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榮
(安徽工程大學管理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
?
“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方法探析
王春榮
(安徽工程大學管理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
傳統(tǒng)教學中“國際貿易實務”條款眾多,知識點細化,內容繁雜,操作環(huán)節(jié)少,理論和實踐存在脫節(jié)。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法,立足于比較教學法的應用分析其實效性,通過點、線、面網構建完備的課程體系,定位課堂教學改革,分模塊教學,通過圖示法分析業(yè)務流程,將理論知識形象化,鞏固學生基礎知識點,理論和實踐有效銜接。
比較教學法;課程體系;國際貿易
國貿實務側重于知識體系的完備性、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性,不能停留于書本知識的死記硬背,必須從書本中走出來,以書本為綱,以案例為引,進行教學改革。近年來,功利性、浮躁性思潮泛濫,學生僅限于淺層知識點的掌握,步入工作崗位,操作能力弱;為杜絕這一現(xiàn)象,結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特殊性,課堂上難以進行具體的業(yè)務操作的現(xiàn)實性,必須在教學中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實現(xiàn)外貿實務的應用性。
1、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存在偏差
(1)Clause條款與《UCP600》沖突。這個問題幾乎貫穿國際貿易實務各個條款,課程涉及到很多的法律和國際慣例,最常用的是《UCP600》、《INCOTERMS2010》、《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等。合同的制訂難免在實踐中產生一些錯位。例如:在裝運條款中,理論知識點要求分批轉船裝運合同中必須明確規(guī)定,而《UCP600》中則明示:凡是未禁止均為許可,這也就意味著合同中的裝運CLAUSE要求未寫分批或者轉船裝運是不允許分批或轉船裝運的,而實踐中,也就是《UCP600》的規(guī)定是即使未明示也可以分批或者轉船。
(2)教材往往過于籠統(tǒng),同樣的表述在實踐中有多種變形。例如:在FOB under the tackle 與CIF/CFR under the tackle 雖然同是吊鉤下交貨,但是FOB 則是在裝運地貨物被吊鉤提起時起,其他費用(STOW.和TRIM)均為買方負責,而CIF/CFR下, 則是賣方負責貨物到目的港的吊鉤下送走貨物的其他費用,即同為吊鉤所及之處,但是其他費用的分擔買賣方分擔不同。此外,在LINER TERMS 中,運費的測算理論上規(guī)定附加費均為主運費加比例征收,但是,在實際貿易中根據(jù)國際慣例,燃油附加費必須重復加征。
對于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國際貿易實務運作有其必然性,因為外貿運作過程中不存在超國家的統(tǒng)一規(guī)則來約束它,只能靠各國多年形成的國際慣例來約束,充當法律合同以外的法律武器!此外,還有個別國家的例外,美國的《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與《international 2010》,其中部分操作就存在明顯分歧。
2、課程內容繁雜
《國際貿易實務》涉及到貿易術語的使用,貿易合同的簽訂,進出口合同的履行以及違約的處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僅進出口合同中的條款就有品名、品質、包裝、數(shù)量、運輸、支付、價格、保險、商檢、索賠、仲裁、不可抗力等12個,內容繁多,不易掌控,加之國際貿易涉外活動具有特殊性,“國際貿易實務”更應側重于應用性,這些都不利于初學者掌握,如果按照常規(guī)方法教學,則易于給人以“亂、散”之感。
3、技能操作少
仿真環(huán)節(jié)多是利用教學軟件輔助教學,翻轉課堂、慕課教學等,角色置換難以定位,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軟件很多是計算機專業(yè)人才將理論知識的動態(tài)演示,學生參與度不高,依然呈現(xiàn)為操作性無法鍛煉。
1、“點、線、面、網”構筑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總體框架
有效教學改革的總體設計思路是:以單邊的貨幣結算的貨物貿易為一條主線,品名、品質、數(shù)量、包裝、支付、運輸、保險、價格、索賠、商檢、仲裁、不可抗力等各條款構成了主線上一個個的節(jié)點,各交款看似獨立,運作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構成了縱橫交錯的交易網。根據(jù)實務中12個條款知識點繁多,不易掌控的特點,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是該條款的基本知識點;第二是合同中對于該條款的規(guī)定;第三是合同中訂立該條款的注意事項。
國際貿易實務側重技能,任何一筆貨物買賣,不僅僅涉及一份貨物買賣主合同,還要制訂保險合同、運輸合同等輔助合同。所以一條主線貫穿,各條款作為主線上的節(jié)點,各個條款互相制約,同時還要求各個合同互相銜接,就是不同合同中的相同條款的訂立也要互相牽制,否則后果很嚴重。以下一則裝運條款的例子就能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
有一筆FOB 貨物買賣合同,貨物1000M/T,合同規(guī)定:每天裝運40M/T, 提前一天獎勵150元,延遲一天罰300元,而程租合同規(guī)定,每天裝運50M/T,提前一天獎勵200元,延期一天罰款400元,結果實際裝運22天6小時,此案產生了滯期費2.25 X 400元,速遣費 2.75 X 150元,本案中,二筆費用均為買方支付。買方不僅要支付賣方速遣費,而且買方還要支付船方滯期費,究其根源,是訂立裝運條款時,未做協(xié)同分析。可見,構筑點、線、面、網課程體系框架,有利于總體上掌控外貿實務操作流程。
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課程體系實施上,運用比較教學法,推行“一帶三”模式(1—3),啟發(fā)式教學,逐步消化各個模塊知識。在國際貿易實務中,課堂上的概念性知識和理論內容是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基礎。眾多的條款,涉及合同的方方面面,如何形成一個有效的教學模式,避免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填鴨式教學方式。在多年的實務教學中,筆者一直應用“一帶三”的模式,則教學效果很好。
在國際貿易術語的教學中,2010年規(guī)則中雖然刪減為11種貿易術語,但是每種術語從定義、買賣雙方責任劃分、風險劃分界限、運輸方式、進出口手續(xù)及費用的辦理等。每種術語至少要記住五十多條要點,那么,11種術語,可想而知難度之大,在教學中,如果采用“一帶三”模式,則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具體教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我們從FOB介入,只要掌握一種,就很容易掌握CIF和CFR,再從這三個術語以“一帶三”模式延伸,則很容易領悟FCA、CPT、CIP,這樣,國際貿易中常用的6個術語就很容易被掌握,其他的5種術語從比較的角度又迎刃而解。具體說來,F(xiàn)OB術語從含義、買賣雙方責任劃分、進出口手續(xù)辦理、風險劃分界限、保險的辦理、運輸方式等方面詳細介紹。將FOB術語下買賣責任義務劃分中的買方租船訂艙轉為賣方義務;其他費用從裝運港的理艙和平艙的(TRIMMED和 STOWED)費用變形為貨物到達目的港的卸貨費,F(xiàn)OB就變換為CFR了。換句話說,就是FOB+F(FREIGHT)=CFR;接下來,保險由CFR項下的買方辦理變?yōu)橘u方辦理。其他什么都不變,CFR術語就變?yōu)镃IF了,同是C組術語。費用變形都一樣。也就是說。CFR+ I(TNSURANCE)=CIF;這樣只要掌握FOB,靈活將運費和保險由買方辦理變?yōu)橘u方辦理,就產生了由FOB很容易就掌握CFR和 CIF,產生了“一帶三”的效果,特別適合初學者掌握。同理,將這三種術語的運輸方式由海河運輸運輸變?yōu)橐磺羞\輸方式風險,劃分界限由前面三種的指定裝運港指定裝運船上,變?yōu)樨浳镏糜诔羞\人處置。這三種術語對應的變換是:FOB—FCA;CFR—CPT; CIF—CIP,又一次的產生了1—3—6的效果,國際貿易中常用的6種術語掌握了,其他的5種術語從進出口手續(xù)的辦理、風險劃分界限以及運輸方式幾個方面進行辨析式學習,2010年貿易術語通則中的11個術語就可以在外貿業(yè)務中靈活選擇了。
在支付條款的教學中,“一帶三”的模式、比較式教學法也同樣奏效,以票據(jù)為例,支票、匯票和本票的定義、當事人、分類內容繁多,只要理解一種票據(jù),以支票為例,是一人向另一人開具的支付命令,當事人為三個,而本票為支付承諾,當事人是二個;匯票為支付命令,當事人也是三個,這樣從一個票據(jù)入手,通過當事人、支付期限、付款權限方面辨析,就可以將三種票據(jù)的含義、使用流程、分類、特征等知識點悉數(shù)掌握。同理,在保險條款的教學中,對于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海運貨物保險條款,只要掌握一種主險,依然可以實現(xiàn)“1—3”引申式的效果,以平安險為例,水漬險在平安險基礎上加上海上風險導致的所有損失和費用作為承保范圍,一切險在水漬險基礎上加上一般外來風險引起的損失和費用均為承保范圍。這樣“1—3”的模式,和ICC條款對應的分別為:平安險相當于ICC(C),水漬險相當于ICC(B),一切險相當于ICC(A),又一次的發(fā)生了“1—3—6”的知識串聯(lián)效果。在實務部分各個模塊知識點的教學中,這種“一帶三”引申式教學能夠體現(xiàn)各條款的邏輯性,增強知識的體系性。
3、圖示法分析業(yè)務流程,將理論知識形象化
國際貿易實務側重于實際運作,在條款介紹時,可以采用圖示法,將操作流程直觀化,以支付條款中的支付方式為例。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打破了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以流程演示反向引導學生思考,總結歸納支付方式的定義、特征、當事人、分類、使用等各個知識點的運用技巧,如圖1所示
圖1 業(yè)務流程
以托收D/P at sight為例,下圖就能夠直觀地讓學生領悟托收的相關知識點,通過圖示,可以很明晰的掌握托收的概念、當事人、特征、分類以及D/P at sight的運用等知識點。
此外,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落實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由于國際貿易實務條款眾多,各國法律法規(guī)以及文化的巨大差異,在教學中,無法固定的規(guī)定某一永久不變的應用細則,對于相對各成體系的條款,為增強其失效性,每個條款都通過大量的案例,以案例分析強化細則,案例的適時引入,學生對枯燥的法律條款產生了極大的研究興趣,同時也強化了條款聯(lián)系的邏輯性。在仿真環(huán)節(jié),側重于角色教學法,運用完整的外貿仿真軟件,分角色操作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業(yè)務,模擬演示具體的外貿運作;在實訓環(huán)節(jié),運用項目教學法,利用某一產品作依托,具體分析,從市場調查到產品展臺設計、產品推介,進而進出口合同的商訂等環(huán)節(jié),依托省內、全國的商科大賽,實地演練,提升商科技能。
[1]黎孝先·國際貿易實務[M].北京:對外貿易大學出版社, 1995.
[2]劉麗·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熱點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3):110-111.
[3]宋秀玲·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J].當代經濟,2015(28):120-121.
(責任編輯:李昌禮)
Studies on Teaching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Wang Chunrong
(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 Jiangsu,China )
To reform the method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based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teaching, to build complete curriculum system from the point ,the line ,to the net , position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by module, analysis on business process by the graphic method, visualizing the theory knowledge. Consolidating basic knowledge ,the theory is timed to connect with the practice.
methods of the comparing teaching,curriculum system,international trade
2016-09-10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SK2015A277);安徽工程大學質量工程項目“依托于省級國際經濟與貿易特色專業(yè)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014jyxm59)階段性成果。
王春榮(1970~),女,安徽廬江人,安徽工程大學管理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管理學。
G642.4
A
1673-9507(2016)06-0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