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愛 邢小月 夏麗娟
華北理工大學人文法律學院,河北 唐山 063015
簡論漢朝法律的儒家化
楊小愛 邢小月 夏麗娟
華北理工大學人文法律學院,河北 唐山 063015
漢朝法律儒家化是中國法律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西漢中期儒家思想成為漢朝正統(tǒng)思想,儒家思想也逐漸滲透到法律中去,漢朝法律儒家化開始。從漢朝法律儒家化的背景、原因、具體表現(xiàn)以及影響來進行了分析。
漢朝;法律;儒家化
法律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各式各樣法律的不勝其數,但最有特點影響最深遠的是法律儒家化。法律儒家化在漢朝時開始逐步建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并在唐朝時得以完成。法律的儒家化不僅鞏固的統(tǒng)治者的神圣權威,而且在法家的重刑和黃老的無為思想中得到權衡,順應時代的要求,同時也為后世法律的發(fā)展做了鋪墊。
(一)秦朝的前車之鑒
眾所周知,治亂國用重典。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加強對地方的管理控制,一直采用重刑的法家思想。但是在國家逐漸穩(wěn)定,百姓富庶后,嚴苛的刑法非但沒有使王權更加穩(wěn)固,反而激起民怨,百姓哀聲怨道。在這情形下,秦王朝的統(tǒng)治者沒有及時反思本王朝所采用的重刑思想,并將專制刑罰推向極端,暴政盡顯,最后國家被推翻。
(二)學派之間的考量
1.道家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圣先賢的大智慧,提出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輕徭薄賦。但是這種思想僅僅適用于漢朝初期,隨著漢朝國力強盛,各種內憂外患的弊端不斷顯現(xiàn),促使?jié)h朝統(tǒng)治者拋棄道家思想,尋求新的治國之道。
2.法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和韓非子,都提倡以法治國,強調法律的作用,認為治國的根本是法律。確實秦國從西域的邊疆小國,采用法家思想,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七雄到建立大一統(tǒng),法家思想功不可沒。這種重刑主義在戰(zhàn)亂年代可以促使國家迅速發(fā)展壯大,但是在國家穩(wěn)定繁榮時期就應當摒棄并采用中庸的政策來治國理政。秦朝正是在國家穩(wěn)定后依然嚴苛鐵血,如此高壓政策不斷激起民憤最終導致民變,秦朝覆滅。
3.墨家
墨家作為諸子百家之一,其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漢民族的三大哲學體系,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兼愛、非攻、尚賢是其主要思想,也就是要尊崇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反對侵略戰(zhàn)爭,禮賢納士。但在封建社會時期,等級制度鮮明,“兼愛”這種不分高低貴賤,互相平等關愛的思想不具有現(xiàn)實性,統(tǒng)治者的專制權威受到挑釁,因而墨家思想一直未受到重視。
4.儒家——歷史的選擇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來,漢朝在拋棄道家的思想后,急需要一種兼揉黃老思想和法家思想的主張。而儒家思想,恰恰能滿足當時統(tǒng)治者的需要。儒家思想的建立者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其亦主張“德治”、“仁政”,并高度重視倫理關系。而董仲舒在漢朝時期,對先秦儒家學說進行了改造,并提出“天人感應”學說,主張帝王要按照天命來行事,并且將儒家傳統(tǒng)的思想“仁”融進去,建構出了以“天道”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從而最終形成了漢武帝想要的中央集權、開疆辟土的思想體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法律的儒家化由此開始。
漢朝之前朝代的法律沒有進行儒家化,主要是漢朝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政治上,漢初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的思想,與漢初的社會狀況十分契合,此時采用輕徭薄賦、省減刑罰,讓百姓充足的恢復生產,如此發(fā)展,漢朝國力強盛,但由于藩王勢力增大,威脅著中央集權,土地兼并嚴重,以及后來的“七國之亂”都對中央集權造成威脅。另外西邊匈奴對大漢朝虎視眈眈,甚至屢屢進犯。在思想文化上百家爭鳴,但沒有學派從統(tǒng)治者的角度出發(fā)而發(fā)展學派思想,而董仲舒的新儒家體系正是順應了漢朝當時的需求。
(一)立法上的儒家化
董仲舒認為:思想上的混亂必然會導致政治上的混亂,因此要想實現(xiàn)中央集權,必須要先把思想進行統(tǒng)一起來。因此所倡導的思想體系采用禮法約束人民,符合治國方略,避免暴政。在立法形式中也體現(xiàn)出了法律的儒家化,例如在西漢時期的法律形式就包括了律、令、科、比、法律章句經義等等。此外,漢朝的儒生們對于法律和立法上的活動比較活躍,紛紛借鑒注釋儒家經典的方式,對漢代法典來進行注釋。法官可以直接引用來判斷疑難案件,在當時稱之為“經義決斷”,其中“經義”就是指儒家的綱常倫理,這在漢代立法中被賦予上了法律的效力。
(二)司法上的儒家化
司法制度在西漢中期以后,也被導向了儒家化。審判時如果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就可以直接采用儒家經義作為司法定罪量刑的判斷標準,如此引經注律,主要體現(xiàn)在《春秋》中,在漢朝立法形式中被稱為“春秋決獄”。從“春秋決獄”開始后,儒家思想慢慢從司法領域向法律制度中滲透,進而逐漸改造當時的法律制度,從而使法家思想指導立法與司法的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被打破。這也使得儒家經義有了凌駕于漢朝法律之上的權威,直接成為了國家法律的法律淵源,這是漢朝法律儒家化的典型體現(xiàn)。但是,《春秋決獄》的適用只是能在一定的條件下,針對具體的案件實施,因為經義畢竟不是法律,效力上也就有所不同,所以用經義來判的案件不具有當然的普遍約束力。
(三)內容上的儒家化
1.刑法的儒家化
刑法上的儒家化的具體體現(xiàn)新的刑事法律的制定、罪名增加以及刑事原則上。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朝陸陸續(xù)續(xù)制定了新的法律。另外,漢朝統(tǒng)治者為了使皇權得以加強,權威得到相當程度上的鞏固,還制定了《左官律》、阿黨附益之法等類似的律令。在罪名上漢朝法律還規(guī)定了一些嚴重的犯罪。如漢朝法律規(guī)定了“欺漫”“誣罔”“誹謗”等一系列的罪名,從這些罪名中可以看出,統(tǒng)治者不但要求普通老百姓不得威脅皇權,還要從心底里做到對皇權的絕對服從。
2.刑罰上的儒家化
漢初,漢文帝漢景帝就從秦朝因暴政加速滅亡中吸取了教訓,多次著手進行刑事處罰的減輕。在漢文帝時期,提出將三種肉刑廢除掉的建議,并且這三種建議全部被漢文帝所采納,由此可見當時統(tǒng)治者對減輕刑罰的迫切以及漢朝法律與儒家思想相融合的體現(xiàn)。漢景帝繼承了文帝改良刑罰的思想并把改革進行深化,兩次減輕了笞刑,并廢除了宮刑。
3.民商上的儒家化
漢朝雖然提倡以禮治國,以仁孝治天下,但是漢朝仍是封建社會,存在嚴格的等級制度。身份等級最為嚴重,由官僚階層,平民階層,賤民階層組成的三級階層。其中官僚階層能夠享有各種特權待遇,即在犯罪后還能依照法律,按照官職功勞加以區(qū)分,上報皇帝處理。另外,重視禮義而輕功利的儒家義利觀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有所影響,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引導了漢朝的民事立法。漢朝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如在漢朝商人的地位很低,對其單獨列出戶籍,不得擔任官吏,不得穿絲綢制衣物,不得購買土地等等。
(一)漢朝的法律儒家化對后世法律上的影響
漢朝的法律的儒家化是整個中國封建時期法律儒家化的開端,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執(zhí)法人員的轉變,最重要的是執(zhí)法人員由法史向儒史的轉變。立法思想上出現(xiàn)了轉型,縱觀歷史時期的各朝各代,其統(tǒng)治者只在禮法何重何輕上去根據各歷史時期的社會情況而有所不同,可“三綱五常之道”成為人們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這個核心照搬不誤,引禮入律一直到清朝法律都沒有改變。另外,《春秋》決獄對法官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審判案件的法官不僅要對法律知識掌握的清楚明確扎扎實實,還要精通儒家學說,以免出現(xiàn)標準的模糊和理解的隨意性,這就使得原先的法史向儒史的轉變。到了封建制后期時,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有些內容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時有小部分改動,但其思想核心部分沒有受到動搖,如清朝律法中的“家庭制度”和“秋審”等。
(二)漢朝法律儒家化對后世思想文化的影響
在漢朝的法律儒家化后,法家思想作為一種獨立的思想逐漸消失了,但其實法家思想并沒有完全消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而是深深地融入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中,逐漸成了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宋代大儒家朱熹偏向重刑主義,在湖南上任的時候,就捉拿起義的農民,直到殺了他們之后才將大赦令宣讀出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已經深深在他的腦海中相溶,都對他的行為有所作用,只不過是那個歷史時代需要的是他的儒者的面目罷了。
在兩漢時期,法律分為兩個階段,主要以漢武帝為分界線,法律思想也由法家思想逐漸變成儒家思想,儒家學說走向了政治舞臺,漢朝的逐漸法律儒家化由此大放異彩。主要在刑法、刑罰、民商、司法領域上進行儒家化,并產生了巨大影響。雖然在改革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壞的方面,但總體上法律儒家化還是取得了成功,對漢朝后期以及后世朝代的法律儒家化都有引導作用。
[1]田莉姝.論漢朝法律儒家化的體現(xiàn)[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0(6):79-113.
[2]魏昕燁.中國傳統(tǒng)法律的儒家化及其影響[D].鄭州大學,2006.
[3]張靜濤.中國法律儒家化的開端[D].吉林大學,2007.
[4]閔茜.淺論漢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現(xiàn)[J].百科論壇,2008.
[5]王娟.漢朝法律的儒家化[J].河北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版),2009,7:36-38.
[6]李穎杰.論漢初儒法并舉的法律原則[D].華東政法大學,2012.
[7]張艷.淺析漢朝法律的儒家化[J].法制與社會,2013,1(中):8-9.
[8]孫亮.漢代立法思想的轉型及其原因和影響[J].以史為鑒,2014.6.
[9]武立英.西漢中期的儒家正統(tǒng)與法家的法制[D].蘇州大學,2015.
[10]陳思.簡論漢律儒家化及其影響[J].法制博覽,2016(08下).
D
A
2095-4379-(2017)24-0099-02
楊小愛,華北理工大學人文法律學院,法律碩士,研究方向:國際法學;邢小月,華北理工大學人文法律學院,法律碩士,研究方向:國際法學;夏麗娟,華北理工大學人文法律學院,法律碩士,研究方向:法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