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教學效率的提高,只憑教師單方不行,強行灌輸或強化訓練也行不通。新課改要求我們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講究方法的靈活性、強調教學的實用性、增強內(nèi)容的趣味性。我在教學中切實處理好以下的辯證關系:
一是教與學?!敖獭迸c“學”,重在“學”,要化“教”為“學”。這是教育思想的調整。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偏重于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變老師要他學為他自己要學,并努力掌握學習的技巧與方法,才能使學生真正學好英語。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自學。每教一篇課文,一定要學生先自我閱讀,將自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記錄下來,再與同學討論解決,如果還不能解決,則上課時集體討論解決,老師略加點撥。這樣學生學得牢固、踏實。
二是“死”與“活”。“死”與“活”,重在“活”,要化“死”為“活”。這是教育目的的調整。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偏重于知識的掌握,死記硬背,不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切合生活的實際,學習的效果也不好。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是現(xiàn)代交際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忽視它的實用性,那是教學目的的偏離。我在教學中,注重運用,讓學生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掌握知識。每教一篇課文,或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讓學生演示課文情境,或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實際訓練。這樣,學生學得活,記得牢,效果好。
三是外與內(nèi)?!巴狻迸c“內(nèi)”,重在“內(nèi)”,要化“外”為“內(nèi)”。這是教育內(nèi)容的調整。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偏重于外在的表面的知識,忽略了內(nèi)在的素質培養(yǎng),許多學生一畢業(yè),就把所學的所謂知識忘個一干二凈,并沒有轉化為自身的內(nèi)功。我在教學中,注重啟蒙于課內(nèi)而得益于課外,或引外助內(nèi),外為內(nèi)用,或內(nèi)外結合,相得益彰。講課中,以課外生活為引例,幫助消化課內(nèi)知識。教會學生舉一反三,掌握規(guī)律,遷移能力。
四是苦與樂?!翱唷迸c“樂”,重在“樂”,要化“苦”為“樂”。這是教育方法的轉變。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偏重于強調學習的刻苦,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樂趣的引誘。應該講,那是良藥,但卻苦口。我們要給學生以良藥,但可以以糖衣片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樂于接受。我在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多樣、知識的實用、內(nèi)容的趣味、氛圍的熱烈,從而使學生樂于學,也學得好。
可以肯定的說,教學中切實處理好以上的辯證關系,是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人的認知與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對學習有不同的影響。積極的情感,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時感知較敏銳,記憶較牢固,想象較活躍。愉快教學正是適應了這個特點,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素質教育。
初中生正處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長發(fā)育的多變時期,往往表現(xiàn)出好奇心強、喜歡模仿、愿意表現(xiàn)、爭強好勝等特點。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jīng)Q定了教育者只能采取知識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的教學策略,因勢利導。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是趣味導課,引人入勝。“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憋L趣的開場白,生動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錄音機等所承載的視聽材料、影視歌曲、電影錄音剪輯等,都會不由自主地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述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時,我制做了投影片:一只孤獨的小船在海上漂流,同時播放英文歌曲Sailing。歌詞中反復出現(xiàn)的是:I'm sailing.這蒼涼、低沉的曲調一下子就攫取了學生的心。聽完后,我在黑板上板書:I'm sailing.這個句子,學生很快就進入狀態(tài),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就接受了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又如,在講現(xiàn)在完成時的時候,我制作了這樣的影片:畫面 1 是一匪徒正在向銀行走去,畫面2是那匪徒已在銀行里。再配上警察 A 和警察 B 的對話──畫面 1 是“The thief is walking to the bank.”,畫面 2 是“The thief has been in the bank.”這樣既復習了現(xiàn)在進行時,又導入了現(xiàn)在完成時。由于學生對警匪片的強烈興趣,尤其對警察的崇拜,就在不知不覺中模擬了警察的語言,也就掌握了兩種時態(tài)及其區(qū)別。
二是教唱歌曲,興味盎然。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蔽覀兘逃ぷ髡邞槍W生天真活潑、好動好唱的特點,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快樂因素,創(chuàng)造快樂的學習方法。唱歌曲可以滿足學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穩(wěn)定、持久,思維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