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研究學者對古代的詩歌、詩詞的研究越來越深刻,分析其意境、語言藝術等。每位詩人所寫的詩詞代表著詩人所處的歷史背景、人文背景,詩人的生活遭遇及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等。以唐代著名詩人李頎為例,鑒賞分析其詩歌的語言、意境,分析其性格特點。
[關 鍵 詞] 李頎;詩歌作品;分析;語言藝術
[中圖分類號] I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82-01
李頎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其詩歌的種類風格時常變化,擅長寫邊塞詩和音樂詩歌,對詩歌的基調(diào)也是各種類型都有,如悲壯的、豪放的、雄渾氣勢的,這也與詩人所處的歷史、時代背景、自身遭遇及性格特點有關。李頎是唐代詩人,在他所寫的詩歌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代由盛世之狀逐漸向古淡的風格過渡,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由盛轉(zhuǎn)衰的過程。李頎的詩歌具有獨特鮮明的個人特點,本文著重對李頎詩歌中的語言進行分析,總結出其詩歌語言的特點和背后代表的意義。這對于研究詩人所處的朝代的具體狀況是非常重要的。
一、李頎的詩歌
李頎,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穎陽人,祖籍是趙郡(今河北趙縣),因少年時家中富裕,曾住在河南登封,后結識紈绔子弟,導致傾家蕩產(chǎn)。后來寒窗苦讀十年,于開元十三年中為進士,在新鄉(xiāng)縣任官,雖任職多年,但其一直沒有升官升遷,于是辭官隱居,直到晚年一直在過著隱居悠閑的生活。以邊塞詩、音樂詩歌見長,其詩歌風格豪放、亦表達悲壯之情,其詩歌特點為七言的歌行。李頎一生喜好廣結朋友,與高適、王維、王昌齡等著名邊塞詩人關系十分要好。并且李頎的性格瀟灑超脫、厭薄世俗,又有放蕩不羈的一面,所以寫出來的詩歌大多為氣魄雄壯、悲涼的邊塞詩。
但在歷代詩歌研究中,李頎的名字很少被提到,新、舊版的《唐書》中都沒有李頎傳,直到元朝時期,在《唐才子傳》中出現(xiàn)他的傳記,到了現(xiàn)代,最早是由聞一多先生在《唐詩大系》中詳細地對李頎的生卒年、祖籍等進行考證,這也成為后人研究李頎詩歌的重要依據(jù)。近些年來,研究李頎詩歌的人越來越多,因著其獨特的語言文化、歷史背景,使人們更加全面地了解當年唐朝發(fā)生的事情及作者當時的心態(tài)。在現(xiàn)代研究李頎的研究者中,以傅瓏瓊、馬茂元、譚優(yōu)學為代表,對李頎的生平做出詳細的考證和研究,這也為研究李頎詩歌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其中,在傅瓏瓊的《唐代詩人叢考·李頑考》中明確記載了李頎的祖籍、任官時間、交友情況等信息。
李頎的詩歌具有極強的個人性格色彩,而他本人的性格多元化,不但瀟灑超脫、厭薄世俗的特點,又有放蕩不羈、豪放的特點,兩種不同的性格特點矛盾的體現(xiàn)在一個人的身上,這也與李頎當時所處的朝代、歷史背景及自身遭遇有關。他在見證朝代的興衰的過程中,所寫下能夠代表當時態(tài)度的詩歌,其放蕩不羈的性格使他的詩歌奠定了豪放、雄壯的基調(diào),他本人懷才不遇的遭遇為他的詩歌帶有悲憤的情感。
而李頎的詩歌中還常常帶有高古的風格,這是十分難得的,也是最能體現(xiàn)李頎獨特藝術和詩風的風格,這種風格在其后期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很常見,并以此風格作為主導。這種風格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可以和悲憤、雄壯、豪放等風格融合在一起,都具有歷史朝代的痕跡,也形成李頎獨特的書寫詩歌的特點。
二、李頎詩歌的語言特點
(一)豪放
李頎的詩歌中豪放、放蕩不羈的特點,是由于他年少時經(jīng)歷的波折,養(yǎng)成他豪放、放蕩不羈的性格特點。在李頎逝世后才爆發(fā)安史之亂,他的一生沒有經(jīng)歷過亂世,自然有種灑脫豪放的性格。并且李頎結交的朋友也都是狂放不羈、灑脫之人,在李頎詩歌中對人物的描寫更是將“狂”字表達得淋漓盡致。
例如,詩歌《送陳章甫》《贈別高三十五》《送裴騰》等詩歌中的人物描寫的都是不拘小節(jié)、灑脫、狂傲不羈的形象。李頎的詩歌中豪放的特點,也側面反映了在唐朝興盛時期,人們對于壯美風格的喜愛。
(二)悲憤
李頎的詩歌還具有很明顯的悲憤特點,他的悲憤風格與其他詩人的悲憤之情不同,雖然歷代也有許多以悲憤為代表的詩人,但李頎詩歌中悲憤的情緒不是隱晦的、借物寓意的,而更多的是直抒胸臆,在悲憤的同時并不自嘆自哀,其中更是包含了對不得志的釋然及灑脫,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這種風格也與他早年懷才不遇的經(jīng)歷和唐朝時期下層有才華之人難以出人頭地的情況有關。當時的李頎也是空有一身才華卻壯志難酬,并對自己的遭遇懷著強烈的不滿之情,所以就在詩歌中抒發(fā)他的悲憤之情。李頎不愿借他人抒發(fā)自己的悲憤之情,所以將自身遭遇寫進自己的詩歌中。
(三)高古
高古風格是李頎詩歌中最為突出的特點,具有這種風格需要詩人具備兩點要求:第一點是無功利取巧之心,具有自然樸素的淳樸精神;第二還要具有玄妙的情趣和理性之感,而李頎這兩點條件完全具備,所以,李頎才能將高古風格完美地融入詩歌中。并且,李頎的高古風格還表現(xiàn)在對社會人生的思考中,現(xiàn)實生活中,李頎是個不得志的人,但高古的詩風也表達了他對自己精神的安慰和對不如意的豁達之情。
(四)雄壯
雄壯的風格在盛唐時期的詩歌中非常常見,在李頎的詩歌作品中也是很常見的,它也從側面反映出唐朝興盛的景象。雖然他的邊塞詩數(shù)量不多,但每篇都十分流暢,同時也發(fā)揮出歌行體的特點,尤其在他的邊塞詩中,這種風格更是常見,如邊塞詩的代表作《塞下曲》《古從軍行》等,全篇景色描寫氣魄雄壯、塞外一覽無余,整個詩歌給人一種大氣磅礴的感覺。李頎的詩歌以邊塞詩最為出名,與高適、王維、王昌齡等人被譽為盛唐最有影響力的邊塞詩人。
李頎的詩歌風格有多種,豪放、悲憤、高古及雄壯的特點都體現(xiàn)在一個詩人身上,這就說明這位詩人不但具有多樣的性格特點,其作品風格還與所處的歷史背景、自身遭遇有關。前人在評價李頎詩歌時,頗具贊賞之言,最讓人欽佩的是李頎不但具有瀟灑超脫、厭薄世俗的性格特點,還有放蕩不羈、對待不得志時的灑脫隨性的性格特點。
參考文獻:
[1]李迎春.試論李頎詩歌的藝術風格[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6(1).
[2]張丹.論李頎的詩風[J].警官教育論壇,2005(1).
[4]羅琴.論李頎詩歌的語言特色和藝術風格[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