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和,朱玲玲,朱國興
(1.安徽大學 商學院旅游管理系,安徽 合肥230601;2.黃山學院 旅游學院,安徽 黃山245041)
研學旅行影響因素分析
——以合肥市青少年為例
李東和1,朱玲玲1,朱國興2
(1.安徽大學 商學院旅游管理系,安徽 合肥230601;2.黃山學院 旅游學院,安徽 黃山245041)
以合肥市部分中學高一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為依據(jù),運用因子分析及回歸分析方法,基于青少年、家長兩個感知主體角度對青少年研學旅行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青少年研學旅行影響因素主要表現(xiàn)為研學旅行的效果因素、安全因素、外界影響因素、學習因素、時間因素等五個主要方面,而心理因素、目的地選擇因素等兩個方面的影響程度較小。比較青少年與家長對研學旅行影響因素的認知結果,發(fā)現(xiàn)青少年最看重研學旅行效果、家長最看重研學旅行安全,且外界影響因素是影響青少年研學旅行意愿及家長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的共同重要因素,心理因素對其影響程度較小。結合上述研究,提出研學旅行發(fā)展的相關對策,包括重視研學旅行的產(chǎn)品設計、保障研學旅行的安全、營造研學旅行的良好氛圍、合理安排研學旅行的時間、提倡“整建制”出行方式等。
研學旅行;影響因素;因子分析;回歸分析;合肥市
國內(nèi)的研學旅行即國外的修學旅行,起源于日本,之后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盛行。修學旅行無確切定義,現(xiàn)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個定義是:修學旅行是關于旅游、觀光和學習的專項旅游活動,其中主體是青少年,時間一般是假期,地點是外地或國外,目標是一個專題,目的是增長知識、增強技藝等[1]50-54。我國研學旅行歷史悠久,古代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思想。近年來,為了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我國開始重視青少年的研學旅行活動。2013年發(fā)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在2014年8月發(fā)布的《關于促進旅游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 (國發(fā)[2014]31號)中,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范疇。2014年7月發(fā)布的《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提出了關于組織安排活動的游學主體、行程安排等指導意見。由于研學旅行涉及多方面的主體,所以對研學旅行的影響因素開展研究?,F(xiàn)有文獻多是對研學旅行的歷史、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對策方面的研究。如曾祺、吳必虎以參與過美國訪學旅游的臺灣地區(qū)學生為例,通過深度訪談,分析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以及訪學旅游活動這一消費行為的社會學意義[2]73-81。黃玲以旅游文化為切入點,梳理了修學旅游的發(fā)展歷程,重點研究了近代中國開展海外修學旅游的歷史地位和時代特點[3]13-39。曹晶晶分析了日本修學旅游盛行的原因,提出中國應當借鑒其經(jīng)驗,結合自身的特點,從政策制定、機構設置、部門協(xié)調(diào)、產(chǎn)品開發(fā)和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作出努力,促進中國修學旅游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4]134-136。楊民等探討了日本修學旅游的發(fā)展模式與經(jīng)驗[5]58-60。林杜鵑通過問卷調(diào)查、走訪的形式,對市場的幾大人群,如學生、家長、旅行社進行調(diào)查,了解合肥市目前各中小學研學旅行的開展情況,并從中總結合肥市研學旅行市場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對合肥市研學旅行市場的進一步開發(fā)提出建議[6]2-34。目前學者對各類群體旅游障礙性因素的研究較多,如陳世斌用旅游地理學研究方法,分析杭州市“最具出游力”人群進行休閑旅游的影響因素,發(fā)現(xiàn)時間因素、學習因素和交通因素影響程度最大,經(jīng)濟因素影響地位下降明顯。同時分析了各因素對不同職業(yè)、年齡和性別人員的影響差異[7]983-990。李連璞、劉笑明以西安市城中村居民為例,對“非旅游者”出游障礙性因素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城中村居民出游的障礙性因素有多元化特征,經(jīng)濟因素和時間因素仍然是主要障礙性因素[8]29-30。沈興菊、李維紀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因素、心理因素和學習因素是限制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的主要障礙性因素[9]574。紀小美等以福建省4縣(市/區(qū))為研究樣本,通過實地調(diào)查研究農(nóng)村居民出游特征與障礙性因素。結果發(fā)現(xiàn),福建農(nóng)村居民旅游活動層次偏低,旅游消費結構不合理,對旅行社認同度低等。旅游認同度較高,但存在眾多障礙性因素制約了出游出行,受心理因素制約最大,其次是時間和經(jīng)濟因素[10]746。旅游障礙性因素的研究為本文的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礎。結合以上學者的觀點和合肥市研學旅行的現(xiàn)狀,初步選取合肥市青少年研學旅行影響因素的指標來設計問卷。
(一)問卷設計
問卷分青少年卷和家長卷。問卷內(nèi)容有兩部分,第一部分即青少年/家長的個人信息,如青少年喜愛的目的地、性別及家長的受教育水平、職業(yè)等。第二部分是研學旅行影響因素。選項量測采用李克特量表5分制法,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同意,3表示一般,2表示不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從研學旅行主體、研學旅行組織、研學旅行產(chǎn)品等三大方面設計研學旅行影響因素,還有一個衡量青少年研學旅行意愿或衡量家長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的指標,形成青少年卷(27個指標)和家長卷(25個指標)。
(二)數(shù)據(jù)采集
本次問卷調(diào)查對象為合肥市一中、五中、安徽大學附屬中學的部分高一學生。因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合肥市的研學旅行一般安排在高一年級。合肥市一中是合肥市研學旅行試點中學,合肥市五中及安徽大學附屬中學是合肥市研學旅行非試點中學,調(diào)研對象具有代表性。2015年5月底開展問卷調(diào)查,發(fā)放青少年卷和家長卷各550份,其中收回青少年卷511份,剔除58份無效問卷,獲得453份有效問卷,達到了88.6%的有效回收率;收回507份家長卷,剔除83份無效問卷,剩余424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是83.6%。
(三)樣本研學旅行感知分析
1.青少年樣本研學旅行感知分析
表1 青少年樣本基本信息特征
描述性分析顯示(表1),93.6%的青少年認為研學旅行時間在3天以上最好,可見合肥市青少年參與研學旅行的熱情很高;61.6%的青少年認為學校一年為一個年級的青少年安排1—2次研學旅行是合理的,這符合合肥市高中現(xiàn)狀;87.4%的青少年參加過研學旅行,32.2%的青少年參加過旅行社組織的研學旅行;45.3%的青少年認為學校與旅行社組織的研學旅行差別大,差別體現(xiàn)在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更注重游學結合,“整建制”出行方式增進同學間的交往與感情等。同時,在工業(yè)科技、歷史文化、自然生態(tài)、紅色記憶、名校等五大類研學旅行目的地中,讓青少年按照優(yōu)先選擇程度對其排序并標注序號12345。1代表最優(yōu)先選擇的目的地,5代表最后選擇的目的地,以此類推。調(diào)查結果表明,自然生態(tài)類及歷史文化類目的地成為最受青少年喜愛的兩大類研學旅行目的地,均值分別為1.7和2.3;工業(yè)科技、名校類目的地次之,均值都是3.5;排在最后的紅色記憶類目的地,均值為3.9。
2.家長樣本研學旅行感知分析
表2 家長樣本基本信息特征
描述性分析顯示(表2),82.1%的家長認為研學旅行時間在3天以上最好,72.9%的家長贊同學校一個學年為一個年級的學生安排1—2次研學旅行。這和青少年卷的調(diào)研結果是一致的。比較學校與旅行社組織研學旅行的差別,31.6%的家長認為差別大,比例略低于學生比例45.3%;52.6%的家長認為學校與旅行社組織研學旅行的差別小。同時,在工業(yè)科技、歷史文化、自然生態(tài)、紅色記憶、名校等5大類研學旅行目的地中,讓家長按照優(yōu)先選擇程度對其排序并標注序號12345。1代表最優(yōu)先選擇的目的地,5代表最后選擇的目的地,依此類推。家長首先推薦的是自然生態(tài)類、歷史文化類目的地,均值分別為2.0和2.3;其次是名校類、紅色記憶類目的地,均值為3.3和3.61;工業(yè)科技類目的地排在最后,均值為3.7。相比于學生卷結果,紅色記憶類目的地超過工業(yè)科技類目的地,位列第四位。也許因為家長更看重紅色記憶類目的地對孩子的激勵、警示、教育作用。
(一)青少年卷研究結果
1.基于青少年角度的研學旅行影響因素
為了進一步探索基于青少年角度的研學旅行影響因素,對青少年卷研學旅行影響因素指標進行因子分析。一般認為,經(jīng)過KMO檢驗,得到KMO值為 0.819,大于0.5,Bartlett檢驗的近似卡方值為4073.206,p值接近0,表明上述指標間存在較大相關性,適合進行因子分析。以各指標未旋轉的公因子方差大于0.5為標準,剔除未旋轉的公因子方差小于0.5的3個指標,之后采用最大方差法(varimax)旋轉進行主成分分析,從23個指標中提取7個公因子,累計解釋量達到68.71%,解釋效果較好(表3)。
表3 青少年卷研學旅行影響因素因子分析結果
2.青少年對研學旅行影響因素的認知分析
以變量F“我愿意多參加研學旅行”為因變量,七個公因子F1、F2、F3、F4、F5、F6、F7的因子得分為自變量做回歸,比較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大小。由此,建立八者間的回歸方程,即設:
其中,α1、α2、α3、α4、α5、α6、α7為待定參數(shù),C為常數(shù)項,μ為隨機誤差項?;貧w結果見表4。
表4 青少年研學旅行意愿與研學旅行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由表4可知,方程總體顯著性成立;R2是18.1%,修正R2值是16.9%,說明回歸方程的擬合優(yōu)度較好;容許度Tolerance大于0.1,方差膨脹因子VIF小于5,說明方程中各自變量之間沒有出現(xiàn)共線性問題;DW統(tǒng)計量是1.993,約等于2,可得殘差與自變量互為獨立。因此建立了較好的回歸方程,即:
由式(2)可得以下結論:
(1)F1安全因素、F2效果因素、F3外界影響、F7目的地選擇等四個公因子與被解釋變量 “我愿意多參加研學旅行”呈正相關關系;F4時間因素、F5學習因素、F6心理因素等三個公因子與被解釋變量“我愿意多參加研學旅行”呈負相關關系。即在不影響青少年學習的情況下,外界環(huán)境越有利,青少年越愿意參加研學旅行;研學旅行若是影響到青少年學習,會削弱青少年參加研學旅行的意愿。
(2)比較F1安全因素、F2效果因素、F3外界影響、F5學習因素等四個公因子對被解釋變量 “我愿意多參加研學旅行”的影響程度大小,依次為:F2>F3>F5>F1??芍嗌倌曜羁粗匮袑W旅行的效果。且調(diào)研樣本中超過67.8%的青少年選擇參加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這是因為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具有諸多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體現(xiàn)在研學旅行開始前、過程中和結束后等階段。這些措施貫穿于研學旅行的全過程,能從多方面增強研學旅行的學習效果,保證青少年的出游安全。
另外,國家、學校、旅行社、家長對研學旅行的支持優(yōu)化了研學旅行的外在環(huán)境,有利于增強青少年參加研學旅行的意愿。
(3)F4時間因素、F6心理因素、F7目的地選擇等三個公因子對被解釋變量 “我愿意多參加研學旅行”的影響程度較小。這符合合肥市青少年研學旅行現(xiàn)狀。合肥市高中每次研學旅行的時間一般是1—3天,且通常占用一天周末時間。教師靈活地調(diào)整課程安排,不會影響到課程進度。這也許解釋了時間因素較少影響青少年研學旅行的意愿。
另外,合肥市高中開展研學旅行通常實行“整建制”出行方式,即整個年級或者整個班級的青少年一起去研學旅行?!罢ㄖ啤背鲂蟹绞接兄谌〉煤玫难袑W旅行效果,也使得目的地選擇和心理因素對青少年研學旅行的意愿影響程度較小。
(二)家長卷研究結果
1.基于家長角度的研學旅行影響因素
為了進一步探索基于家長角度的研學旅行影響因素,對問卷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得到KMO值為0.861,大于 0.5,Bartlett檢驗的近似卡方值為3159.425,p值為0,表明上述指標間存在較大相關性,適合對其進行降維處理。以各指標未旋轉的公因子方差大于0.5為標準,剔除未旋轉的公因子方差小于0.5的6個指標,之后對剩余的18個指標進行降維處理,以特征值大于1為標準,可以提取5個公因子,累計解釋量達到68.15%,解釋效果較好(表5)。
表5 家長卷研學旅行影響因素因子分析結果
2.家長對研學旅行影響因素的認知分析
以變量E“您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嗎”為因變量,五個公因子E1、E2、E3、E4、E5的因子得分為自變量做回歸,比較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大小。由此,建立六者間的回歸方程,
其中,待定參數(shù)是β1、β2、β3、β4、β5,常數(shù)項是C,隨機誤差項是μ?;貧w結果見表6。
表6 家長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與研學旅行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由表6可知,方程總體顯著性成立;R2是22.7%,修正R2值是38.7%,說明回歸方程的擬合優(yōu)度較好;容許度Tolerance大于0.1,方差膨脹因子VIF小于5,說明方程中各自變量之間沒有出現(xiàn)共線性問題;DW統(tǒng)計量是2.008,約等于2,表明回歸殘差項不存在嚴重自相關。因此回歸方程比較理想,其表達式為:
由式(4)得出以下結論:
(1)E1安全因素、E2外界影響、E4時間因素、E5心理因素等四個公因子與被解釋變量“您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嗎”呈正相關關系;E3學習因素與被解釋變量“您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嗎”呈負相關關系。即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研學旅行的時間,保證孩子安全,組織方提前告知家長等有利于家長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孩子學習負擔重不利于家長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
(2)E1安全因素、E2外界影響、E3學習因素、E4時間因素、E5心理因素等五個公因子對 “您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嗎”的影響顯著,影響程度大小依次為:E1>E2>E4>E3>E5。關于家長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安全因素是家長首先考慮的因素,其次是外界影響。
另外,E5心理因素對 “您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嗎”影響程度較小,這得益于學校、旅行社等組織方與家長良好的溝通及組織方充足的準備。
(三)比較青少年卷與家長卷研究結果
綜合以上分析,從以下四個方面比較青少年與家長的基本信息特征和對研學旅行影響因素的認知結果:(1)研學旅行的時間和頻率。大多數(shù)的青少年與家長認為研學旅行時間在3天以上最好,贊同學校一個學年為一個年級的青少年安排1—2次研學旅行。(2)研學旅行目的地選擇。選擇研學旅行目的地時,相同點是青少年與家長最喜愛的目的地類型依次是自然生態(tài)類、歷史文化類、名校類等;不同點是基于青少年角度,排在末位的是紅色記憶類目的地。而基于家長角度,排在末位的是工業(yè)科技類目的地。(3)對學校與旅行社組織的研學旅行差別的認識。青少年與家長關于這一點的認識有分歧,認為學校與旅行社組織的研學旅行差別大的家長比例為31.6%,略低于青少年比例45.3%。(4)研學旅行影響因素對青少年研學旅行的意愿/家長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的影響程度。相同點是外界影響因素是影響青少年研學旅行的意愿/家長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的第二大因素,心理因素對其影響程度較小。不同點是青少年最看重研學旅行的效果,而安全因素是影響家長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的首要因素。
參照各類群體旅游障礙性因素的分析,結合研學旅行的特點和青少年現(xiàn)狀,從青少年、家長兩個角度進行探索,得到兩點結論:(1)基于青少年角度,影響其研學旅行意愿的因素,按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效果因素、外界影響、學習因素、安全因素、時間因素、心理因素、目的地選擇等。(2)基于家長角度,影響其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的因素,按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安全因素、外界影響、時間因素、學習因素、心理因素等。
結合以上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期望為我國試點省市區(qū)研學旅行的產(chǎn)品設計及開展提供啟示。
第一,重視研學旅行的產(chǎn)品設計。由青少年對研學旅行影響因素的認知分析結果,可知青少年最看重研學旅行效果。因此,學校和旅行社要重視研學旅行的產(chǎn)品設計,游學結合,同時考慮到青少年群體的特點,在設計產(chǎn)品時要結合學校、家長、孩子三方的需求。
第二,保障研學旅行的安全。安全因素是影響家長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的首要因素。因此學校、旅行社應采取各種措施100%保障青少年研學旅行的安全。這需要政府的支持配合。如德國夏令營都要經(jīng)過青少年局實地考察合格才能招生。政府的嚴格把關有力地保障了夏令營的安全[11]117。合肥市教育局頒布“研學旅行旅行社推薦名單”,各方面考核合格的旅行社才能進入推薦名單。
第三,營造研學旅行的良好氛圍。外界影響是影響青少年研學旅行意愿/家長是否同意孩子參加研學旅行的第二大因素。因此積極的外界影響有助于調(diào)動青少年、家長對研學旅行的熱情。
第四,合理安排研學旅行的時間。時間因素對合肥市青少年研學旅行的影響程度較小,這得益于合肥市高中靈活地安排時間和教師靈活地課程安排。
第五,提倡“整建制”出行方式。心理因素對合肥市青少年研學旅行的影響程度較小,這主要得益于“整建制”出行方式?!罢ㄖ啤背鲂蟹绞綔p少了青少年到外地的陌生感,青少年間互幫互助有利于增進青少年對研學旅行的了解、調(diào)動青少年研學旅行的興趣,也讓家長放心。
[1]文紅,孫玉琴.對開發(fā)研學旅行市場的思考[J].懷化學院學報,2005,24(1).
[2]曾祺,吳比虎.跨國訪學旅游中的異文化體驗與旅游經(jīng)濟——以臺灣地區(qū)學生赴美游學為例[J].旅游科學,2013,27(6).
[3]黃玲.論近代中國的海外修學旅游[D].湘潭:湘潭大學,2003.
[4]曹晶晶.日本修學旅游發(fā)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4).
[5]楊民.日本學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評論,2000(2).
[6]林杜鵑.合肥市中小學修學旅行市場特征及開發(fā)策略[D].合肥:安徽大學,2014.
[7]陳世斌.杭州“最具出游力”人群休閑旅游障礙性因素的實證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6).
[8]李連璞,劉笑明.“非旅游者”出游障礙性因素分析與市場拓展策略——對西安市城中村居民的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2006,21(6).
[9]沈興菊,李維紀.大學生出游障礙性因素分析——以西南民族大學為例[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8,24(6).
[10]紀小美,付業(yè)勤,蔣婧文,等.福建省農(nóng)村居民出游特征、障礙性因素與破解對策[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4,30(6).
[11]張旭東.國外青少年夏令營運作模式及啟示[J].國外研究,2014(10).
責任編輯:曲曉紅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y Travel——A case study of teenagers in Hefei
Li Donghe1,Zhu Lingling1,Zhu Guoxing2
(1.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School of Busines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2.School of Tourism,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f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efei City,this study,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conducts an empirical research in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enagers’study trave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eenagers themselves and their parent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effect,safety,outside influence, learning and time are the major ones,while psychological factor and destination choice are lesser ones.A cognitive comparis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etween the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 reveals that the former values the effect of travel study more while the latter values safety more.What’s more,the impact of the outside world instead of psychological facto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teenagers’willingness of study travel and the parents’willingness to agree with their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travel study.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the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vel study:pay attention to product design,guarantee travel safety,create a good atmosphere,arrange proper time,and advocate package trip mode.
study travel;influencing factors;factor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Hefei City
F592.6
:A
:1672-447X(2016)06-0023-06
2016-06-28
安徽大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術創(chuàng)新研究基金(yfc100309);安徽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AHSKY2015D66)
李東和(1974—),安徽休寧人,安徽大學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旅游規(guī)劃與管理;
朱玲玲(1991—),河南周口人,安徽大學旅游管理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旅游規(guī)劃與管理;
朱國興(1963—),安徽黃山人,黃山學院旅游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文化旅游與旅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