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維全,曾先富,李昕竺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花木林地套種羊肚菌栽培關鍵技術*
熊維全,曾先富,李昕竺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針對成都花木種植面積大,花木市場疲軟、行情低迷,林地資源豐富的情況,研究總結出花木林下套種羊肚菌關鍵技術,為成都市發(fā)展林下經濟增加新的模式。
花木林地;羊肚菌;栽培技術
成都地區(qū)有超過1.87萬hm2的花木種植基地。近年來,受國際國內花木產業(yè)發(fā)展諸多因素影響,花木市場較為疲軟,產業(yè)面臨嚴峻挑戰(zhàn)。2015年~2016年,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藝所在花木主產區(qū)溫江、崇州等地開展了林下種植羊肚菌試驗示范,總結出花木林地種植羊肚菌關鍵技術。
近年來,羊肚菌產業(yè)發(fā)展迅猛,四川羊肚菌栽培面積由2012年6.7 hm2迅速上升到2015年的1 000 hm2,以四川為核心,羊肚菌栽培已快速輻射到新疆、甘肅、湖北、福建、河南、山西、重慶、云南等全國較多的地區(qū)[1]。但是,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成功的重復性不高,產量不穩(wěn)定,還有很多影響因素不確定[2]。其遺傳特性、營養(yǎng)條件、生活史、育種方法、菌種保藏技術、從營養(yǎng)生長到生殖生長調控機制、營養(yǎng)轉化袋的作用機理、對土壤中重金屬的富集[1]、病蟲害等方面尚在研究之中。
花木林地套種羊肚菌在不影響花木正常生長的情況下,利用花木行間閑置的土地和花木林地特殊的光、溫、水、氣條件種植羊肚菌,既減少了設施的投入量,規(guī)避了土地成本的支出,又能實現(xiàn)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
目前在生產上應用推廣的羊肚菌品種有多個,而且命名也不統(tǒng)一。應選擇出菇早、溫度適應范圍較廣、抗逆性強、產量較穩(wěn)定、適應成都平原氣候條件的品種。
根據播期以及制種容器確定原種、栽培種的制種時間。如用罐頭瓶制種,則提前40 d~50 d制作原種,提前20 d~25 d制作栽培種。原種、栽培種培養(yǎng)基常用配方:小麥78%、稻殼10%、田園土10%、石灰1%、石膏1%。菌種接入后置于15℃~18℃的溫度下培養(yǎng)。
羊肚菌播種后一定時期內需要擺放營養(yǎng)袋,也叫外援袋,目的是向菌絲補充營養(yǎng)。營養(yǎng)袋常用的配方有2個:小麥60%、稻殼20%、木屑10%、田園土10%;麥粒70%、谷殼20%、田園土10%。通常采用14 cm×28 cm聚丙烯菌袋,高壓滅菌。
選用行距較寬的苗木地,便于使用微型旋耕機翻耕土地。要求水源充足,方便灌溉,遠離污染。
土壤pH在6.5~7.5,中性或微堿性的腐殖土、壤土、沙質混合土均可,不含有未經腐熟的有機肥以及菌類敏感的農藥殘留等。
整地前每667平方米(凈地) 均勻施入40 kg復合肥,按照60 cm~80 cm廂面開廂做畦,廂面距離花木根部30 cm以上。
花木林地氣溫和土溫低于露地,播種時間為11月上中旬。此時平均氣溫在15℃左右。
播種方式有撒播和溝播。撒播是將菌種均勻撒在廂面上,然后覆土厚約3 cm~4 cm,蓋住菌種;溝播是在廂面上開2條寬20 cm、深5 cm的播種溝,均勻撒入菌種,然后將土回填。
羊肚菌栽培在低溫季節(jié),需要考慮冬季極端低溫對菌絲的影響,若溫度低于0℃,則要采取保溫措施,但切忌長時間用塑料膜覆蓋廂面,導致濕度過大或者缺氧致使菌絲消亡。
播種后第3天用清潔水噴廂面,使覆土層濕透。整個菌絲生長期保持土壤濕度50%~60%。
黑暗或微光條件有利于菌絲生長,但光線過暗、空氣濕度大的狀況下分生孢子大量產生,影響子實體形成。因此,生產上采取“三分陽、七分陰”光照條件。成都的冬季多霧,陽光較少,同時根據苗木的種類(落葉或常綠)選擇適宜遮光率的遮陽網,一般采用2針或3針遮光率75%的遮陽網,用竹條搭建小拱棚或者直接將遮陽網固定在花木樹干上。
播種后15 d~20 d,廂面出現(xiàn)白色霜狀的分生孢子粉,表明菌絲生長成熟,此時需要擺放營養(yǎng)袋。分生孢子的多少根據品種不同而差異較大。營養(yǎng)袋的擺放方式為每廂沿廂面或播種溝2排呈梅花狀擺放,縱向袋間距35 cm,每667平方米需營養(yǎng)袋1 800袋~2 000袋。擺放后要注意防止鼠害、鳥害。
成都地區(qū)一般在2月初立春前后最高氣溫上升至10℃,除去廂面上營養(yǎng)袋,同時進行水分管理,用霧狀水逐漸將65%的土壤濕度在3 d~5 d內逐漸調至85%~90%。原基形成的時間根據品種的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種在2月初開始形成原基。
2月下旬至3月下旬是羊肚菌采收盛期,成都地區(qū)易出現(xiàn)持續(xù)陰雨天氣,為了避免濕度過大影響產量和質量,要采用避雨措施。具體辦法用塑料膜覆蓋小拱棚頂部,避免雨水直接進入廂面導致濕度過大。
羊肚菌從原基形成到成熟需要10 d~15 d,菌蓋表面蜂窩狀凹陷充分伸展即可采收。采收的羊肚菌及時削去泥腳,鮮銷或加工成凍貨,或烘干銷售。每667平方米凈種面積可采收羊肚菌鮮菇100 kg~150 kg。
每667平方米花木林地實際套種羊肚菌面積大約為250 m2,可產鮮羊肚菌50 kg,按照目前市場最低批發(fā)價100元·kg-1計算,產值5 000元,扣除菌種、遮陽網、架材、人工等生產成本2 500元,純利潤2 500元。如果采用直銷、網銷等多渠道銷售,其經濟效益更為可觀。
花木林下套種羊肚菌,實現(xiàn)了林、菌在光、溫、水、氣等方面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循環(huán)相生、協(xié)調發(fā)展,成為花木林下經濟新的增長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1]彭衛(wèi)紅,唐杰,何曉蘭,等.四川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現(xiàn)狀分析[J].食藥用菌,2016(3):145-150.
[2]熊川,李小林,李強,等.羊肚菌生活史周期、人工栽培及功效研究進展[J].中國食用菌,2015,34(1):7-12.
S646.9
A
1003-8310(2017)05-0085-02
10.13629/j.cnki.53-1054.2017.05.022
成都市產業(yè)集群協(xié)同創(chuàng)新項目(2016-XT00-00002-NC)。
熊維全(1974-),男,本科,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食(藥)用菌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推廣工作。E-mail:xwqwq520@163.com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