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錦南 劉民輝 肖 霖 白 楊 唐四元
(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3)
老年循證健康促進項目研究進展
肖錦南 劉民輝1肖 霖 白 楊 唐四元
(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3)
健康促進項目;身體運動;依從性;忠誠度
常規(guī)身體運動(PA)可以提高心理和生理的舒適感,降低殘疾和慢性疾病的危險性〔1,2〕,老年人平衡和力量訓練可以預防跌倒和骨折〔3〕。2008年美國衛(wèi)生與人類服務部(HHS)建議老年人每周進行150 min中等強度鍛煉或75 min高強度的有氧鍛煉〔4〕。廣場舞、太極拳、健身操等的流行都說明中國老年人對運動有迫切的需求,因此迎合老年人運動需求并推出一種適合老年人運動鍛煉的方式勢在必行。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促進中心研發(fā)的健康促進(EF)項目在促進老年人健康方面取得較大成果,EF始于二十世紀90年代,隨后憑借其創(chuàng)新的實施模式、科學的理念及實踐依據(jù)從最開始的一個推廣試驗點,到2010年已經(jīng)擴展到美國25個州的486個基地〔5〕。本文將就EF項目在美國的成功實施經(jīng)驗展開論述。
EF項目是以PA為基礎(chǔ)的循證EF項目,是指“被大量研究實踐證明的一種對老年人健康有益的、創(chuàng)新的、多元化鍛煉項目,其目的是提高老年人心肺耐力、平衡能力、靈活性能及肌力〔5〕”。 EF項目的理論依據(jù)為自我效能理論及階段變化理論,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對自己執(zhí)行某一特定行為并達到預期效果的自信心〔6〕,階段變化理論認為變化是一個過程,通過分析變化的過程來引導個人采取新的更健康的行為〔7〕,是健康行為的主導模式〔8〕。EF項目通過科學設計的運動模式使老年人獲得健康運動的相關(guān)知識和途徑,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身體素質(zhì)、提高生活質(zhì)量,最終提高對健康生活的信心。同時尋求一種以社區(qū)為基地的老年人EF運動,預防因年齡增長而帶來的功能下降,使老年人更具獨立性,并且提高老年人運動的參與度和依從性〔9〕。
EF項目中老年人以小組形式進行健身運動,每小組人數(shù)控制在10~15人,在接受過專業(yè)培訓并獲得執(zhí)照的指導員指導下進行項目的核心運動,每次課程為60 min左右,3次/w,運動地點選擇在教堂、老年中心、社區(qū)活動中心等老年人易于參加的室內(nèi)場地且運動過程中播放合適的音樂。
2.1 健身方式 EF項目的特色主要體現(xiàn)為一系列的科學運動方式設置。課程的核心運動方式有熱身運動、有氧運動、緩和運動、力量訓練和伸展訓練。①熱身運動應至少持續(xù)5 min,以8 min最佳,運動方式有聳肩、繞肩、頸部練習及提膝運動等,這些運動幫助身體調(diào)動全身關(guān)節(jié),為接下來的訓練做好準備,起到“預演效果”;②有氧運動為20 min左右,目的是提高心肌耐力,有氧運動可以是20 min的散步也可以是根據(jù)參與者身體素質(zhì)精心設計的運動,但散步應具有適當?shù)膹姸?,根?jù)參與者身體素質(zhì)的不同,可將20 min的散步分開進行,如10 min/次,或從2次/d、每次5 min開始,然后在延長時長的基礎(chǔ)上增加強度;③緩和運動是運動中最為重要但經(jīng)常被忽視的一部分,一般為3~5 min,參與者經(jīng)過20 min的有氧運動后,其心率和新陳代謝率已然提高,緩和運動的目的便在于降低心率和新陳代謝率,在這部分時間中,參與者的運動強度將逐漸降低,動作將變慢變?nèi)?,指導員需要確保參與者心率的緩慢下降;④力量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主要肌群的力量和耐力,持續(xù)時間為20 min,主要對前三角肌、后三角肌、肱二頭肌和三頭肌及膝伸肌、膝屈肌、髖外展肌、髖直肌、足底屈肌、脊屈肌等肌群進行力量訓練;⑤伸展訓練在任何運動中都尤為重要,缺乏伸展運動,運動者將降低靈活性能及關(guān)節(jié)活動度,此期持續(xù)8~10 min,每一次伸展動作應至少持續(xù)20~30 s,參與者可借助椅子作為支點來完成伸展訓練,伸展運動時注意不要彈跳,應在關(guān)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伸展,不屏氣,做到自然呼吸。另外,EF項目根據(jù)老年人的身體素質(zhì),分為兩個級別,第一級別適用于一般運動無明顯危險因素(易跌倒、突發(fā)心臟疾病等)的老年人,運動方式如上所述;第二級別適用于一些運動不便或運動易跌倒的老年人,這一類人群主要借助椅子或其他工具完成以上運動。
2.2 研究工具 自1998年以來EF項目采用功能舒適試驗〔10〕來進行性能測定,包含7個條目用來測試參與者肌力、適應性、耐力及功能靈活性,Belza等〔11〕在預實驗中發(fā)現(xiàn)僅保存其中3個項目效果更好,分別為臂力測試、30 s座椅測試、2.44 m(8英尺)來回測試。在健康狀況評估方面,可采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SF)-36或SF-12、抑郁量表(CES)。此外還有自制問卷調(diào)查因病臥床時長、因病運動受限時長,參與者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及依從性評估問卷等,這些調(diào)查會在干預前后進行。
2.3 管理方式 EF作為一個長期開展的運動項目,其研究與推廣是由多方組織合作完成的,學術(shù)研究中心與實施運營組織的緊密合作為項目的持續(xù)高質(zhì)量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華盛頓大學EF中心承擔學術(shù)研究任務,如研究設計核心課程、干預效果評價等,而老年中心負責項目運營,促進項目實施,如培訓指導員、市場營銷等。此外,指導員必須接受老年中心的培訓并獲得美國健康執(zhí)照才能上崗,獲得執(zhí)照的指導員每隔一段時間要接受培訓進行強化,指導員的培訓與管理也是EF項目成功實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EF在其他地方借鑒實施時有適當?shù)恼{(diào)整,如訓練內(nèi)容會根據(jù)不同的地方做出適應性改變,拉丁美洲聚集地采用墨西哥舞等〔11〕;在夏威夷,訓練時采取當?shù)鼐用袷煜さ囊魳?,這樣可以增加老年人參與運動的動力;對于核心鍛煉運動的名稱也做出了相應改變;在場地選擇上改為空闊的室外場所等〔12〕。
3.1 改善健康狀況 Province等〔3〕研究顯示,參與人群干預前后,功能舒適試驗都得到顯著提高,臂力測試中參與者舉重次數(shù)明顯增加,30 s座椅測試中次數(shù)增加,2.44 m來回測試中參與者所用時間明顯減少,同時SF-36量表顯示參與者身體疼痛、社會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得分都有顯著提高,這提示參與EF項目在某種程度上能起到止痛及心理治療作用。此外,研究提示運動對老年人抑郁有良好的治療效果〔13〕,能有效改善人際交往與社會功能。 Tomioka等〔12〕的研究中功能舒適試驗結(jié)果同樣顯著提高,而且在評估參與者跌倒次數(shù)時發(fā)現(xiàn)參與EF項目老年人平均跌倒次數(shù)顯著減少,這提示EF項目可用來預防老年人跌倒。這些研究與華盛頓大學研究〔5〕的結(jié)果一致,認為EF項目是一項良好的促進老年人健康的社區(qū)運動。
3.2 依從性提高 PA已經(jīng)被大量研究證明對預防老年人很多慢性疾病有益〔1,14〕,國外研究建議老年人應該每天堅持至少30 min以上中等程度的體育鍛煉〔11〕,但研究顯示,僅有很少一部分老年人達到了PA的基本要求〔15〕,這與老年人運動依從性有關(guān)。EF項目研究顯示,能堅持3個月的老年人占76%,退出原因有疾病、遷移等〔3〕。Chiang等〔16〕調(diào)查依從性時發(fā)現(xiàn)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個人行為及EF項目設計都能影響老年人參與運動鍛煉,這對以后促進老年人堅持參與運動鍛煉具有重要指導作用。Dipietro〔17〕研究也發(fā)現(xiàn)生理、社會心理及環(huán)境因素是影響老年人參與鍛煉的重要因素。此外,參與研究的老年人對EF項目的滿意度較高〔11,12〕,對健身指導員感到滿意,并愿意繼續(xù)參加此項目并學習了解EF相關(guān)知識,同時有96%的參與者表示有信心能夠繼續(xù)參與〔16〕。
3.3 具有經(jīng)濟效益 EF項目在促進老年人健康的同時也能夠節(jié)省社會資源〔18〕。Ackermann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參與鍛煉的老年人比對照組平均每年新增健康管理費用減少〔干預組為4 363.80元人民幣(642美元 ),對照組為7 986.71元人民幣(1 175美元)〕,平均住院率也低于對照組(干預組為3.8%,對照組為31.6%),這為老年人減少了經(jīng)濟負擔,但老年人健康管理費用與其參與EF項目的頻率有關(guān),參與低頻率EF項目課程比沒有參與EF的老年人有更高的初級保健訪問費用和初級護理費用,只有參與課程頻率較高時才能體現(xiàn)出經(jīng)濟效益〔20〕。在節(jié)省成本上,Page等〔21〕研究指出在保障質(zhì)量的基礎(chǔ)上長期發(fā)展此項目能夠減少費用,因為機構(gòu)在發(fā)展項目的第2年每月費用明顯低于第1年;同期開展更多的課程也能起到節(jié)約成本的作用,此外,聘用更多的志愿者或低薪資指導員對降低每月費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有效控制項目運行成本的基礎(chǔ)上降低老年人經(jīng)濟負擔,同時也是降低社會養(yǎng)老負擔。
忠誠度是指干預行為實施的真實準確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為監(jiān)測和加強干預行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往往會采取相應的方法策略來提高忠誠度〔22,23〕。其他社區(qū)在借鑒實施EF項目時如何保證高的忠誠度是充分發(fā)揮EF項目效果的關(guān)鍵。EF項目的實施可從設計、培訓、傳送、接收、實施〔24〕等5個方向來提高忠誠度:①實驗設計時向EF項目原始設計人咨詢;②培訓時提供指導員手冊、參與者手冊、高級培訓員手冊、指導員培訓、EF指導員服務清單及每年進行指導員研討會;③在傳送階段高級培訓員定期觀察指導員指導上課、調(diào)查參與者滿意度、一對一采訪指導員、第三方評估EF項目、追蹤項目參與者的參與率及退出率;④參與者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評估及參與率記錄;⑤組織者評估參與者健康狀況、分別在老年人參與的第6和第12個月進行績效評估。
5.1 國內(nèi)對循證健身項目的認識 這方面的研究可從以下方面出發(fā):國內(nèi)對循證健身項目的了解程度;老年人對循證健身項目是否存在需要;對于老年人參與循證健身項目,家庭及社會的支持狀況如何;比起傳統(tǒng)的流行于中國的健身運動如廣場舞、太極,老年人是否能接受或更加喜歡循證健身項目。
5.2 研究比較循證健身項目與中國流行健身方式的效果 目前國內(nèi)備受老年人喜愛的運動有廣場舞、太極等,也有相當部分的研究表明這些運動對老年人心理及生理都大有益處,如提高免疫能力、促進睡眠、緩解抑郁等〔25~28〕。但這些運動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如運動鍛煉缺乏科學指導,沒有規(guī)范系統(tǒng)的管理等,那么基于這方面的考慮,EF項目是否可以帶來更好的健身效果或更能幫助老年人堅持鍛煉?
5.3 國內(nèi)發(fā)展循證健身項目的可行性探討 EF項目參與人群很廣泛,涵蓋不同膚色種族、來自不同國家的居民,如非裔美國人、西班牙人、韓國人、菲律賓人、中國人等,這也許為這個項目的全球化做了前期試驗,但真正引入中國,我們?nèi)砸紤]這種鍛煉方式是否適合長期生活在中國環(huán)境中的老年人,EF鍛煉方式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調(diào)整。此外,這個項目的發(fā)展需要依靠高校的科研實力及政府社區(qū)機構(gòu)的協(xié)力合作,其合作模式需要深入探索。
1 Batty GD,Lee IM.Physical activit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BMJ,2004;328(7448):1089-90.
2 Chandler JM,Hadley EC.Exercise to improve physiologic and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old age〔J〕.Clin Geriatr Med,1996;12(4):761-84.
3 Province MA,Hadley EC,Hornbrook MC,etal.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falls in elderly patients.A preplanned meta-analysis of the FICSIT trials.Frailty and injuries:cooperative studies of intervention techniques〔J〕.JAMA,1995;273(17):1341-7.
4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EB/OL〕.http://www.health.gov/paguidelines/pdf/faq.
5 Belza B,Snyder S,Thompson M,etal.From reseach to practice enhancefitness,an innovative community-based senior exercise program〔J〕.Topic Geriatric Rehabil,2010;26(4):299-309.
6 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Sychol Rev,1977;84(2):191-215.
7 Prochaska JO,DiClemente CC.Stages and processes of self-change of smoking:toward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change〔J〕.J Consult Clin Psychol,1983;51(3):390-5.
8 Armitage CJ.Is there utility in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J〕? Br J Health Psychol,2009;14(2):195-210.
9 Wallace JI,Buchner DM,Grothaus L,etal.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ty-based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 for older adults〔J〕.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1998;53(4):M301-6.
10 Jones J,Rikli E.Measuring functional fitness of older adults〔J〕.J Active Aging,2002;1:24-30.
11 Belza B,Shumway-Cook A,Phelan EA,etal.The effects of a community-based exercise program on function and health in older adults:the enhance fitness program〔J〕.J Appl Gerontol,2006;25(4):291-306.
12 Tomioka M,Sugihara N,Braun KL.Replicating the Enhance Fitness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in Hawai'i's multicultural population,2007-2010〔J〕.Prev Chronic Dis,2012;9:E74.
13 Palmer C.Exercise as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in elders〔J〕.J Am Acad Nurse Pract,2005;17(2):60-6.
14 Singh MA.Physical activity and bone health〔J〕.Aust Fam Physician,2004;33(3):125.
15 Kruger J,Carlson SA,Buchner D.How active are older Americans〔J〕? Prev Chronic Dis,2007;4(3):A53.
16 Chiang KC,Seman L,Belza B,etal."It is our exercise family":experiences of ethnic older adults in a group-based exercise program〔J〕.Prev Chronic Dis,2008;5(1):A5.
17 Dipietro L.Physical activity in aging:changes in patter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health and function〔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1;56 (2):13-22.
18 Sugihara N,Watanabe M,Tomioka M,etal.Cost-benefit estimates of an elderly exercise program on kaua'i〔J〕.Hawaii Med J,2011;70(6):116-20.
19 Ackermann RT,Cheadle A,Sandhu N,etal.Community exercise program use and changes in healthcare costs for older adults〔J〕.Am J Preventive Med,2003;25(3):232-7.
20 Ackermann RT,Williams B,Nguyen HQ,etal.Healthcare cost differences with participation in a community-based group physical activity benefit for medicare managed care health plan members〔J〕.J Am Geriatrics Society,2008;56(8):1459-65.
21 Page TF,Batra A,Ghouse MM,etal.Implementation cost analysis of a community-based exercise program for seniors in south florida〔J〕.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2014;15(4):585-91.
22 Santacroce SJ,Maccarelli LM,Grey M.Intervention fidelity〔J〕.Nurs Res,2004;53(1):63-6.
23 Bellg AJ,Borelli B,Resnick B,etal.Enhancing treatment fidelity in health behavior change studies:best practice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NIH behavior change consortium〔J〕.Health Psychol,2004;23(5):443-51.
24 Frank JC,Coviak CP,Healy TC,etal.Addressing fidelity in evidence-based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J〕.J Appl Gerontol,2008;27(4):4-33.
25 楊建全,馮鎖民,盧紅元.大眾健身廣場舞改善中老年女性抑郁癥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0):5824-6.
26 楊吉萍,冉孟華,王麗梅.廣場健身鍛煉活動對中老年人睡眠行為及睡眠生理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0):1339-41.
27 裴晶晶,李學恒,李 萍.廣場健身舞對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914-5.
28 楊 新.太極推手鍛煉對中老年女性機體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3):404-5.
〔2016-03-04修回〕
(編輯 苑云杰/王一涵)
2015年米塔爾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No.15MX43)
唐四元(1966-),男,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區(qū)老年疾病、慢性疾病防治研究。
肖錦南(1992-),女,碩士在讀,主要從事社區(qū)老年學研究。
C913.6
A
1005-9202(2017)13-337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3.117
1 School of Nursing,University of Washing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