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霞 楊衍濤
楊衍濤從肝論治更年期高血壓經驗
董 霞 楊衍濤※
楊衍濤為甘肅省五級中醫(yī)藥師承教育工作指導老師,在中醫(yī)藥治療女性更年期高血壓病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秉承“女子以肝為先天”的理論,認為“肝”在更年期高血壓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中占據重要地位,肝郁是該病的病機基礎,肝風是疾病特點,治療時需重視肝臟與他臟的關系,使氣血同調并配合情志養(yǎng)生,臨床效果顯著。
更年期高血壓 中醫(yī)治療 楊衍濤 經驗
更年期是女性生理變化最突出的時期,由于性激素的衰退,導致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如頭暈頭痛、失眠、陣發(fā)性潮熱、性情急躁等癥狀,進而引發(fā)血壓波動[1]。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將該病歸屬于中醫(yī)之“風?!?、“絕經前后諸癥”、“臟燥”等范疇。楊衍濤醫(yī)師生于中醫(yī)世家,從醫(yī)數十年,通過多年臨床觀察、總結經驗,認為從以下幾方面認識并治療該病,能起顯效。
《內經》曰:“肝屬剛臟,有相火內寄,體陰用陽,喜柔惡燥,為將軍之官,而為春生之長,其味酸,其類木,其屬風,其應春”,其生理功能可概括為“肝主藏血,司血海而主疏泄”[2]。女子一生經、胎、產、乳與這種“藏血、主疏泄”“體陰用陽”的功能密切相關,故而有女子“以血為本”“以血而成其體”“以肝為先天”的說法。楊衍濤主任認為肝的功能失常在婦女疾病病因病機中尤為重要,更年期屬于女性特殊生理時期,“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天地之精氣皆竭矣”,處于此階段的女子精虧血少,肝血虧虛,加之其他如腎陰虛、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影響,使肝臟“體陰用陽”的生理功能失去平衡,出現諸多癥狀。
1.1 “風氣通于肝”為病機特點 《素問·至真要大論》認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肝主風,風善行而數變,若肝風上擾巔頂清竅,則見眩暈昏仆等癥?!端貑栃C原病式》云:“所謂風氣甚而頭目眩運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楊主任指出該病患者出現頭痛頭暈、性情急躁等癥,均是肝主風的臨床表現:肝陽可以化風、陰血虧虛可引動肝風、血燥可生風,均是由肝的氣血陰陽物質功能失調而起。在處方用藥時楊主任常用生地、白芍、???、女貞子、首烏等養(yǎng)肝、滋肝、柔肝之法祛陰虛風動;用當歸、熟地、雞血藤、枸杞子等養(yǎng)肝之法解血燥生風;以龜板、鱉甲、龍骨、牡礪、代褚石等鎮(zhèn)肝之法降肝陽風動;用天麻、菊花、鉤藤、僵蠶、地龍、石決明、羚羊角等平肝熄風。
1.2 肝郁為病機基礎 《靈樞·天年篇》稱:“五十歲,肝氣始衰……”,楊主任通過多年的臨床觀察認為:絕經后,肝氣既虛,疏泄無力,因而作郁,進一步影響到肝“體陰用陽”的生理功能,從而使氣血失和,引發(fā)諸病。正如傅青主在《調經》中說:“婦人有經來斷續(xù),或前或后,無定期,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肝氣之郁結乎?夫經水出諸腎,而肝為腎之子,肝郁則腎亦郁矣?!薄锻饨浳⒀浴分幸蔡岬剑骸案螝庾類赫哂粢?,其次則惡不平,不平之極,即郁之極也,故平肝尤尚解郁。”《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木郁之發(fā)……甚則耳鳴眩轉”。究其緣由[3],《血論證》中提到:“以肝屬木,木氣沖和調達,不致遏郁,則血脈通暢?!薄夺t(yī)門法律》云:“肝氣以條達為順,素多郁怒,其氣不條達而橫格,漸至下虛上盛,氣高不返,眩暈不知人而厥矣。”楊主任提出肝郁為本病的病機基礎,若肝氣郁久不解,或可化熱;或可由氣郁變?yōu)闅鉁M而導致水液代謝失常,出現痰結、血瘀等病理改變;或因臟腑五行相生相克屬性導致其他臟腑功能失衡。由此可見,肝郁也是治療該病的關鍵所在,臨床常用如柴胡、佛手、青皮、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之品。
王樂亭指出:“蓋肝性急,全賴腎水以涵之,肺金以平之,中土以培之,血液以濡之。一有所失,則剛動之質,失其柔和之體,無以制伏風陽,繞動不息,所謂大風卒來莫御矣?!睏钪魅伪孀C論治時強調要重視臟腑之間的關系。人體自身是一個有機整體,五臟、六腑、氣、血、津液功能在動態(tài)平衡條件下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行,若是打破了這種動態(tài)的平衡,使陰陽失調,便會誘發(fā)疾病。五行關系中:(1)肝脾關系中肝藏血,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而生血,若土虛,水谷精微則不足而無以養(yǎng)肝體,肝體失養(yǎng),則賊風易作;(2)肝氣升發(fā),肺氣肅降,關系到人體氣機的升降運行,肺金不足則肝木亢盛,疏泄太過,過則風因而動;(3)水生木,腎水養(yǎng)肝木,腎水不足,則陰虧,肝腎同源則肝陰亦不足,筋脈失養(yǎng),肝陰不制肝陽,導致肝陽上亢,久則引動肝風;(4)木生火,心主血,肝主氣主血?!案尾匮?,心行之,人動則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肝主血海故也”,肝稟春朝少陽生發(fā)之氣,能助脾與心的生血功能:①能藏血,②其疏泄功能使氣機傳輸暢達,血脈暢通,血量得以充沛,濡養(yǎng)心脈。臨床中楊主任非常重視臟腑功能之間的關系對人體的影響,利用中醫(yī)五行生克理論,通過健脾柔肝、益腎疏肝、清心平肝、滋腎平肝等方法來平衡臟腑關系。
《素問·五藏生成篇》中云:“人臥,血歸于肝”,《醫(yī)學入門》稱肝為血海,且“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可見,目、足、掌、指等的運動需血液作為基礎,且有賴肝臟的調節(jié)。肝“體陰用陽”,“體陰”為精血津等物質基礎,“用陽”為肝的疏泄、條達、宣散之功能活動,包括氣機調暢、血液運行、精神活動、婦女月事等等。因此,有醫(yī)家總結肝為“氣血調節(jié)之樞”[4],楊主任認為肝在調節(jié)氣血方面有重要作用,并指出在治療該病時氣血同調,也是為了使肝臟體陰用陽的功能恢復正常,臨證解肝郁時加用少量活血藥,補肝血時不忘補氣藥,熄肝風時配伍養(yǎng)血藥,對治療該病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女性感情豐富,易受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工作壓力的影響,《千金要方》中云:“然而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愛、愛憎、嫉妒、憂恚、染著堅牢,情不自抑,所以為病根深,療之難瘥”?!蹲C治準繩》云:“怒氣傷肝及肝氣不順,上沖于腦令人頭痛”。臨床上楊主任重視情志因素對該病的影響,認為情志是重要的發(fā)病因素:或因抑郁傷肝,肝氣不舒,疏泄失職,氣機不得暢達,形成肝氣郁結;或因暴怒傷肝、或氣郁日久化火,肝風內動,上擾巔頂及氣機郁久,致氣郁血逆而血脈失調,均可致眩暈頭痛。治療時除疏肝解郁藥物治療外,建議患者一方面可多聽多看令人喜悅的事與物,通過“以情制情”來調暢情志;另一方面通過情志養(yǎng)生,排除雜念,堅守清靜,排除焦慮、緊張、憂郁等不良情緒的干擾,使心態(tài)平和穩(wěn)定,促進病情恢復。
患者,女性,50歲,就診前2月余出現眩暈、焦慮、納差、咽喉部有痰,夜寐差,時有汗出。社區(qū)診所測血壓(140~156)/(92~106)mmHg,曾服用羅布麻降壓片控制血壓,但高血壓時有反復,之后又出現晨起口干、略有口苦咽干,大便粘滯,故而來診。舌紅,苔中厚略膩,舌邊有齒痕,脈弦。診斷為更年期高血壓病。楊主任認為病位在肝脾,辨證為肝郁痰結,郁久化火。治宜清肝解郁、健脾化痰,用當歸芍藥散加減,全方如下:當歸10g,白芍10g,茯苓10g,白術10g,川芎10g,澤瀉10g,柴胡10g,枳殼10g,丹皮10g,首烏藤30g,甘草6g,石菖蒲10g,制遠志10g,合歡花15g,炒酸棗仁20g。五劑,水煎分服,每日2次。5劑后癥狀明顯減輕,眩暈減少,睡眠改善,無明顯口干口苦,大便正常,血壓降至(136~144)/(82~96)mmHg,此后上方稍作加減,前后服用20劑中藥,血壓基本降至正常,無眩暈、焦慮、納差等不適,隨訪半年未見復發(fā)。
按:若脾土虛,水谷精微則不足而無以養(yǎng)肝體,肝體失養(yǎng)而作郁,使虛風上擾作眩;肝郁脾虛則血虛氣滯,進而導致水液代謝失常,出現痰濕內犯,日久則化火。方中藥物肝脾同調,氣血同治,共奏清肝解郁、健脾化痰、安神助眠之功。
1 黃兆龍,林雪.更年期高血壓病中醫(yī)證型分布的研究進展[J].新疆中醫(yī)藥,2014,(4):66-69.
2 譚程,李曉君.“女子以肝為先天”理論源流及臨床應用[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10,(4):30-31.
3 薛飛飛,梁媛,陳家旭.基于數據挖掘肝郁證證候及用藥特點文獻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1,(7):735-737.
4 陳家旭.論肝為氣血調節(jié)之樞[J].中醫(yī)雜志,1998,(1):9-12.
董霞,主治醫(yī)師,碩士學歷,目前從事中醫(yī)內科老年病方向研究。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中醫(yī)科 730030
蘭州市衛(wèi)生科技發(fā)展項目(當歸芍藥散治療肝郁痰結型更年期高血壓的臨床研究,項目編號:2016-2-6)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4.035
2017-7-25
※通訊作者:楊衍濤,副主任醫(yī)師,本科學歷,目前從事中醫(yī)內科老年病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