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磊 毛向瑩
河南長垣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長垣 4534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顱外頸動脈狹窄臨床特點及療效觀察
高 磊 毛向瑩
河南長垣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長垣 453400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顱外頸動脈狹窄的臨床特點,探究治療措施及其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良好的理論依據(jù)。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5-03—2016-03 我院收治的76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顱外頸動脈狹窄患者的臨床資料,嚴密觀察患者治療期間的癥狀特點、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效果。結果 急性缺血性卒中顱外頸動脈狹窄患者血壓變化多樣,血糖異常者多,卒中前發(fā)生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偏多,合并顱內主干血管狹窄居多,影像學上顯示分水嶺梗死和多發(fā)性梗死發(fā)生率偏高,易發(fā)生進展型腦梗死,臨床神經功能評分及簡易智能評分較差。結論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頸動脈狹窄是較嚴重的腦血管疾病,臨床期間應密切觀察癥狀的臨床特點,強調調個體化治療,積極調控血壓、血糖水平,控制斑塊,以利疾病盡早恢復。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顱外頸動脈狹窄;臨床表現(xiàn);治療效果
腦卒中目前已成為全球范圍內導致死亡和殘疾的首要原因。我國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s stroke,IS)占全部腦卒中的75%~85%。缺血性卒中是多種病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實中-重度顱外頸動脈狹窄(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ECAS)是IS的主要病因之一[1]。且研究顯示頸動脈狹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程度與卒中發(fā)生風險呈正相關,23%腦梗死歸因于頸動脈病變[2]。本文回顧性分析2015-03—2016-03我科室收治的76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顱外頸動脈狹窄患者,嚴密觀察患者治療期間的癥狀特點、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03—2016-03我科室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顱外頸動脈狹窄患者76 例,所有患者符合診斷標準[3]。男57例,女19 例;年齡43~81(60.32±4.05)歲。職業(yè)分布包括農民32 例,工人14 例,公務員13 例,教師3例,司機3 例,經商5例,工程師2 例,家庭主婦1例。排除標準:(1)進行臨床及影像學頭顱CT 檢查或MRI檢查診斷患有腦出血或腫瘤其他病理性疾病等;(2)患有心源性腦卒中,如心房纖顫、心瓣膜病、心內膜炎所致腦栓塞;(3)有顱內出血疾病史;(4)有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低于正常;(5)合并嚴重的肝膽、腎臟、血液、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颊咧橥?。
1.2 方法
1.2.1 診斷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內進行頭顱CT或MRI檢查。并完善腦血管、頸部血管超聲及心電圖檢查。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進行血常規(guī)、血生化、常規(guī)止凝血等檢查。住院第14天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并同時行簡易智能評分(MMSE)檢查。
1.2.2 觀察指標:觀察記錄患者的收縮壓壓(SBP)、舒張壓(DBP)、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總膽固醇(TC)/纖維蛋白原(FIB)、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同型半胱氨酸等臨床資料。
1.2.3 治療方法: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均給予適當?shù)哪X細胞營養(yǎng)藥及脫水劑治療,保證患者呼吸舒暢。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的脫水劑為濃度20%的甘露醇、白蛋白、利尿藥、甘油果糖等;脫水劑平均使用時間為1~2周。臨床使用最多的腦細胞營養(yǎng)藥有胞二磷膽堿和腦活素等。定期檢測患者的肝腎功能情況,注意患者的電解質情況,對于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及時調整所使用的脫水劑種類和用藥劑量。另外,醫(yī)生要依據(jù)患者的基礎疾病指導患者接受溶栓治療、給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類藥物、控制血壓、血糖等治療。具體方法如下:①溶栓治療:溶栓治療包括靜脈溶栓和血管內介入治療。發(fā)病6 h內,局部動脈給予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 20~100 mg /次。②降纖治療:臨床上常用東菱精純克栓酶和降纖酶。東菱精純克栓酶第1天加入10 BU 100 mL氯化鈉(0.9%)注射液中靜滴,第2 天、第3 天分別再給5 BU,共給藥3次。降纖酶第一次用量10 BU,之后隔天靜滴5 BU。共給藥3次。③抗血小板治療:常用阿司匹林、噻氯匹啶、氯比格雷及低分子肝素鈉。④腦神經保護劑治療:臨床上常用尼莫地平、西比靈、尼莫通等。⑤手術治療:血管內介入治療有一些新的方法出現(xiàn),具有代表性的技術有機械取栓術-Penumbra、介入溶栓或取栓輔助血管成形術等、低頻經顱多普勒(TCD)顱外超聲輔助、EKOS血管內超聲輔助的動脈介入溶栓術。手術治療包括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頸動脈內支架成形術和顱內外動脈架橋,目前國內外對于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血管內支架成型術這兩種方法形成了統(tǒng)一的意見,即兩種手術方法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基本一致。此外,健康管理師給予患者戒煙、控制飲酒、飲食及鍛煉等健康指導。且為患者建立隨訪檔案。
7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顱外頸動脈狹窄患者中,高血壓患者65例(85.5%);脈壓差≤ 30 mmHg的患者11例;低血壓3例。給予用降壓藥處理后,臨床癥狀加重6例。76例患者中血脂升高(高膽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和(或)高低密度脂蛋白57例(75%)。在給予他汀類藥物處理后,68例患者的LDL明顯增高。在纖維蛋白原的檢測中,76例患者中高纖維蛋白原49例(64.5%)。給予溶栓治療后,影像學檢查,斑塊都有明顯減少。合并糖尿病患者或住院期間確診糖尿病48 例(63.2%)。給予降糖藥物治療后,血糖得到明顯控制。確診為進展型卒中11例(14.5%);發(fā)生缺血性卒中前曾有TIA發(fā)作者26例(34.2%);做全腦血管造影術34例,其中合并顱內不同部位主干血管狹窄16例(47.1%);分析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頭顱MR或CT,顳、頂葉梗死患者11例,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14例,側腦室旁梗死8例,多發(fā)性梗死22例,分水嶺梗死8例,后循環(huán)梗死3 例,其中分水嶺梗死和多發(fā)性腦梗死患者中11例在發(fā)病1周內進展為大面積腦梗死;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平均為(25.28±7.79)分。
根據(jù)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急性腦卒中的致死致殘率很高,現(xiàn)已是和心肌梗死、惡性腫瘤并列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所以,急性腦卒中的臨床特點及療效越來越受到重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頸動脈狹窄在臨床上的治療方式很多,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主要有溶栓、抗血小板治療、擴張血管等。臨床上溶栓治療的藥物種類較多,治療時間也大相徑庭。有研究表明,局部應用動脈溶栓治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頸動脈狹窄的治療過程中療效不錯,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其容易導致出血性腦梗死的發(fā)生,療效不理想??寡“逯委煹闹饕康氖峭ㄟ^抑制環(huán)加氧酶達到阻斷其催化血栓烷A2的作用,來預防血栓的形成和發(fā)展,但這種治療方法對于完全性卒中的效果不理想。血管擴張劑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的急性期可能會引起患者的腦內充血,加重患者缺血區(qū)域的缺血情況[4]。
綜上所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頸動脈狹窄是較嚴重的腦血管疾病,臨床期間應密切觀察癥狀的臨床特點,強調個體化治療,積極調控血壓、血糖水平,控制斑塊,以利疾病盡早恢復。
[1] 栗靜,田婷,石正洪,等.急性缺血性卒中顱外頸動脈狹窄臨床分布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41(8):864-868.
[2] 趙麗麗,程小軍,陳珩,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部血管狹窄的診斷及介入治療[J].中華診斷學電子雜志,2014,2(1):15-19.
[3] 賈建平.神經病學[M].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72-175.
[4] 王秀菊.急性腦梗死治療進展[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8):1 200.
(收稿2016-07-11)
R743.33
B
1673-5110(2017)01-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