在未發(fā)跡變泰時,就是個錚錚鐵骨的好漢,直道而行。
而傳奇中趙匡胤的感情歸宿是有交代的,根據(jù)劇情的需要增加了歌姬韓素梅的角色,在十二出“鬧欄”中首次登場,她被南唐獻作歌姬,一心想越藩籬,幸得大鬧勾欄后四處躲避的趙匡胤施救于水火,于是素梅立下誓言:倘妾不死,他日愿為婢妾。只是一面之緣,趙匡胤與韓素梅便締結(jié)婚約,個中原因傳奇中也有談及,趙看重的是韓素梅的志氣不俗,不愛榮華富貴,不愿供人消遣。韓素梅的身份不及京娘,是一個被壓迫的女性,但卻立志高遠,趙匡胤選擇韓素梅也表明了他的愛情觀,他更看重的是女性的精神,而非女性的美貌,兩人間簡短問答就互許終身,也刻畫了英雄勇于擔當?shù)男愿裉攸c。在十六出“三霸”中,鄭恩護送韓素梅時,便以叔嫂相稱,明確了趙韓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之后傳奇也沒有直接正面地描寫趙匡胤和韓素梅倆人的情感,只是側(cè)面交代。二十五出“爭驛”中韓素梅再出場時,已貴為韓娘娘,而趙京娘也成為御妹,兩人敘舊方知淵源深厚,趙匡胤和韓素梅、鄭恩和趙京娘兩段姻緣和和美美。
傳奇主要是贊美在風(fēng)云變化的時代英雄的英勇無畏,而情感經(jīng)歷只是點綴,如果英雄每日風(fēng)花雪月、花前月下,難免會顯得英雄氣短,不夠豪邁,恰恰是這種臉譜化的刻畫符合作品主題,女性只是一種點綴,他們的情感婚姻一筆帶過,這點是和小說有區(qū)別的。
(二)小說中京娘乖巧聰穎,傳奇中京娘知禮大方
小說中京娘是蒲州解梁縣小祥村人,年方17歲,容貌清麗標致,是普通的平民女子,家境并不富裕,有一哥哥趙文已成家,莽撞世俗,京娘因隨父親來陽曲縣還北岳香愿,路遇兩個強盜,被劫持關(guān)押到清油觀中,命運叵測。而對于她來說只能聽天由命,任憑宰割。遇到趙匡胤是她的福氣,趙義氣相送,兩人稱兄道妹結(jié)伴而行,京娘感激不盡。京娘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作者精心刻畫,性格突出。
京娘有禮有節(jié),乖巧聰穎。當趙決意要送京娘歸鄉(xiāng)后,京娘請恩人在上一拜,京娘又拜了景清,稱為伯伯。趙將馬讓與京娘騎坐,自己步行相隨,京娘道:“小妹有累恩人遠送,愧非男子,不能執(zhí)鞭墜鐙,豈敢反占尊騎,決難從命。”[2]同時京娘也理性客觀,見機行事。當趙匡胤與店家發(fā)生爭執(zhí)時,京娘先說既住宿此地,不能得罪惡人,然后還同店家娘好言好語,說了半晌,店家娘方才息怒,打點動火做飯。京娘在處理事情上是懂得變通,靈活機智的。京娘的靈活還表現(xiàn)在,當她為報恩有以身相許之意時,心生一計,主動留情,趙匡胤拒絕她后明白了英雄的擔當和心思,就不再糾纏。在家中提醒母親不可再提招贅一事,免得侮辱英雄,這表明了京娘的聰穎。
傳奇中的趙京娘在第三出“送別”中上場,籍貫和小說中一致,是蒲州解梁縣小祥村人,但要比小說中人物的社會地位高些,因為她家中田產(chǎn)數(shù)傾,家境殷實,耕讀傳家。趙京娘從小知書達理,兄長趙普文武雙全,豪情忠義。父親趙信慧眼識英才,在第八出“許婿”中將京娘許配給鄭恩,這出中京娘并沒有出場,卻把京娘的歸宿交代了。然后在第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五出中出場,京娘的性格雖并沒有重點刻畫,但整體而言是一個知禮大方、知恩圖報的女子形象。在十三出中京娘只有一段唱詞,哀求強盜發(fā)惻隱之心,將骸骨葬鄉(xiāng)丘。接下來被趙匡胤救下,敘述了事情的原委,感激救命之恩,與趙結(jié)成兄妹,趙相送時聽從兄長話語,對趙感激不盡,在后來的二十五出中,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同韓素梅娘娘談話時不卑不亢,知禮明事,端莊大方??傊?,傳奇中的京娘著墨不多,是傳統(tǒng)的賢良淑德的女子形象。
(三)小說中京娘是悲劇結(jié)局,傳奇中京娘是喜劇結(jié)局
小說中趙匡胤一路相送京娘終到蒲州家中,京娘敘述經(jīng)歷,趙員外感謝恩人。兒子趙文提議招贅趙為婿,理由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人無利己,誰肯早起?這漢子必與京娘有情,京娘經(jīng)歷風(fēng)波,沒人肯聘,不如招贅到趙家。趙員外在席間將此意說出,趙掀桌怒而離去。本來此事就此罷休,可誰知有其嫂奚落京娘,京娘知有瓜李之嫌,是非口舌,題詩于壁表心跡,懸梁自縊而死。壁上云:“天付紅顏不遇時,受人凌辱被人欺;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明天地知?!盵3]趙公子漢亡周立之際,招募為兵,南征北戰(zhàn)受周禪為宋太祖。憶昔日兄妹情建廟緬懷。可憐京娘遭遇了劫匪劫持,路上辛苦奔波,歷經(jīng)坎坷,而回家后卻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信任,為流言蜚語所累,這種悲劇性的結(jié)局體現(xiàn)了小市民階層的世俗性。他們在乎別人的輿論和評價,用傳統(tǒng)的道德標準來判定世事,目光短淺。
傳奇中的相關(guān)情節(jié)是十五出“送路”的后面一小部分。京娘父母看到趙匡胤安全送回女兒,感激不盡,趙匡胤回答這些小事,何須拜謝,并不是施恩望報的人。送回京娘后便自去了,后趙家供奉公子神位,日夜焚香拜謝!這個部分著墨不多,只是把京娘平安回家之事交代清楚,沒有枝枝蔓蔓的干擾。傳奇中的京娘只是個次要人物,賓白、動作、唱詞都很少,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在二十三出“感念”中,京娘又上場了,一心想報大恩?!盀橛⒑狼Ю镆笄?,鏤骨鐫心報未伸。愿他風(fēng)雷一瞬池魚震,垂竹帛著功勛。更愿得龍門客寄青鸞好,鳳舞雛飛白屋新。一縷沉煙裊也,望蒼穹,從空少鑒微忱?!盵4]趙家有書信來傳喜訊,趙普做了書記參軍,鄭恩做了都指揮使。二十五出“爭驛”中交代京娘貴為御妹,嫁于鄭恩做團圓結(jié)局,京娘苦盡甘來,美滿幸福,和小說中悲慘的結(jié)局截然不同。
由此可見,小說更加貼近百姓的現(xiàn)實生活和思維習(xí)慣,厄運悲劇時常展現(xiàn),而傳奇作品脫離百姓生活,是模式化的才子佳人、大團圓的結(jié)局,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理想化處理。
[1]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上)[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7:542.
[2]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6:304.
[3]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下)[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6:316.
[4]李玉.李玉戲曲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58.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reat Gathering and The Story of Emperor Zhao Kuangyin and Jingniang
WANG Xin, CAO Cui, LUO Xu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Zhangjiakou Institut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s a popular local opera, The Great Gathering is based on Suzhou legendary dramatist Li Yu’s works, and is adapted from a short story by Feng Menglong of late Ming Dynasty, The Story of Emperor Zhao Kuangyin and Jingniang. Both of the novel and the local opera lay their focus on the hero and the heroine, but they are portrayed in different ways in the novel and the local opera.
The Great Gathering; The Story of Emperor Zhao Kuangyin and Jingniang; local opera; novel; adapt
2016-12-28
王 欣(1983-),女,河北崇禮人,講師,文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
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高等學(xué)校青年拔尖人才計劃項目(人文社會科學(xué)類)“河北省本土民間小戲調(diào)查與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BJ201416)
I207.41
A
1008-8156(2017)01-0050-03
修回日期: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