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有責任盡最大努力轉化差生。一方面通過素質教育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幫助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他們的英語成績以達到轉化差生的目的,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轉化差生 策略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有些學生一進入高中就對英語不感興趣。有的雖然堅持學幾天,但初中基礎太差,跟不上教學進度與要求,也就自然地放棄了。這些現(xiàn)象使老師心情沉重、困惑、矛盾。是不管他們,讓他們就這樣放棄英語呢,還是盡最大努力轉化他們?當然,教師有責任選擇后者。一方面,通過素質教育促進他們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幫助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他們的英語成績,以達到轉化差生的目的,并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從他們英語學習成績差的非智力因素查找原因。然后實旖有效的解決辦法。
一、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差的非智力方面的原因如下
第一,普遍存在著學習興趣淡薄、信心不足的毛病。這些學生都是低分段學生,在初中就對英語不感興趣,英語學習基礎本來就很差,到了高中就更無學好英語的念頭。這樣就造成了他們對英語學科的厭倦,甚至一進高中就準備破罐子破摔,更談不上下功夫學好高中英語的信心了。
第二,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這些學生都有共同的特點:紀律渙散,上課不專心;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不能完成,又不主動問老師;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不記單詞等。這些毛病是導致他們在初中階段英語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
第三,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這些學生剛一進入高中開始幾天,在老師啟發(fā)下,有的憑一肘激情記一點單詞,做一點作業(yè),但隨著知識量增多、內容加深,問題堆積而又放棄了。
第四,語音知識不過關。他們表現(xiàn)為不會讀,記不住單詞,不會理解句子及課文意思;聽不懂別人講英語,不會用英語交流,發(fā)音不準,又怕別人笑話,因此不肯開口說英語。找出了以上原因,就好對癥下藥。首先從素質教育人手,提高他們非智力因素,以達到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成績的目的。
二、其教育教學方法可采用以下幾點
第一,奉獻教師一片愛心。古人說:“經師易做,人師難當?!边@句話一點不假。要做好人師,首先得記住高爾基說的\"只有熱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愛是教育事業(yè)杠桿的支點,愛護學生是教好學生的前提。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可能把愛心獻給學生,才會對他們進行大量情感投入,對他們充分'理解,用愛心去關注他們,使他們得到溫暖,使他們感受到老師不會拋棄他們、歧視他們.而是愛護他們。這樣,就使師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和諧的關系,使他們“遵其師、信其道”,喜歡英語學科。
第二,以時事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著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日新月異,電腦的飛速普及,國際互聯(lián)網的普遍應用;我匿已是WTO時代;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明年國際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國際交往已從大都市發(fā)展到邊遠山村、從官方發(fā)展到了普通老百姓。英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要大量英語人才.作為一個學生不學英語怎么能行呢?通過以上大量實例的教學,從而在根本上改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課堂上必須適當給予差生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盡量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經常鼓勵他們,激發(fā)他們對學習英語感興趣,從而愛上英語學科。
第三,重點照顧,認真輔導差生。差生之所以差,第一種情況是因為平時沒認真學習。如上課不注意聽講,課上課下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等。對待這類學生,上課要多提問檢查,多讓他們參與游戲等。從而吸引其注意力。發(fā)現(xiàn)他們思想開小差時,最好不馬上批評,運用眼神或走到他身邊予以提醒。
第二種情況是接受能力差。如思考速度慢,想象力差等,從而導致不能在同一時間內完成相同的學習任務,課下又懶得及時補上。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講課時盡量照顧。要講得盡可能慢一點兒,詳細一點兒,淺易一點兒。同時讓他們提前做好預習,消化一部分知識,課上聽講心中有數,盡力跟上大部隊。
第三種情況是接受能力差,學習態(tài)度又不端正的學生。這類學生雖然少,但最危險。須上述兩種方法共用。不管哪種差生,都需補課。
第四,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差生。(1)思想溝通和精神鼓勵。一般開學第一周我都會去找我們班的每個學生交流一次,尤其是差生。給他們提出明確的、科學的目標,心理上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每次的測試之后都會為他們做仔細的試卷分析,找出每個階段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給孩子推薦或免費提供相應的輔導資料。以這些細微的小事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真正關心他們;(2)捕捉閃光點,及時表揚差生。有人說,贊賞是射入學生心靈的一道陽光。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也曾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
第五,利用名人事跡,培養(yǎng)堅強意志。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模仿、練習、實踐,不少后進生開始滿懷熱情,學了一段時間后便覺得辛苦乏味,因此也就不再堅持。古人云:勝三軍易,勝己難。只有自己具備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才能獲得成功。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要時刻注意后進生外語學習意志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向學生講述名人的成功經驗及其具備的意志信念等,給予他們心靈的震憾,從而使其自覺地將英語學習堅持到底。
總之,轉化英語“學困生”是一項漫長、艱巨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師需長期不懈地堅持。只要我們肯下工夫,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指導,長此以往,一定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然英語差生的轉化決非一日之功能夠奏效的。教師要做長期不懈的努力,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取得可喜成績。
參考文獻
[1]張曉娟.英語學困生成因剖析及轉化對策[J].考試周刊,2007,(1).
[2]李繼民.中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幾個問題.代教育科學,2007.
[3]賴文龍.學生分化的原因分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