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前預測活動是學生閱讀技能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教師需要充分體現(xiàn)從學生個體靈性的角度考慮教學過程,這將使我們的課堂因預測活動而精彩。預測活動是一項精細的腦力活動,教師需要相機滲透,逐步加大力度,使學生“預之有據(jù)、測之有理”,從而形成讀前預測的真正技能。
【關鍵詞】英語閱讀 預測 形式 技能 創(chuàng)新思維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是一個人知識與能力增長的必經之路。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是英語教學界普遍關注的話題。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英語教學普遍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模式,也就是把課本中的知識搬入學生的頭腦中,這樣學生雖然可以掌握不少英語知識,卻往往沒有其能動性與主體積極性。
英語閱讀是否只是原始地進行知識吸收?當然不是。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如果學生能夠很好利用他們頭腦中已儲存的知識,那么可以有助于他們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點,同時幫助學生學會利用預測技能,就可以促使學生的新知識與其已有經驗相融合,產生新的圖式,進一步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而且閱讀預測能力的培養(yǎng)將更大地提升信息接受中積極準備、有所思考的習慣,提高理解的積極性,這對學生聽力的培養(yǎng)也將產生正向的遷移作用。。
一、形式多樣,開啟預測興趣之門
教學的靈氣源自多變的設計,學生的靈氣則來自創(chuàng)新的意識。讀前預測環(huán)節(jié)可以充滿著對閱讀活動的期待、遐想與猜測,成為一項生機盎然的活動。以下是幾種常見可行的預測方式,教師可以不斷變換預測的形式并作適度創(chuàng)新:
1.借助選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借助選擇的方式進行預測,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可能性對選擇內容與備選項項進行精心設計,并靈活地展示題目。呈現(xiàn)選擇內容的方式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與內在求知欲,引發(fā)他們探究的熱情。
在八上《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教學中,教師在展示黃果樹瀑布的圖片后,出示練習:Guess.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I went to the……A. lakes B.seas C.mountains。 由于學生對于旅游很感興趣,于是教師出示了黃果樹瀑布的圖片,并通過上述文字展示選項,讓學生大膽猜測,不少學生以為瀑布是一個湖,其實他是在山川中間的大河形成的一個斷層景觀。在看與聽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學會了一些單詞與句子,同時訓練了表達能力,并對學生進一步了解黃果樹瀑布打下了基礎。
當然,借助多媒體用文字呈現(xiàn)材料并非是唯一的形式。隨著多媒體的廣泛應用,目前教師對教學手勢的運用有削弱的趨勢,其實手勢比多媒體有著更強的傳遞真切傳神信息的功能,比如對于方位的選擇。 教師還可以把備選項變成圖片,刺激學生的視覺潛能。比如可以用一個手蓋住圖片的一角,讓學生根據(jù)看到的部分預測蓋住的是什么,這將大大增強預測的趣味性。直觀也并非限于圖片的形式,我們還可以用聲音呈現(xiàn)要選擇的選項。比如對于animal的選擇,可以運用多媒體聲音來展示。選項提供的多樣性,不但為有效預測提供了合適的渠道,而且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2.巧用判斷,激活學生的思維
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出幾道判斷題,讓學生預測是真是假、是好是壞,此時學生除了仔細看、細心聽外,還離不開深入的思考。比如在新目標八上“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教學時,筆者提醒學生除了平時要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外,雙休日最好有專門運動的時間,這樣反而有助于提高學習質量,這時有一位同學說:http://fanyi.baidu.com/ - ##I often run with my father in the evening,根據(jù)我自己的經驗我認為睡前運動不利于健康。于是教師讓學生選擇:A、Running in the evening is not healthy B、Running in the evening is helpful for health,這樣既為適時參加運動這一話題打下了基礎,也使學生對于“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有了全新的理解,更為對http://fanyi.baidu.com/translate?aldtype=16047query=%E4%BD%95%E6%97%B6%E8%BF%90%E5%8A%A8%E9%80%82%E5%90%88keyfrom=baidusmartresult=dictlang=zh2en - ##“The time for exercise”進行深度探討提供了基礎。
3.一問多答,放飛學生的思想
教師圍繞對話內容,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進行預測,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這種提問式的預測,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學生可多說多想,使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訓練。如八年級下冊《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的讀前預測中,教師可以就 “be afraid of the dark”要求學生猜測原因,不同的猜測將在學生之間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促進下一輪的閱讀在期待中進行。
4.激發(fā)疑問,挑戰(zhàn)學生的潛能
以上三種方式都是老師提問,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預測,而質疑方式的預測是教師提供圖片等素材,學生進行提問。這樣做能更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眲?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往往從懷疑開始。比如在學習“l(fā)eave for”這個短語時,筆者首先讓學生翻譯:“He will leave Shanghai.”學生輕易地譯出:“他將離開上海。”接著筆者趁勢質疑:“那么‘He will leave for Shanghai’應譯作什么呢?”學生對如此相似、意思卻不同的句子有了很強的興趣和疑問,主動地對“l(fā)eave”與“l(fā)eave for”展開討論,然后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理解“他現(xiàn)在在哪兒,將去哪兒”,所以“l(fā)eave for”的意思是什么,這樣的教學使思維有一個沖突與化解的過程,遠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或者讓學生查書本詞匯表要好很多。
二、拾級而上,規(guī)范化培養(yǎng)學生讀前預測的能力
多樣化的教學有助于形成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策略。然而個性總是寓于共性之中,我們需要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才能逐漸形成學生閱讀預測的核心技能。
1.授之以漁,引入概念
閱讀教學的任務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首先教給學生預測的概念,讓學生明白掌握一些閱讀策略有助于他們提高閱讀水平。預測簡而言之就是利用“自己的經驗 + 故事線索”對故事發(fā)展進行推斷。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生動的例子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推測。
例一:Zhang Dan is a lazy girl. She was always late for school. Now she is in Grade Nine and she decides to work hard at school. 問題:Is Zhang Danoften late for school now? 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驗(一個認真學習的人是不會上學遲到)和事實(She decides to work hard at school)來作出她上學不會再遲到的推斷。
2.教師示范,詞匯助力
預測的時候,學生如果沒有必要的詞匯,就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給學生一些詞匯,要求學生根據(jù)這些單詞造句,推測課文可能的內容。而這些詞匯正是學生在閱讀中將會遇到的單詞,因此事先知道這些單詞可以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而且用這些單詞描述圖片或者造句,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這些單詞。這些訓練從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和語言基礎出發(fā),有利于降低學生的英語學習難度,正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
在讓學生做預測練習時,必須教會他們以存在的證據(jù)為依據(jù),利用文章中信息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在學生面前示范如何進行預測,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是進行示范的一種好方法,教師的預測在方法上要有科學性,但在內容上可以有意地與課文的真正內容不一致,這種“裝拙”的方法不但有助于拉近師生距離,促進師生交流。
3.創(chuàng)造機會,實戰(zhàn)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和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教學的主體。在學生了解和熟悉這種技能之后,教師應該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預測并驗證預測。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巧妙設計預測練習,激活學生對某個話題的特定背景知識,要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如果教材中有預測技能培養(yǎng)的練習可以物盡其用 ;如果沒有,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的,尋找或者設計這方面的練習,讓學生有充分鍛煉的機會。
預測練習一般可以用于閱讀前預測。等到學生對讀前預測這種形式熟練了之后,再進行閱讀中、閱讀后預測。學生進行了預測之后,可以兩人一組或者小組合作交流觀點,陳述理由,增加他們使用英語的機會。
4.評價預測,內化技能
在初步進行預測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兩人或小組討論,進行語言表達和交流得出不同的方案。隨著對課文學習的深入,學生就可以驗證猜測的正確與否了。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這幾個方面來幫助學生思考:(1) What I think will happen? (2) What clues can I get from the text?(3) What really happened?
如果學生善于利用自己先前的知識和經驗,猜測正確的,要給予一定的口頭表揚。對猜測不正確的,教師可以把原因分析給學生聽 :也許是因為學生缺乏某方面的生活經驗或者經歷,也可能是學生對某方面的認識不足,或者是由于學生語言方面的欠缺,導致沒有正確地表達他們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教師要適時地找機會讓學生知道他們預測的對與錯,給予他們適時的評價。如果猜測正確,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錯誤的猜測也會激勵他們去進行對比,使預測的技能不斷得到矯正、鞏固與內化。
三、重視依據(jù),使預測線索多變化
預測的依據(jù)是指學生在預測過程中立足的思維線索。學生可以依據(jù)哪些理由進行閱讀前的預測呢?可以根據(jù)課題,也可以根據(jù)插圖,或者根據(jù)聽到的聲音、文章中的人物、文章中的一句話等等。不同的課文能起到最佳預測作用的依據(jù)也是不同的,教師需要綜合考慮,抓準的可行的依據(jù)將使學生的預測建立在科學規(guī)范的基礎上,防止不著邊際、缺乏邏輯。比如:上述《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的讀前預測中,教師就 “be afraid of the dark”要求學生猜測原因,就是抓住了標題讓學生去預測,因為這一標題本身就會讓學生產生疑問。而有的課文為了配合學生理解文本線索,往往配有插圖,這時插圖就可以成為學生預測的重要依據(jù)。而有的課文在文章中有核心詞句出現(xiàn),這些詞句在文章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此時抓住這些詞句就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四、關注后進,吸引更多學生的參與
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不同,思維與理解能力也不一樣,所以引導學生預測時也應充分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進行。例如,第一層次的預測,可以先用質疑方式的預測,讓那些思維活躍的
學生圍繞課題、圖片或者人物等進行提問,猜測故事。畢竟能提出問題的學生不是很多,還有部分學生想說卻說不出來。此時,我們可以進行第二層次的預測,出現(xiàn)一個判斷或者選擇等,沒有參與到第一層次預測的學生便紛紛舉起了手。
讀前預測活動作為學生閱讀技能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著力點,開啟了閱讀教學研究的新思維。教師需要充分體現(xiàn)從學生個體靈性的角度考慮教學過程,這將使我們的課堂因此而“萬紫千紅”。預測活動是一項精細的腦力活動,教師需要相機滲透,逐步加大力度,使學生“預之有據(jù)、測之有理”,從而形成讀前預測的真正技能,贏得英語能力提升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方向軍.如何利用教材培養(yǎng)英語閱讀預測能力[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0(03)
[2]劉志睿,李景霞.中學生英語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高[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