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國際教育對“一帶一路”建設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本文提出在高校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應先確定漢語國際教育面向的重點區(qū)域、重點問題,再研究配合“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推進途徑,并就大語種優(yōu)勢發(fā)揮,國別化、專業(yè)化教材的編寫等具體措施進行了探討。
“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正是在對時代主題的深刻把握下,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與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而漢語國際教育在教育領域對“一帶一路”建設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當前的漢語國際教育該如何改革、發(fā)展以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需求,已成為國內高校所面對的亟需解決的問題。刑欣針對新疆地區(qū)留學生漢語教學的不足提出了構建漢語國際化人才的分層次培養(yǎng)模式,著力加強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普及型漢語人才的培養(yǎng);劉靜提出云南的教育國際化應以緬甸為重點推動交流合作從而提升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鄧春就海南省高校的國際教育合作模式進行了探討,提出要同時注重“走出去”和“招進來”兩類型人才的培養(yǎng);吳英輝就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科和事業(yè)雙重性進行了闡述,指出了長期發(fā)展的頂層設計?!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有五十多個,漢語國際教育領域有教師、教學法、教材等多領域的問題,因此,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亟需確定高校漢語國際教育面向的重點地區(qū)和重點問題,在此基礎上研究漢語國際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發(fā)展的具體途徑。
一、漢語國際教育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在周邊的頂層設計,體現(xiàn)了中國利益與世界利益的辯證統(tǒng)一,“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fā)展、實現(xiàn)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耙粠б宦贰苯ㄔO以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漢語國際教育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具體如下:
漢語國際教育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保障?!耙粠б宦贰苯ㄔO的實施,需要經貿合作的國際化人才,語言工具是必須的。漢語國際教育要具有實用性,能適應和滿足各國社會與市場對不同層次漢語人才的需求。主要可分為三個層級:
通用漢語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能理解與日常生活和工作相關的以及在一般交際場合中遇到的基本的語言材料;能就熟悉的話題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能用漢語滿足基本交流的需要。
復合型漢語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既有漢語知識又有專業(yè)知識的復合人才,在掌握通用漢語之外,掌握相關專業(yè)的漢語詞匯及表達。也就是“語言+專業(yè)(工程技術、商貿、法律、文化藝術、政治等)”的復合型人才。
高級漢語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精通漢語,對中國國情和文化有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能夠進行各專業(yè)領域研究的漢學家和中國通。
漢語國際教育推進民心相通的策略。2016年7月教育部印發(fā)的《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文件中提出“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人文交流,不斷推進沿線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把民心相通列為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的重點目標。“一帶一路”建設的成功更多地依賴于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沒有對相互國情和文化的理解,基礎設施建設、跨國貿易、資金流通和相關政策溝通等方面都會面臨困難。漢語國際教育正可以在民心相通的領域內大有作為。
我國漢語國際教育的現(xiàn)狀如下:
漢語國際教育是隨著中國國力迅速提升,為滿足漢語國際傳播應運而生的一個新興學科,于2008年設立。學科前身為20世紀80年代設立的“對外漢語教學”。我國國內高校針對留學生漢語教學始于1950年,新中國接受第一批來自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5個國家的33名留學生,從二十世紀60年代開始招收東南亞留學生,最多的一年越南留學生人數(shù)超過3000人。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來華留學生全部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開放自費生政策,1990年,自費來華留學生人數(shù)首次超過政府獎學金生人數(shù)。
200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正式設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2012年設立“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yè)(前身為2003年設立的“對外漢語教學”本科專業(yè))。漢語國際教育本科歸屬于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專業(yè)碩士學位則歸屬于教育學學科。
根據(jù)2015年全國來華留學生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共有來自20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9763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811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60.4%來自亞洲,16.79%來自歐洲,12.52%來自非洲,美洲34934人,大洋洲6009人,亞洲和非洲的生源較上一年分別增長了6.5%和19.47%。
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同比增長均超10%。
海外另一支漢語國際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孔子學院,目前中國已在138個國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000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孔子學院也在沿線50余個國家建立。
二、“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我國漢語國際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漢語國際教育是“一帶一路”建設“民心相通”領域的關鍵支撐手段,是獲得國家競爭“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日益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近年來政府對留學生獎學金的資助力度不斷加強。2015年財政部、教育部研究決定提高來華留學生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標準,將最低資助標準提高到為本科生59200元、碩士生70200元、博士生87800元,最高資助標準提高到本科生66200元、碩士生79200元、博士生99800元。2015年來自182個國家的人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的比例占來華生總數(shù)的10.21%,達40600人。其中學歷生比例為89.38%比2014年增加1.38%,獎學金生中研究生比例為68.01%,比2014年增加5.01%。
2010年頒布的《國家小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將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按GDP的4%編制預算,此外各級地方政府也相應提高了教育經費預算,這意味著我國教育事業(yè)將迎來新的大發(fā)展。中國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將會推動留學生教育在教師教學和教育硬件設施建設上的不斷完善。
2015年中國接受的留學生人數(shù)僅占全球留學生總數(shù)的7.6%,而同期美國的海外留學生人數(shù)則占25%,這與我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最大的對外貿易國的地位是不對稱的。教育服務貿易逆差顯著,同時也表明發(fā)展?jié)摿薮?。有研究表明,我國與留學生來源國之間的貿易每增加1%,來華留學生人數(shù)會增加0.85%。在經貿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和中國政府獎學金政策雙重推動下,來華留學生的人數(shù)將會不斷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會進一步凸顯。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漢語國際教育重點發(fā)展地區(qū)的劃定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五十余個,而能投入的發(fā)展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須分步驟、有選擇地確定漢語國際教育重點發(fā)展區(qū)域,同時也就有側重地滿足了“一帶一路”建設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需求。
(一)我國漢語國際教育優(yōu)先拓展的區(qū)域的依據(jù)
地理位置臨近,為中國周邊外交及“一帶一路”建設的優(yōu)先方向。我國貿易總額的比重大,經濟體量大,人口基數(shù)大,再加上我國貿易總額年均增速高,對漢語人才需求格外迫切。在周邊外交方面,根據(jù)地緣政治和外交的優(yōu)先層次區(qū)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分為核心區(qū)、擴展區(qū)和輻射區(qū)。核心區(qū)包括俄羅斯和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擴展區(qū)包括上海合作組織和歐亞經濟共同體的其他成員國及觀察員國,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蒙古、白俄羅斯、亞美尼亞、烏克蘭、摩爾多瓦等9個國家;輻射區(qū)包括西亞、歐盟等國家和地區(qū),并且可連通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
海上絲綢之路可分為三段,東南亞航線包括中國與整個東盟(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緬甸、東帝汶);南亞及波斯灣航線包括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巴林、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阿曼等12個節(jié)點國家;紅海灣及印度洋西岸航線包括也門、埃及、蘇丹、厄立特里亞、吉布提、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等9個節(jié)點國家。
在經貿方面,據(jù)2014年數(shù)據(jù),東南亞11國,人口6.24億,國內生產總值(GDP)2.48萬億美元。中國貿易總額占“一帶一路”國家與中國貿易總額的43.9%,主要是由于東南亞國家作為中國周邊外交的優(yōu)先方向,國家關系總體良好,有助于促進雙邊貿易;此外,中國一東盟自貿區(qū)的建立更是極大地增強了東南亞11國與中國的貿易聯(lián)系。西亞中東19國與中國貿易總額占“一帶一路”國家與中國貿易總額的28.2%,位居次席。2001—2015年,與中國貿易總額增速最快的是中亞5國,年均增速高達29.8%,高于同期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年均增速22%。中國與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魯吉亞、波黑等國貿易增速相對最快,年均增速在40%以上。
東南亞11國與中國貿易總額占“一帶一路”國家與中國貿易總額的第一位,與中國貿易總額增速最快的是中亞5國,又是我國的周邊國家。因此,東南亞11國和中亞5國應為我國漢語國際教育優(yōu)先拓展的地區(qū)。
(二)漢語國際教育配合“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措施
重點加強區(qū)域大語種教材、字典的編寫和師資的儲備。在2016年3月舉行的兩會期間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許琳向記者說到最難的是缺85個語種與漢語對照字典。她介紹,目前中國已在138個國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000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共涉及90多個語種,而其中有85個語種缺乏漢語和當?shù)卣Z言對照的字典。由此可見專門語種的教材和字典已成為漢語國際教育發(fā)展的難點,但針對“一帶一路”區(qū)域每一門語言編寫教材、字典等學習材料,需投入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都是巨大的。因此,區(qū)域性的大語種的價值應引起重視。
從表2可以看到俄語被兩個國家列為官方語言,但實際上在中亞五國俄語被法律規(guī)定為族際交流語言,下達的公文都是俄文、當?shù)匚牟⒂脮鴮?。由于歷史原因,許多當?shù)厝瞬欢久褡逭Z(以哈薩克斯坦為例:36%的哈薩克族人只懂俄語,同時88%的哈薩克族人熟練掌握俄語,完全不懂俄語者只有2.8%)。在實際交往中(包括公務和日常生活)人民大量使用俄語。90%以上的電視臺和廣播之聲為俄語,80%以上的報紙為俄文。因此在中亞五國的區(qū)域,重點開發(fā)俄語的教材及相關漢語學習資料完全能滿足漢語國際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從表3可以看到馬來語被3個國家列為官方語言,但實際上馬來語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文萊、新加坡、泰國南部都被用來作為族際交流語。印度尼西亞語是在馬來語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與其相近,常被看成是同一種語言。而印尼目前人口已經超過2.48億(2013年),居世界第四位,僅次于中國、印度和美國。同時,印尼也是東南亞地區(qū)最大的經濟體。因此在東南亞的區(qū)域,應重點開發(fā)馬來語的教材及相關漢語學習資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漢語國際教育在特定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在教學環(huán)境、學習者的母語與本土文化、學習者的目的與動機三個方面進行國別化的研究,因此應加強國別化漢語教學特點的研究。
具體措施如下:
研究國別化的文化特點與教育體系特征。了解文化取向,教學內容與當?shù)匚幕硬拍鼙WC漢語教學的效果。研究各國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對漢語教學的影響,如教育體制、語言政策、相關標準、教育資源配置等對漢語教學的影響。加強對比語言學的研究,如馬來語漢語對比。比較語言之間語音、詞匯、語法、篇章、語用等方面的不同。進行國別化中介語語料庫的建設,根據(jù)中介語理論研究漢語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獨特的正遷移和負遷移。
編制雙語教材和教學輔助材料,便于教學使用。加強專業(yè)漢語教材的研究和編寫,把漢語教學和學習者的專業(yè)學習及專業(yè)能力的提升結合起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一帶一路”建設,能源、交通、商貿、物流等專業(yè)的語言與專業(yè)結合的復合人才急缺,留學生的學習目標已從單純的語言學習過渡到專業(yè)學習,對專業(yè)漢語教學的需求不斷加大。體現(xiàn)中國特色的“漢語+專業(yè)”型課程大熱,經貿漢語、漢外翻譯、文學+經濟學等專業(yè)方向深受歡迎。因此亟需開發(fā)商務漢語等專業(yè)漢語教材。“一帶一路”區(qū)域國家的發(fā)展政策更加劇了這一需求,如哈薩克斯坦宣布以旅游業(yè)為主的7個優(yōu)先發(fā)展的行業(yè),并商定在2017年將在哈薩克斯坦舉辦中國旅游年,因此近期有大批的哈薩克斯坦的導游到中國來學習漢語,旅游漢語教材的編寫就變得緊迫。
借助國家不斷加大的獎學金力度,培養(yǎng)碩士、博士研究生層次的本土教師?!耙粠б宦贰苯ㄔO亟需大批語言文化人才協(xié)助開展各領域的溝通交流工作。對于中國而言,我們需要大批通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文化的人才,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說,他們需要大批通曉漢語和中華文化的本土人才。漢語國際教育配合國家戰(zhàn)略的主要途徑是支持世界各國培養(yǎng)通曉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本土人才,積極開展中華文化教學交流活動,協(xié)助營造良好的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環(huán)境。通過漢語和中華文化國際教育,培養(yǎng)大批知華、友華的國際友好人士,為提升中國的國際軟實力做出貢獻。
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本科生和專業(yè)碩士生中積極推進第二外語的學習,如俄語、馬來語、葡萄語、西班牙語。面對馬來語等小語種師資缺乏的問題,可考慮采用留學生做教學助理的方式來解決。加強對漢語傳播項目的研究,如對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國家公派漢教師、漢語教師志愿者、漢語水平考試、漢語比賽等項目的研究??鬃訉W院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在海外的重要途徑對教師的需求不光是要有語言教學能力,還要有文化活動的組織能力、策劃能力。這些都需要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中加強。
加強漢語教學對企業(yè)的服務,積極與企業(yè)配合,進行外籍員工的培訓。一方面服務企業(yè),另一方面獲得企業(yè)對漢語國際教育的關鍵需求,為專業(yè)教材的編寫提供內容,便于更好地服務于經貿領域的發(fā)展。加強網絡教學手段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受時間、經濟條件的制約,漢語國際教育面臨很多非常規(guī)的學生群體,他們并無固定的時間來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但又迫切地想學習漢語來滿足就業(yè)等需要。網絡教學就成為滿足這些非常規(guī)的學生的重要手段。網絡教學應以自學為主課堂操練為輔,漢語教材也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讓學生通過視聽材料來學習漢語,教學的內容也應以學生工作上最需要用的語句為主。通過網絡教學使?jié)h語國際教育覆蓋盡可能多的人群。加強與國外高校的校際合作、地區(qū)合作,各國家、各地區(qū)的高校應該聯(lián)合起來,打破壁壘,集中利用多方的優(yōu)質學術資源、人力資源進行漢語國別化教材編寫等工作,取長補短共同推進漢語國際教育事業(yè)。
結語
“經濟發(fā)展,文化先行”,漢語國際教育對“一帶一路”建設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通過重點區(qū)域、重點語種的確定,再加上國別化、專業(yè)化教材的編寫,配合具體推進措施的研究,漢語國際教育將會進入飛速發(fā)展的新階段,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
參考文獻:
[1]邢欣,李琰,郭安.“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qū)漢語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探討[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 2016,(1).
[2]張瑤,李雪.“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對中亞地區(qū)對外漢語教育傳播現(xiàn)狀研究及對策——以哈薩克斯坦為例[J].中華少年,2016,(9).
[3]何琳煜,馮源.“一帶一路”上的語言[A].2015海南省翻譯協(xié)會研討會論文集[C].??冢汉D鲜》g協(xié)會,2015.
[4]曾君.“一帶一路”為國際教育合作開辟新天地[N].光明日報,2015-8-9.
[5]何亮.“一帶一路”需要國際漢語人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2-2.
[6]王建勤.“一帶一路”與漢語傳播:歷史思考、現(xiàn)實機遇與戰(zhàn)略規(guī)劃[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6,(2).
[7]劉靜.“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推進滇緬教育合作的現(xiàn)狀、挑戰(zhàn)與前景[J].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15,(4).
[8]鄧春,張先琪,李燦.“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高等學校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及路徑探析——以海南高校為例[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
[9]劉君.“一帶一路文化共同體”與漢語國際教育[J].語文學刊,2015,(22).
[10]張鳳改.新疆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土赴中亞漢語教學情況調查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5.
[11]張日培.服務于“一帶一路”的語言規(guī)劃構想[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 (4).
[12]吳應輝.漢語國際教育面臨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1).
[13]管一凡.中國對東盟教育服務貿易發(fā)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14]瑪麗卡—NurashevaMalika.中哈雙邊關系對哈薩克斯坦?jié)h語人才的影響[D].杭州:浙江大學,2015.
[15]袁新濤.“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戰(zhàn)略分析[J].理論月刊,2014,(11).
[16]蔣希蘅,程國強.“一帶一路”建設的若干建議[J].西部大開發(fā),2014,(10).
[17]楊晨曦.“一帶一路”區(qū)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國因素及應對策略[J].新視野,2014,(4).
[18]劉海泉.“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安全挑戰(zhàn)與中國的選擇[J].太平洋學報,2015,(2).
[19]劉衛(wèi)東.“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科學內涵與科學問題[J].地理科學進展,2015,(5).
[20]劉慧,葉爾肯·吾扎提,王成龍.“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中國國土開發(fā)空間格局的影響[J].地理科學進展,2015,(5).
[21]金玲.“一帶一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J].國際問題研究, 2015,(1).
[22]杜德斌,馬亞華.“一帶一路”:中華民族復興的地緣大戰(zhàn)略[J]. 地理研究,2015,(6).
[23]李向陽.構建“一帶一路”需要優(yōu)先處理的關系[J].國際經濟評論,2015,(1).
[24]任佳,王清華,楊思靈.構建新南方絲綢之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J].云南社會科學,2014,(3).
[25]申現(xiàn)杰,肖金成.國際區(qū)域經濟合作新形勢與我國“一帶一路”合作戰(zhàn)略[J].宏觀經濟研究,2014,(11).
[26]蔣希蘅,程國強.國內外專家關于“一路一帶”建設的看法和建議綜述[J].中國外資, 2014,(19).
[27]張茉楠.全面提升“一帶一路”戰(zhàn)略發(fā)展水平[J].宏觀經濟管理,2015,(2).
[28]盧鋒,李昕,李雙雙,等.為什么是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邏輯[J].國際經濟評論,2015,(3).
[29]張軍.我國西南地區(qū)在“一帶一路”開放戰(zhàn)略中的優(yōu)勢及定位[J].經濟縱橫,2014,(11).
[30]王達.亞投行的中國考量與世界意義[J].東北亞論壇,2015,(3).
[31]儲殷,高遠.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定位的三個問題[J].國際經濟評論, 2015,(2).
[32]馬靜.我國留學教育服務貿易逆差及治理對策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33]鄒嘉齡,劉春臘,尹國慶,等.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J].地理科學進展,2015,(5).
(劉松巖 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 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