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瓊燕
寫作從積累開始
朱瓊燕
作文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活動,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除了要緊趕慢趕完成必修1到必修5共5冊的教學外,還要完成15冊選修教材的教學任務。實際上寫作訓練無論從時間上還是數(shù)量上相對來說都較少,而且收效甚微。學生作文時常常是搜腸刮肚,無話可說。教師批改學生作文時,也感到學生作文最大的弊病就是言之無物,內(nèi)容空洞。因此,要糾正這個弊病,筆者認為作文教學就一定要引導學生從平時的積累開始。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常常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備課,課堂上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也聽得興趣盎然。但實際作文交上來,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平時積累少,胸中無物,言辭單調(diào),內(nèi)容空洞,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靶星Ю锫?,讀萬卷書。”都強調(diào)了平時積累對于寫作的重要性。
然而,知識和經(jīng)驗都來自生活,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觀察積累,哪里來的知識和經(jīng)驗?古人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币虼酥笇W生積累生活中的點滴感受,是為作文提供內(nèi)容的活水源泉。如史鐵生、海倫·凱勒這一類經(jīng)歷型作家,他們雖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寫作學習,甚至沒有受過多少學校教育,但他們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有厚重的情感體驗,再加上自己廣泛的閱讀,厚積薄發(fā),從而寫出了許多感人的作品。我們的學生天天生活在校園與家之間,范圍很小,經(jīng)歷方面也很簡單,平時再不注意積累,作文自然內(nèi)容空洞,沒有新意。
當然,平時積累不僅是對作文材料的積累,還包括對寫作知識的積累,對語言詞匯的積累,甚至是對寫作經(jīng)驗的積累。當這些積累完美地融合成一篇作文時,學生作文才會讓人眼前一亮。因此,使學生深刻認識積累的重要性,并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積累是寫作教學的第一步。
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用心體驗生活,獲取直接材料。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內(nèi)容空洞的弊病,其原因都是因為學生平時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較少,情感體驗不多造成的。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象呢?
一是要讓學生懂得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重要性。并要求他們不只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要動腦筋想,用心去發(fā)現(xiàn),以情去體會。也許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一樣,經(jīng)歷大同小異,但是我們個性不同,見解不同,從生活中觀察所得到的就不會完全一樣。而這些觀察所得就是寫作時直接材料的來源。
二是教師要把觀察體驗的要求落實到具體的做法中去,有效地督促學生去做,并檢查做的效果如何。辦法可以是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隨想、讀后感等。教師定期抽查,也可以適當布置科代表檢查。這樣既能讓學生對生活有更多的感性認識,又能激起他們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留心觀察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寫作文時不再無話可說。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大量的閱讀作基礎,要寫出好文章是難以想象的。所以除了讓學生從生活中積累作文的直接材料,還要指導學生廣泛閱讀,獲取大量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qū)W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一些有益的書籍,并廣泛開展“每日一讀”等活動,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學中,可以每隔一周(或每一個月)布置一個讀書的范圍,例如誠信類的、勵志類的,或是友誼、親情類的;可以是散文、小說,也可以是詩歌;既要有經(jīng)典名著如《三國演義》《戰(zhàn)爭與和平》,也要有作文指導資料如《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素材魔方》等等。
讀書除了能積累間接材料之外,還可以通過摘抄來積累語言材料,高考滿分作文、名言警句、好詞妙句、詩詞名句等等。高考滿分作文可以按文體、表達、材料、開頭結尾等分類抄寫,一周一篇,抄寫時思考其好在何處,并在后面附上感言,為仿寫做準備。好詞妙句了可以讓學生自己從所讀的文章里選擇,并記錄下來??梢砸?guī)定一定的主題。如寫春的詩句、與友情有關的句子、寫鄉(xiāng)愁的句子;關于勤奮的名言、惜時的名言、關于人生的格言等等。只要每天積累一點,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一個語言材料的寶庫。
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閱讀教學指導學生積累寫作方法等理論知識。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章均是文質(zhì)兼美的好文章,有經(jīng)典的名家名作,也有大量優(yōu)美的時文。這些文章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寫作素材、技巧、文體、語言水乳交融。我們完全可以將它們變成作文教學的藍本。在閱讀教學時讓學生及時寫下感觸,以寫促讀,以讀促寫,或仿寫,或續(xù)寫等等。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圖可以讓學生從修辭手法、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仿寫;蘇洵的《六國論》一文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鮮明的論點、嚴密的論證方式以及生動、氣勢充沛的語言都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對偶和長短交錯的句式及起伏變化敘事抒情方式也是學生仿寫的范本……
古人云,“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寫作亦如此。教師要讓學生堅持去觀察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身邊的變化,得到的一些感悟,積累真實深刻的生活體驗,并通過廣泛的閱讀積累豐富多彩的間接體驗和語言材料。只有這樣的材料積累達到一定的量,學生作文才能達到一定的水平。
★作者單位:廣西賀州市富川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