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少教多學”理念的運用,旨在從這一新興教學思想中找到優(yōu)化傳統(tǒng)模式的途徑。本文通過分析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常見問題,闡釋了“少教多學”理念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促進意義,并提出了若干具體運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文 “少教多學”
“少教多學”從字面已經(jīng)可以很容易看出這一教學理念旨在相對弱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過于強勢的教師傳授知識的作用,而適當突出學生自我學習、自主式學習的比重?!吧俳潭鄬W”理念其實是對傳統(tǒng)上已經(jīng)形成慣性、教師“抱著學生走”模式的突破,通過更大程度地放手讓學生相對獨立地探究學習,以實現(xiàn)教師“扶著“或“牽著”學生前進的教學宗旨。
一、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常見問題和“少教多學”理念的促進意義
由于學習難度比小學有了較大提高,一些學生受理解能力局限而習慣于死記硬背,將單純的背誦作為應付考試的法寶是較常見問題之一。這往往導致學生忽略古詩文意象特征、意境美學之所在,無法領略傳統(tǒng)詩文的美學意境,也很難提升審判鑒賞能力。而教師往往習慣于事無巨細地灌輸教學,唯恐學生有絲毫忽略之處,卻反而抑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學生的死記硬背。
“少教多學”理念是素質教育更加提倡的形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回歸學習主體地位,改變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學生過度依賴教師的問題。“少教多學”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實現(xiàn)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對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以及獨立精神與能力的培育。
二、“少教多學”理念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類比式閱讀啟迪學生對古詩文的感悟和理解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同類題材或體裁的文學作品之間的差異性或近似性,是實現(xiàn)認知與理解相對便捷的渠道和手段。這種方式同樣可以運用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并且只需要教師給出主題,然后讓學生自行歸納總結即可。
比如學習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時,就可以以“梅”為主題,讓學生自行尋找若干與梅有關的詩文開展對比閱讀。除了林和靖那首詠梅的律詩早已廣為人知外,蘇軾的《南鄉(xiāng)子》同樣有梅花詞。三首詩文相互對比下,顯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加遺世而獨立,于文字間透出更多的清雅和淡泊之情。而蘇軾詩詞的豪放作風則一如既往地貫穿在他的作品中鮮有改變,因此“痛飲又能詩,座客無氈醉不知”簡直可以當作用書面語勾勒出的一幅梅下暢飲圖,即使是結尾處用了“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的“小清新”也無法掩蓋作者浪客劍心的灑脫不羈。有了這兩者的對比,則“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便愈發(fā)凸顯了作者吐露心聲、以詩明志的宗旨。且后一首顯然較前兩首更具“煽情”的作用,讀來更加令人回腸蕩氣了。
2.設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理解
古詩文創(chuàng)作中最核心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意境營造和虛實相生的搭配,而鑒賞古詩文的功底扎實與否也在于對虛實、意境等的領悟和體會,因此利用古詩文教學提升初中生對傳統(tǒng)文學藝術的審美鑒賞能力就成為教學的關鍵之一。而教師設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理解恰恰是少教多學相當?shù)湫偷恼故尽?/p>
比如學習《天凈沙 秋思》時,小令中十個意象是否遵循了一定的順序依次排列(答案:是。并列式意象組合)?營造出怎樣的核心意境(答案:悲秋)?而這些意象是否均是作者本人的原創(chuàng)(答案:否。是作者總結了前人經(jīng)驗后的再創(chuàng)作)?倘若有意象并非原創(chuàng),則歷史上相關的意象出現(xiàn)又在哪些古詩文中(答案:“古道”最早出現(xiàn)在李白詞《憶秦娥》,之后的宋代張炎詞《念奴嬌》中也有。《西廂記》里的小曲“仙呂·賞花時”和元無名氏作小令《醉中天》里各有六個意象與《秋思》相同)?而之前的類似意象與《秋思》相比有何異同(答案:單個意象內容相同,但組合后不如《秋思》自然無矯飾、天然去雕飾)?《秋思》前三句修辭使用的詞匯有怎樣的特點(答案:全部是名詞與形容詞,無動詞)?《秋思》的意境核心與前人相比出彩在什么地方(答案:超級濃縮,以極簡手法營造出最濃烈的情緒表達,達到了用字無法最減,但意境容量最大的程度,超越了前人的作品內涵)?
以上這些都是比較基本的設問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搜索答案,這樣的探究式學習過程顯然要比浮于表面的朗誦或者背誦更加能夠固化古詩文審美鑒賞素質培養(yǎng)的功效。
3.寫讀后感
要求學生自主搜索詩文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同時聯(lián)系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等多層面實際狀態(tài)寫出對作品主旨內涵的決定性成因。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原詩文內容進行“稀釋”,即用現(xiàn)代白話文翻譯古代詩文,尤其需要明確詩文內在情感的主次、疊加、意象、意境等的表現(xiàn)內容與形式。用落實的書面文字的辦法可以進一步提高對閱讀理解的成效。
“少教多學”理念本質上是教學雙方定位的根本性變革,也就是讓傳統(tǒng)模式下習以為常的教師占學習主體地位轉變?yōu)榻處煘橹鲗?、學生為主體的正確定位,這其實是恢復學生應有學習角色的教學思想意識的改變。尤其是在初中階段,作為承上啟下的重要過渡時期,對語文古詩文的教學重在培養(yǎng)起學生對傳統(tǒng)古典文學的審美鑒賞能力,倘若依舊沿用教師包攬一切的教育模式,學生永遠無法從教師端的間接經(jīng)驗轉化為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因此,少教多學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式學習能力的做法乃是實現(xiàn)學生更加獨立、終生學習習慣的開端,也是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理念與手段的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金妍.讓古詩詞的魅力之光在心靈閃耀——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1):12
[2]代賜惠.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16
[3]孫芳芳.安晶.論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