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峰
(沈丘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河南 沈丘 466300)
豫東冬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
趙俊峰
(沈丘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河南 沈丘 466300)
針對豫東地區(qū)麥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點和病蟲草害發(fā)生規(guī)律,提出不同時期小麥病蟲草害的防治措施,為小麥種植提供參考。
小麥;病蟲草害;防治
小麥病蟲草害的防治,要根據(jù)麥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點和病蟲草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加強病蟲預測預報,做好服務與引導,發(fā)揮植保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的作用,統(tǒng)籌做好小麥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
1.1 加強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是控制危險性病、蟲、草害的最重要的一項措施,因此,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共同做好植物檢疫工作。
1.2 農業(yè)防治與健身栽培防治
選用抗、耐病品種;合理輪作,清潔田園;溝渠配套,平整土地,深耕土地,做到旱能澆澇能排;防治地下害蟲;施腐熟有機肥,根據(jù)目標產(chǎn)量、土壤肥力、化肥施用情況實行配方施肥;適期、適量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合理密植。同時要優(yōu)化農田環(huán)境,培育健壯麥苗,抑制病蟲害的發(fā)生危害。
1.3 化學防治
小麥播種期主要病蟲害有“三病三蟲”,“三病”即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三蟲”即蠐螬、螻蛄和金針蟲。化學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
藥劑拌種:全蝕病發(fā)生區(qū),用12.5%全蝕凈(硅噻菌胺)20mL+水0.5kg,可拌麥種10kg,需要堆悶6 h;紋枯病、根腐病發(fā)生區(qū),用3%敵萎丹(苯醚甲環(huán)唑)20mL,或2%立克秀(戊唑醇)拌種劑10~15g,對水0.5kg,可拌麥種10kg。與蟲害混合發(fā)生時,可用50%辛硫磷375 mL/hm2,或40%甲基異柳磷375/hm2,混合拌種。
土壤處理:小麥全蝕病發(fā)生嚴重的田塊,可用50%多菌靈15 kg/hm2+15%粉銹寧15 kg/hm2,拌細土375kg/hm2,于耕地前均勻撒施。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毒死稗乳油3.75L/hm2,對水30kg/hm2,拌細土375 kg/hm2,犁地前均勻撒入土壤。
秋苗期主要蟲害有灰飛虱、葉蟬、麥蜘蛛、黑潛葉蠅;主要草害有野燕麥、節(jié)節(jié)麥、播娘蒿、薺菜、豬秧秧、澤漆等。
蟲害防治措施:小麥進入分蘗期后,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1.2L/hm2進行噴霧,防治黑潛葉蠅和麥蜘蛛。
雜草防治措施:秋季是用藥防治麥草的最佳時期,此時雜草少、用藥少、成本低、效果好,且不影響其他作物。防治時間掌握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此時冬小麥4~6葉,雜草2~3葉,氣溫10℃以上。以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用20%氯氟吡氧乙酸450~600 mL/hm2+10%苯磺隆225~270g/hm2,對水450 kg/hm2,全田均勻噴施;禾本科和闊葉雜草混生時,用3.6%闊世瑪水分散粒劑300g/hm2+20%使它?。确裂跻宜幔┤橛?50 mL/hm2,對水450 kg/hm2,全田均勻噴霧。
返青至拔節(jié)期小麥主要有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以及灰飛虱、紅蜘蛛、麥葉蜂等地下害蟲。
于3月上中旬,當紋枯病病株率達10%,麥蜘蛛、蚜蟲點片發(fā)生時,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600g/hm2+ 2.5%氯氟氰菊酯1.5 L/hm2+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600 g/hm2+磷酸二氫鉀2.25kg/hm2,對水750 kg/hm2,噴霧防治。地下害蟲危害小麥,當被害株率達3%以上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順壟灌根防治。在防治病蟲的同時注意補充葉面肥,增強麥苗抗倒春寒的能力。
對于密度大或旺長的麥田,可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600~750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
抽穗期主要病蟲害有吸漿蟲成蟲、麥蚜、赤霉病、白粉病和銹病。于小麥抽穗期觀察麥壟,隨機目測可見吸漿蟲成蟲2~3頭,百株蚜蟲量達到500頭時,可用2.5%百樹菊酯乳油750 mL/hm2+30%戊唑醇?咪鮮胺水分散顆粒劑300 g/hm2+0.01%蕓苔素內酯300 g/hm2,對水450kg/hm2噴霧防治。
灌漿期小麥主要病蟲害有穗蚜、灰飛虱、赤霉病、白粉病、葉銹病和葉枯病。于灌漿初期用40%氧化樂果乳油1.2L/hm2+25%噻蟲嗪水分散顆粒劑180g/hm2+ 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600 g/hm2+磷酸二氫鉀2.25 kg/hm2,對水750 kg/hm2,噴霧防治。
[1] 王順葉.小麥紋枯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J]. 種業(yè)導刊,2014(4):16-17.
[2] 劉金晶,陳莉,王麗梅,等.不同殺菌劑拌種對小麥全蝕病的防治作用研究[J]. 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1):82-85.
[3] 李素蘭. 小麥全蝕病的防范措施探討[J]. 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4(9):28.
[4] 張潔,伊艷杰,王金水,等. 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 中國植保導刊,2014(1):24-28.
S435.12
B
1003-4749(2017)02-0023-02
2017-01-09
趙俊峰(1965-),男,河南沈丘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