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以其獨特的語言形式和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引領(lǐng)學生近距離面對我國燦爛的文化并接受其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教育方面,發(fā)揮著白話文難以替代的作用。本文就現(xiàn)代高中文言文教學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在此基礎(chǔ)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文言文教學效果的相關(guān)策略。
【關(guān)鍵詞】教學效果 提升 高中語文 文言文
在高中階段語文科目的學習過程當中,文言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大重點,同時也是學生高考的必考考點。因此怎樣在文言文學習當中讓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并由此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這是在新課程改革之后全國范圍內(nèi)高中語文老師正在不斷探索的一大問題。
一、當前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當中所包含的問題
我國學生在針對高中語文文言文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普遍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也不盡如人意。造成這一現(xiàn)象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過度重視背誦而忽略教學實踐
因為我國目前以高考為首的應(yīng)試教育體制,使得中國的素質(zhì)教育在開展過程中往往存在有很大的困難。細化到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當中,因為文言文是高考當中的必考考點,主要考核項目又是默寫和翻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對學生背誦方面的要求十分嚴格。而針對高中晦澀難懂的文言文背誦就很有可能讓學生逐漸在這一過程當中喪失掉文言文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讓學生在潛意識當中,認為文言文是一門依靠死記硬背的科目,毫無生趣可言。并且針對課本當中,要求學生進行實踐的內(nèi)容,如文言文的表演、朗誦等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項目,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時間的原因被語文教師所忽略,從而讓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產(chǎn)生負面情緒。
2.鮮有對文言文意境進行深刻地了解
我多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通過我的研究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前高中階段語文教師所開展的文言文教學,除了上文當中所提到的過分重視文章的背誦和忽視了針對學生文言文實踐能力的鍛煉之外,還存在有過度重視對文言文中句子里的字和詞進行咬文嚼字的問題。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同樣也是在高考當中,有需要學生進行文言文翻譯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得分點,便是其中對于關(guān)鍵字的翻譯和理解,所以在語文老師所開展的文言文教學當中,往往非常喜歡針對這些字進行翻譯,但是卻忽視了針對文章思想感情等內(nèi)在價值的描述。導致學生在學習文言文過程當中,所學習的知識往往過于膚淺,停留在文章表面,而對于文章的內(nèi)核卻沒有清楚的認識。
二、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學效果的相關(guān)策略
1.重視針對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從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來說,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推動力其實是學生對于該科目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能夠讓學生自覺開展學習活動,并借此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而觀察高中語文教材當中所選用的文言文文章,它們無一不是擁有極高的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shù)美學特征,并且文言文也是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語文教師只從字詞的翻譯上來對文言文進行論述,便會顯得太過渺小。所以我認為,在進行高中階段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才能有效激起學生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手段,讓學生了解到一篇文言文的寫作環(huán)境以及當時作者的思想,這樣才會讓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有較高的興趣。而在指導學生進行文言文文章背誦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衡量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并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理解來進行文章的背誦,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最好的記憶效果。
2.教師應(yīng)改變自己的傳統(tǒng)觀念,活躍課堂氛圍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式當中,常常是語文教師在講臺上進行滔滔不絕的論述,學生在座位上進行筆記記錄。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學生處于極度被動的狀態(tài),課堂氛圍也很難得到活躍,由此導致高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質(zhì)量很那得到有效的增強。新課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學,我們語文教師應(yīng)該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quán)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性學習和針對問題進行討論研究,這樣才能有效活躍學生的課堂學習氛圍,并增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
3.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
當前,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因為大家現(xiàn)在所處的環(huán)境和當時存在有巨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在進行文言文閱讀的過程當中,很自然地會產(chǎn)生一定的閱讀障礙。所以在教師針對學生進行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來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判定,再按照文章的情感選擇合適的語感進行閱讀,這種閱讀方式對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習文言文印象,提升背誦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的過程當中,在學生完成對課文的理解和關(guān)鍵字詞的翻譯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來思考諸葛亮在寫這篇文章過程中內(nèi)心的思想感情。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來做評委,對這名同學的朗讀進行評判。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學生能夠就文章的思想情感進行更加深入的認識,并幫助學生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見解,脫離了傳統(tǒng)語文文言文教學只針對文章表面進行理解翻譯的尷尬情況,使學生所學習的文言文知識更加扎實。
4.通過情景開展文言文教學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到,應(yīng)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zhì)得到培養(yǎng)。而在這些教學方法當中,情景式教學法便是其中最為常見的教學方式。簡單地說,情景式教學法就是學生進入到教師所構(gòu)建的情境當中開展知識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靈活生動,富有趣味性,被當前我國高中文言文教學廣泛使用。
例如,在進行文言文《鴻門宴》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過程當中,在開展課前的導活動時,語文教師可以向?qū)W生播放電影《鴻門宴》的片段,并且選擇了能表現(xiàn)文中主要人物劉邦、項羽、張良、范增等人物性格的片段讓學生對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產(chǎn)生了一定的了解,這讓學生在之后所開展的文言文內(nèi)容自主性學習的過程當中,對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了基本的掌握,方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對人物有更為精準的解讀。在這樣一個教學實例當中,我使用影像來進行文言文情境的構(gòu)建,讓學生在課堂導入階段,注意力便集中在老師所播放的視頻當中,有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為學生接下來的自主性學習做好鋪墊。
高中階段的語文文言文教學一直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基于這種現(xiàn)狀,我認為,應(yīng)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當中感受到興趣,并提升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緒娟.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