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習故事”是從新西蘭新的課程模式中提取出來的一種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學習故事”已經(jīng)引入我國一年多了,但運用的范圍僅局限于幼兒園,家庭教育缺乏對“學習故事”的關注。希望可以通過幼兒園培訓家長在家庭中使用“學習故事”的方式進行家園共育,解決家園合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
[關 鍵 詞] 學習故事;家園共育;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39-01
一、“學習故事”的特點
(一)關注幼兒學習品質
新西蘭國家早期教育課程框架《Te Whariki》和從其開發(fā)出的“學習故事”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品質和學習心智。新西蘭的Carr教授研究發(fā)現(xiàn),故事更關注真實的情境信息,更能體現(xiàn)人物間的關系和幼兒的心聲。
(二)評價參與主體多元化
“學習故事”評價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是鼓勵家園溝通、師幼溝通、親子溝通的平臺,能使家園共育的方向一致?!皩W習故事”一般都采用文字、照片等方式來記錄,作者不僅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家長、幼兒同伴和幼兒。所以,“學習故事”經(jīng)常會使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以拉近讀者與作者的心理距離。
(三)評價具有連續(xù)性
“學習故事”評價具有連續(xù)性。一是指“學習故事”的評價內容具有連續(xù)性?!皩W習故事”評定的內容是指幼兒的關鍵能力。關鍵能力是在學習傾向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而來的,因而“學習故事”評價的內容具有連續(xù)性。二指“學習故事”是一種連續(xù)的評價模式。“學習故事”是通過一系列連續(xù)的“學習故事”來認識幼兒,而不是基于幼兒某一個行為或事件對幼兒進行評價。
二、家園合作中的問題
(一)幼兒園方面的問題
1.責任歸因不明確。幼兒園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具體問題的責任分配概念模糊。
2.工作不落實、表面化和家園合作活動形式單一。幼兒園為盈利超額接納幼兒,卻不在幼兒教育上花工夫,這是很多民辦幼兒園的通病。
(二)家長方面的問題
1.家長對家園合作態(tài)度消極。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幼兒園后自己就不用承擔教育工作,而一旦幼兒有任何不適,也將責任完全歸于幼兒園。
2.家長教育觀念落后。由于幼兒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常交由祖父母等長輩教養(yǎng),祖輩教育觀念落后,也容易寵溺孩子,在家園合作時配合度不高。
三、運用“學習故事”進行家園共育的具體措施
(一)引導家長發(fā)現(xiàn)“學習故事”的獨特之處
向家長們呈現(xiàn)兩篇“學習故事”的案例,讓家長就文章在語言表達、作者價值傾向、撰寫方式等方面的共同特點進行討論,引導家長發(fā)現(xiàn)“學習故事”作為一種評價方式所具有的情境性、形成性和持續(xù)性等特點。
(二)引導家長思考結果是否真的很重要
先向家長分享圍繞一個幼兒撰寫的幾篇“學習故事”(不按照故事的撰寫順序呈現(xiàn)),家長閱讀并分析每篇故事中幼兒的發(fā)展情況,培訓教師再按照故事撰寫的順序重新展示,讓家長再次閱讀,引導家長發(fā)現(xiàn)幼兒在每篇故事中的階段性成長。
撰寫“學習故事”時,積極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是相當重要的,雖然這不容易形成,但是相信家長在不斷調整觀念撰寫“學習故事”的過程中能更加體諒教師的工作,更加主動地協(xié)調自身行為,配合教師工作,與教師形成友好的合作伙伴關系,開辟與幼兒園溝通的新渠道。
(三)引導家長撰寫“學習故事”
基于“學習故事”評價參與主體多元化的特點,家長可以親自為幼兒撰寫“學習故事”。但由于家長撰寫有一定的難度,故要求不用過高,能符合“學習故事”的基本要素和核心思想即可。教師在培訓中重在讓家長了解“學習故事”的特點,鼓勵其積極地在家庭生活中使用。
“學習故事”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注意、識別和回應。第一部分是注意,即對孩子學習的觀察(可通過撰寫故事和照片記錄)。第二部分是識別,就是根據(jù)剛才觀察到的孩子的行為,對其進行簡單的分析、評價和反思,如“我認為在這個情境中我看到了孩子什么樣的學習”。在評價時主要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時刻提醒自己要關注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的收獲,而非只注重結果。第三部分是回應,即對孩子有發(fā)展?jié)摿蛘呖释_到但不能實現(xiàn)的地方提出解決策略幫助孩子進一步發(fā)展。大家撰寫“學習故事”時可只完成第一、二部分,有想法的家長也可以在他的“學習故事”里補充上第三部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家長在撰寫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項:
1.活動的價值性——選擇值得記錄的場景
2.觀察的持續(xù)性——需要家長持續(xù)地觀察一段時間,不要輕易打斷幼兒
3.記錄的客觀性——“注意”部分的記錄盡量不要摻雜自己感情
4.語言的親切性——用第二人稱“你”的口吻進行撰寫
四、總結
培訓家長使用“學習故事”不僅能夠彌補教師對幼兒在家庭生活中行為觀察的缺失,也能夠讓家長在撰寫“學習故事”的時候更了解孩子,同時更加體諒教師工作的辛苦,調整自己與教師溝通時的態(tài)度,以一種更加包容和積極的心態(tài)接納教師提出的建議,更新教育觀念。相信使用“學習故事”進行家園共育能為幼兒教育創(chuàng)造一片嶄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顏曉燕.領悟精髓 借鑒運用:與周菁博士關于“學習故事”的對話[J].福建教育,2016(3):24-26.
[2]周菁.相信兒童 聚焦學習:有魔力的“學習故事”[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