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東,楊文軍,王卓,李子玄
(1,3.大連海洋大學,遼寧大連116023;2,4.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大連116044)
群決策模型在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中的應用
王建東1,楊文軍2,王卓3,李子玄4
(1,3.大連海洋大學,遼寧大連116023;2,4.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大連116044)
文章根據(jù)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剖析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工作的特點,通過群決策模型的應用構建包括德、能、勤、績四個方面的考核系統(tǒng),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研究成果對于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工作具有重要價值。
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群決策模型
高校學生會干部是高校學生的核心力量,是配合學校及輔導員做好學生工作的重要保障,是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在學校及輔導員對于學生的教育及管理方面起著極大的作用。因此,提高學生會干部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就成為了開展學生工作的迫切需求,而做好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工作則是提高學生會干部綜合能力的必然選擇。但現(xiàn)如今各大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體系仍存在不足,以大連海洋大學院學生會干部考核為例,由學生會秘書處負責考核,缺少了對院內(nèi)其他管理人員的考慮。另一方面,考核指標的設置還不夠全面,只考慮了學生會干部在學生會工作這一部分,而忽略了對于學生會干部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zhì)考核。
學生會干部應該模范遵守校規(guī)校紀,積極倡導優(yōu)良的學風,在學習上,刻苦勤奮、勇于創(chuàng)新、懂得將自我價值與社會發(fā)展相融合。這個群體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強烈的責任心、較強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而我們的考核過于側(cè)重學生會的工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學生會的考核制度,提高了學生會干部的工作能力,促進了學生會干部工作上的積極性,但并沒有全面地考察學生會干部德、能、勤、績各方面的能力。針對以上問題,對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工作的特點進行探索和研究,提出新的考核指標體系,運用群決策方法來確定各項考核指標相應的權重是有重要意義的。
本文通過群決策模型的引入來建立新的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系統(tǒng)。所謂群,是指在決策理論參與決策的機構,而群決策則是指群所做的決策。群決策理論是在西方國家福利經(jīng)濟學發(fā)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對于一些復雜的決策問題,可以通過群決策來集結(jié)眾人的智慧,利用更多的知識優(yōu)勢,借助于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進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本文將針對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評優(yōu)、選拔等相關問題,研究并建立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系統(tǒng),利用MATLAB和群決策方法確定考核主體及考核指標的權重,對本院學生干部考核及選拔體系進行實證研究。
原有的量化考核系統(tǒng)包括工作、學習、思想、生活等四個方面,分為加分考核標準和減分考核標準,主要是針對于學生會的內(nèi)部工作。在對學生會干部進行考核評價時,考核指標并不全面,考慮到學生會本身的工作需求,這一指標量化考核系統(tǒng)的設置確實能反映學生會干部在學生會工作的具體情況,因而這一部分仍然保留,作為學生會干部考核第一考核系統(tǒng)。而對于新的考核系統(tǒng)來說,要嚴格把握考核方向,采取輔導員評價、班導師評價、學生代表評價以及學生會代表評價相結(jié)合的考核方法,根據(jù)德、能、勤、績四個考核指標對學生會干部進行綜合考核,并根據(jù)考核結(jié)果選拔工作能力、工作態(tài)度、責任心、人格魅力等各方面優(yōu)異的學生干部。
在這四位考核主體中,輔導員的主要工作是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他們理應對學生會干部考核具有發(fā)言權;班導師主要負責班級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教育工作,因此,對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會成員可以了解到學生會干部在學生會工作中的具體方法和工作態(tài)度,學生代表可以掌握學生會干部工作以外的表現(xiàn),因此,他們理應成為考核主體。德、能、勤、績作為新的考核系統(tǒng)的一級指標,對于每一個一級指標又可以分為多個二級指標。德的二級指標分為主動性、責任感、合作精神、紀律表現(xiàn)和群眾基礎;能的二級指標分為組織能力、宣傳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調(diào)研能力;勤的二級指標分為值班情況、會議出勤率和活動出勤率;績的二級指標分為學業(yè)成績、科學研究和部門工作(見圖1)。每名學生會干部的能力都各不相同,通過設置多個考核指標,既能掌握學生會干部的實際水平,又能了解學生會干部其他方面的潛力,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會干部進行培養(yǎng)和選拔,進一步提升學生會干部的能力水平。
綜上所述,新的考核系統(tǒng)將由輔導員、班導師、學生代表及學生會代表擔任考核主體,德、能、勤、績作為考核指標。考核主體權重由四位考核主體進行互評打分來確定,考核指標權重由考核主體根據(jù)考核指標在考核體系中的重要性來確定。兩個考核系統(tǒng)的權重均為0.5。
圖1 學生會干部考核指標模型圖
學生會干部考核采用構建馬爾可夫鏈求極限分布的方法,從四位考核主體互評打分的角度出發(fā)對每位考核主體所占的權重進行評估,與原來的考核系統(tǒng)相比,互評打分更能體現(xiàn)考核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時間和狀態(tài)都是離散的馬爾可夫過程稱為馬爾可夫鏈,是隨機變量的一個數(shù)列,這種隨機變量被稱為“狀態(tài)空間”,對于可便利的馬爾可夫鏈則存在極限分布。馬爾可夫鏈通常用來建模排隊理論和統(tǒng)計學中的建模,也有眾多的生物學應用。
(一)構建馬爾可夫矩陣
根據(jù)所建立的學生干部考核指標模型,分別確定考核主體占學生干部第二考核系統(tǒng)考核總分的權重和一級考核指標占考核總分的權重。考核主體可對各考核主體及各考核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做出判斷,并以數(shù)學形式進行描述,以此構建馬爾可夫矩陣。
設共有n個考核主體,令Gij為第i個考核主體對第j個考核主體所分配的權重分值。其中,0<Gij<1,Gij=0(當 i=j時),ΣGij=1。于是,以上的考核主體的互評結(jié)果可構成一個Markov矩陣M=(Gij)n×n,令π=(π1,π2,…πn,),其中,πi為第i個考核主體的權重。當M為既約的一步轉(zhuǎn)移概率矩陣時,由馬爾可夫鏈的相關性質(zhì)可知,方程π×M=π在條件0<πi<1,Σπi=1下有唯一解,即為考核主體所占權重。
設一批考核主體對考核指標A1,A2,…,As分別進行評估,記第i個考核主體對考核指標Aj所打的權重分值為αij,其中,0<αij<1,=1。Σαij=1令考核主體關于考核指標分配的權重分值矩陣為N=αij,記考核指標Aj在整個考核指標體系中所占的權重為λ(Aj),則當矩陣N為既約的一步轉(zhuǎn)移概率矩陣時,方程在λ(A)×N=λ(A)在下有唯一解,即為考核指標所占權重。
(二)確定學生干部第二考核系統(tǒng)的得分
每位考核主體根據(jù)考核指標分別對學生干部的綜合表現(xiàn)進行考核打分,每位考核主體對學生干部的綜合打分與每位考核主體的對應權重的乘積之和即為學生干部第二考核系統(tǒng)的得分。記第i個考核主體關于考核指標Aj的評分為則考核主體對被考核者的評分為為第i個考核主體的權重,則第二個考核系統(tǒng)的最終得分為
(三)確定被考核者的最終得分
第一考核系統(tǒng)與第二考核系統(tǒng)占考核總分的權重均為0.5,設被考核者在第一個考核系統(tǒng)下的得分為γ,則被考核者的最終得分為
本文采用了上述群決策模型對學生會干部進行考核。第一考核系統(tǒng)為學生會原有的考核制度,由學生會秘書處負責打分。第二考核系統(tǒng)由輔導員、班導師、學生代表、學生會代表擔任考核主體,德、能、勤、績?yōu)榭己酥笜?。第一考核系統(tǒng)與第二考核系統(tǒng)得分均占考核總分的50%。
第一步,由學生會秘書處根據(jù)第一考核系統(tǒng)考核標準對學生會每名干部進行考核打分,得分情況為98.89、98.44、97.78、99.11、97.78、96.89、97.11、96.89、97.33、96.67、97.78、96.67、96.67、96.89、96.44、91.67、92.11、83.11、71.44。
第二步,四位考核主體根據(jù)相對重要性程度進行打分,確定四位考核主體的權重,形成互評打分表,見表1。
表1 考核主體的權重
可構成馬爾可夫矩陣M,利用數(shù)學工具軟件MATLAB解矩陣方程π×N=π,運行結(jié)果歸一化后可得四位考核主體權重分別為0.3、0.2、0.2、0.3。
MATLAB程序:
第三步,四位考核主體根據(jù)考核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程度為考核指標分配權重,每位考核主體對考核指標所分配的權重構成評估權重表,見表2。
表2 考核主體對考核指標所分配的權重構成的評估權重表
可構成馬爾可夫矩陣N,利用數(shù)學工具軟件MATLAB解矩陣方程,運行結(jié)果歸一化后可得德、能、勤、績的權重分別為0.3、0.2、0.3、0.2。
MATLAB程序:
第四步,根據(jù)考核指標所占權重,可得出學生干部第二考核系統(tǒng)評分標準,見附表1。
第五步,四位考核主體結(jié)合學生會干部第二考核系統(tǒng)考核標準,針對每一名學生會干部平時表現(xiàn)對學生會干部進行考核打分,具體情況如附表2。
第六步,確定學生會干部第一考核系統(tǒng)與第二考核系統(tǒng)的最終得分,具體為:96.84、93.34、93.54、93.76、96.27、94.84、90.98、92.31,84.76、88.26、89.72、92.08、91.04、90.88、92.12、77.62、90.59、89.43、92.19。
通過實例分析可見,群決策模型的應用不僅為學生會干部考核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減少了評審的爭議,同時,也能夠全方位地認識學生會干部的綜合能力,為充分發(fā)揮學生會干部的特長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是,考核者可以針對不同高校在不同時期、不同目標下對學生會干部的要求,實現(xiàn)考核要求制訂方和考核主體之間的良好互動??己酥黧w來自于不同的層面,實施互評打分的方式,使考核主體能夠?qū)嵤虑笫堑貙己藢ο筮M行評分,使考核反饋結(jié)果更加客觀。
高校學生會干部作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其綜合素質(zhì)水平的強弱關系到學校各項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因此,對高校學生會干部的考核方案引起了高校以及各方的重視。本文根據(jù)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的特點,在保留原有考核制度的情況下,建立了新的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指標體系,利用馬爾可夫鏈的性質(zhì)給出了考核主體及考核指標的群決策模型,隨后利用MATLAB解出考核主體及考核指標的權重值,并將群決策模型實際應用到我院學生會干部考核中??己私Y(jié)果較好地反映了我院學生會干部的綜合素質(zhì)。本文提出的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體系具備明確的考核標準,考核方法可操作性強,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會干部的能力水平,對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工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1]夏迎春.關于學生干部考核的群決策模型[J].大學數(shù)學,2009(1):130-133.
[2]馬小潔,紀紅.基于多準則群決策的高校中層干部考核實證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5):45-50.
[3]張潔.高校中層管理干部考核評價模型的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2010(2):151-153.
[4]林勇娟,羅藝.決策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高教論壇,2005(5):166-168.
[5]顏紅霞.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12):106-108.
附表1 學生會干部第二考核系統(tǒng)評分標準
附表2 學生干部第二考核系得分情況
G647
A
1673-0046(2016)11-0101-04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的群決策模型構建及應用研究”(JG16DB048);2016年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新形勢下培養(yǎng)和發(fā)展大學生黨員質(zhì)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2016GXDJ-B025);大連海洋大學2016年黨建、思政、統(tǒng)戰(zhàn)和文化研究課題“新形勢下培養(yǎng)和發(fā)展大學生黨員質(zhì)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yb201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