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飛
(鞍山市鞍鋼集團總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02)
晚期腫瘤患者臨終關懷的護理效果
高小飛
(鞍山市鞍鋼集團總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02)
目的探究臨終關懷對于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病情改善起到的效果。方法將臨床的晚期腫瘤患者分組給予基礎護理與臨終關懷的特殊護理,觀察患者及患者家屬對于患者生存質量與護理成效的評價。結果臨終關懷組的患者相對基礎護理組普遍反映生存質量提高,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更高。結論額外的臨終關懷能提高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存期限,是晚期腫瘤護理的發(fā)展方向。
臨終關懷;腫瘤護理;人文關懷;心理護理干預
1.1 一般資料:患者的選取采用2012年~2015年收治的晚期腫瘤患者198例,年齡分布為39~68周歲,平均年齡54.4周歲,性別分布為101例男性與97例女性。為排除干擾并保證患者配合治療,選取的患者均有正常的五感與行動能力,可以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并具備正常的理解能力???98例患者按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99例,對分組后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以及職業(yè)狀況進行量化對比,并以統(tǒng)計軟件SPSS 16.0分析,無統(tǒng)計學顯著差異(P>0.05),提示分組是隨機的。在觀察后期由于部分患者死亡,最終得到的患者人數為觀察組94例,對照組90例。
1.2 護理方法:分組后,對照組僅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僅包含基本治療與基礎護理。觀察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語言和感情上的臨終關懷。共包括以下內容:
1.2.1 對晚期腫瘤患者臨終關懷的基本原則:①建立類似家庭的病房關系,豐富患者的生活內容,引起患者的生存樂趣,以此轉移患者對腫瘤和死亡的預期和恐懼。②鼓勵患者與人分享心中的煩惱和痛苦,包括與其他患者、家屬或醫(yī)護人員交流,而醫(yī)護人員與家屬也需一起交流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及時介入疏導患者的恐懼和絕望心理。③爭取患者家屬和親友的配合,教導他們心理疏導方法,讓患者從熟悉和相信的人那里得到有效的關懷。④關注細節(jié),尤其是語言和動作,護理人員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故護理人員需時時謹慎,盡量體現移情和人道。⑤護理人員自身需樹立新的臨終關懷觀念,晚期腫瘤患者由于疾病的預后基本是死亡,極有可能產生輕生或放棄治療的想法,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需避免將類似的沒有希望的想法二次灌輸給患者。故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需主動積極地對待患者,認識到患者的精神需求,簡單的禮貌和平等的心態(tài)可以給患者以極大的關懷。
1.2.2 疼痛護理干預:絕大多數的腫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腫瘤患者都會伴有一定程度的癌痛。癌痛對于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是難以忍受的折磨,所以,對于癌痛的患者應作出相應的疼痛護理干預。具體的干預措施分為兩大類,藥物干預和非藥物干預。止痛藥物干預是指在患者出現輕度癌痛的癥狀時,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輕度疼痛的可以適當給予患者阿司匹林或對乙酰氨基酚等非麻醉性藥物來止痛,中度疼痛或疼痛持續(xù)加重的可以給予如可待因或強痛定等弱麻醉性藥品止痛,重度疼痛或持續(xù)強烈疼痛的,可以給予包括硫酸嗎啡及杜冷丁等強麻醉性藥品止痛。非止痛藥物干預是指在使用止痛藥物以外,利用各種媒介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1.2.3 心理護理干預:在晚期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患者除了癌痛外還會受到疾病引起的負面情緒的影響。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謹慎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并根據患者當前心理狀況作出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反應。晚期腫瘤患者都已接受過各種各樣的治療手段,不再期望完全治愈疾病,對此,護理人員需要特別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技巧,多多聆聽患者的訴求,建立與患者的互信,讓患者的心聲得以表達[1-3]。另外,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還包括鼓勵患者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護理和治療方案的制定與實施中,使患者保持完整的人格和自尊[4]。護理人員應尊重患者的隱私權,尤其是女性患者,切忌不與患者交流直接進行護理治療,這樣容易引起患者不安和隱私被侵犯的感受,使得患者更加難以配合治療。心理護理干預的措施包括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得患者能明白了解到腫瘤治療手段的重要性和治療的預期結果,從而配合醫(yī)務人員的治療,更方便醫(yī)護人員工作的展開[5]。
1.3 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①疼痛程度:通過詢問患者得到疼痛分級,共分為6個等級:1分,患者無疼痛;2分,患者存在偶爾發(fā)生并不影響日常生活的疼痛;3分,患者存在持續(xù)發(fā)生但不影響日常生活的疼痛;4分,患者存在干擾注意力程度的疼痛,一定程度上影響日常生活;5分,患者存在較為嚴重且持續(xù)的疼痛,已高度影響日常生活,患者僅能自理;6分,患者存在劇烈且持續(xù)的疼痛,患者無法自理進食、排便等基本生理需求,只能臥床休息。②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患者對護理人員提供的護理服務及服務態(tài)度的評價,以百分制評價,80分為滿意線,60分為合格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分析,分別對上述兩個指標計算其均值、標準差,檢驗患者評分的方差齊性和正態(tài)分布,若齊方差且正態(tài)分布,則用t檢驗說明組間差異,若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選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區(qū)間;檢驗患者疼痛評分采用χ2檢驗,也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區(qū)間。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對照組病例數為90例,疼痛評分從1~6分,對照組分別為7、4、11、28、22、18例;觀察組病例數為94例,疼痛評分從1~6分,對照組分別為12、40、13、19、11、9例,觀察組的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經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比較:兩組病例數不變,對照組滿意60例(66.7%)、合格26例(28.9%)、不合格4例(4.4%),觀察組滿意82例(87.2)、合格10例(10.6%)、不合格2例(2.12%),觀察組的滿意度調查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經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上述晚期腫瘤護理指導意見下,護理人員對觀察組的患者給予了晚期腫瘤護理,而對照組患者只接受普通疾病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患者在額外的晚期腫瘤護理下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此我們做出如下解釋:①護理人員的護理措施能夠嚴格執(zhí)行,落實到位,患者了解到治療的意義和配合治療的好處,所以能積極自愿地配合治療,故能得到良好的預后。②個性化的護理服務使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提高,護理服務整體化、個性化和連續(xù)性的改善明顯令患者更相信醫(yī)護人員,相信治療方案,這種信心也是患者預后改善的重要原因。③晚期腫瘤患者通過特殊的護理服務懂得了如何應對焦慮和抑郁的情緒,而情緒的舒緩對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和生存時間的延長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④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能有效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癌痛癥狀。綜合上述四點,我們可以得出晚期腫瘤患者特殊的臨終關懷護理能夠顯著減輕晚期腫瘤患者癌痛以及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的結論。
[1] 曹紹婷,岳珊珊.晚期腫瘤病人臨終關懷護理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31):212-213.
[2] 莊亞賢,閔琦芬.臨終關懷護理對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及護理體會[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9):1139-1141.
[3] 周琳,楊益.晚期癌癥患者應用臨終關懷護理模式改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況的效果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18(9):1601.
[4] 邵宏杰.晚期腫瘤患者臨終關懷的護理效果[J].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3,21(10):365-366.
[5] 郭志娟.晚期腫瘤患者臨終關懷的護理措施及效果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9):267.
R473.73
B
1671-8194(2017)08-02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