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學生綜合知識掌握和運用的具體體現(xiàn),在新課標中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學生在寫作文時表現(xiàn)出的畏難情緒讓許多教師“頭疼”,究其原因無外乎是學生心中沒有東西可寫,沒有寫作興趣。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有東西可寫呢?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呢?本文從十個方面闡述了這個問題,總結起來就是十個字:真、新、獨、背、看、想、寫、讀、評、薦。
【關鍵詞】教學 作文 方法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往往會碰到有些學生看見作文題目總是有畏難情緒,提起筆來無話可寫;要不就是經(jīng)過一番苦思冥想,接著就是單調,枯燥地瞎編。追其原因主要還是學生找不到寫作素材,沒有寫作興趣。那么,怎樣才能盡快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而且要長期堅持下去:
一是真。所謂真,就是要選真實的材料。初寫作文時,一定要走得正。要寫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這是對的,還要從真實起步,才能練出能力來。如三年級剛剛接觸作文,很多學生不知道什么是作文,那么,我們在教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就應該從“真”入手。語文園地一中的要求是寫一寫自己的課余生活。方向很廣,學生有許多話要說,寫起來也容易,在與家人分享時也感受到了習作的快樂,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作為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有的人不這樣做,走一條偷懶、取巧的歪道。他們的做法主要有二種:一是復述別人做的事。這樣的內容不真實,又可能會造成千篇一律。二是胡編亂造,令人難以相信。
二是新。就是要選新的材料。同樣是真實的內容,舊的與新的就不一樣了,在選材方面就應選新的,新的材料,時代感強。如三年級語文園地一中的作文要求是寫一篇關于課余生活的文章,現(xiàn)在學生的課余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與以前相比那就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去寫,那就沒了新意,也就不能達到習作要求,同時,也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因此,我在習作要求上又加了一點:除了習作里的要求,你也可以寫在電視、電腦里看見的或者是新聞中聽到的你感興趣的課余生活故事。如果總躺在舊材料上不起來,是作文能力弱的表現(xiàn),是不宜提倡的。
三是獨。獨就是要選獨有的材料,什么叫“獨有的”呢?就是說,你寫的內容,別的同學不知道,是你生活中單獨占有的材料。選材時人人都應注意到這一點,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還拿三年級語文園地一做例子,課余生活很是豐富,學生可寫的內容也很多,但是涉及到材料的選擇時我們應該認真仔細地琢磨,我要些什么,為什么要這些東西,我想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等問題解決了,那么就會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了寫起來也就順手了。
四是背。為什么要背呢?魯迅先生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睂懽魑囊彩沁@樣,背的材料多了,在寫時不會因詞語貧乏而寫不出好文章。難到君不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嗎?如果天天背,日積月累,既學又記,讀寫能力雙重提高。背的同時也要講究技巧,我個人認為,所謂的背的技巧簡單地說也就是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下更多的內容,而且還不易忘記,真正達到一背永記。我提供的方法很簡單,也許會有一些用處:盡可能的使用意項記憶,也就是理解記憶。當然也要因人而異,可以多種方法并舉,總之一句話能記住不忘記為準。
五是看。看就是要勤觀察,這是寫作的基礎,要是多看了,就會對自己身邊的事物熟悉,寫時還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怎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這要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有重點地觀察。任何事物都有個性差異,也有與眾不同之處,只有仔細觀察了才能知道。這樣才能具體深刻,才能抓住主要特征。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中的習作要求是:選擇一種物品介紹給大家,……在習作之前,通過觀察……盡可能多地了解這種物品,……這里就提到了“看”的妙處,只有認真看了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才有東西可以寫。有了真實的體驗,便可一氣呵成了。
六是想。想就是要勤動腦。觀察了周圍事物之后,要仔細想一想。看是不是像照像機式的記錄下來,是的話,那就得要想想為什么這樣,而不是那樣,從想中發(fā)現(xiàn)閃光的東西,有選擇地寫出來,這樣才能深刻具體。
七是寫。寫就是讓學生多寫文章、日記,學生的思路一旦被打開,學生就會覺得作文很好寫,這時就應多練習寫作。在練習寫作當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鍛煉出對寫作的好感,到那時候學生也會覺得有東西可寫了。
八是讀。讀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讀的范圍不應該限制,可以是古籍、現(xiàn)當代名著、外國文學、中國通史、世界史,總之是一切可讀的文學作品皆可,不要加以限制。學生通過讀書,可以間接地看到許多平時在生活中未曾見到的事物,學到許多未曾學到的知識,而且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情操,豐富了語言,這些都是作文的必不可少的準備,閱讀時勤動筆,既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又可使讀和寫的能力同時得到鍛煉,相得益彰。
九是評。評是對學生作文的肯定與否定,表揚與批評。評的方式方法很多,要不拘一格。寫作評價要根據(jù)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fā)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對寫得好的作文,要念給大家聽,要大家向他學習。把寫的差的作文或病句,抄在紙上再貼在黑板上,大家共同來修改,對作者是個批評,對大家也有幫助。講評以后,留點時間讓學生讀讀自己的作文,要求學生按照講評中得到的收獲認真修改作文,這樣的講評又指導了修改。
十是薦。薦即推薦。把好的文章,好的片斷,向報紙、雜志上推薦,在校園的公開欄目上張貼,這樣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就會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興趣提高的同時學生們就有了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學生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從而鍛煉學生的意志。
以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在教師有意識的教學過程中相互滲透而逐步實現(xiàn)的,所以作文訓練就要嚴格要求,才能打下扎實的基礎。不管是誰教小學作文,都是由易到難的有順序的漸進.要想形成這樣的規(guī)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有成效。
參考文獻
[1]李文清.關于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南北橋,2013(9)
[2]吳楚煌.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新課程·上旬,2016(9)
[3]何中梅.對小學語文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探討.考試周刊,20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