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合同法和保險法均有代位求償權,因同屬一種權利,故有多個相同點,但畢竟分屬民法和商法領域,也有不同點,且可能存在法條競合的問題。
關鍵詞:代位求償權;異同點;比較
代位求償權,指的是債務人不積極行使對第三人的債權,損害了債權人利益,債權人有權以自己名義直接行使對第三人權利,以維護債權人利益。我國代位求償權的法律規(guī)定,分別是《合同法》第73條規(guī)定(以下簡稱為合同法代位求償權),指債務人怠于行使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于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債務人自身的除外。而在《保險法》第60條規(guī)定(以下簡稱為保險法代位求償權),因第三人對保險標的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shù)臋嗬?/p>
這兩種代位求償權,雖然規(guī)定在兩部不同的法律中,但因為都屬于代位求償權,兩者在以下幾方面有相同地方:
一、兩種代位求償權的相同點
(一)兩種代位求償權均是法律直接規(guī)定而非約定
合同法代位求償權是因債務人不積極行使對第三人的債權,該不積極行為已危害到債權人利益,因此法律為了保護債權人利益,直接規(guī)定由債權人向第三人主張債權,而不是合同雙方約定的。如果是債務人獲得債權人同意,并通知第三人,由第三人直接向債權人履行,這種方式為債務承擔,此為約定而非法定了。
保險法代位求償權,是保險人在支付保險賠償金給投保人后,由保險人代被保險人向造成保險事故的第三人請求賠償?shù)臋嗬?,即無需被保險人同意,也無需通知第三人。
(二)兩種代位求償權均以債權人名義行使權利
根據(jù)合同法和保險法的相關規(guī)定,債權人或保險人向第三人主張權利時,均以債權人的名義行使權利,由第三人直接向債權人承擔義務,既維護了債權人利益,又減少了第三人先向債務人履行,債務人再向債權人履行的環(huán)節(jié),同時第三人向債務人履行后,又免除了債務人對債權人的義務,并未增加第三人的額外義務。
(三)債權人向第三人主張權利,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合同法規(guī)定,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而事實上,代位權的行使范圍既要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也要考慮債權人與第三人的債權為限。如債務人乙欠債權人甲款項為人民幣85000元,而丙欠乙的款項為80000元,債權人甲向丙主張債權只能是80000元,另外的5000元則由甲向乙主張。因此,合同法代位求償權的行使范圍,既要考慮債權人的債務,又要考慮債務人與第三人的債權額度。
保險法的代位求償權的范圍與合同法的代位求償權的范圍基本相同.保險人在賠償給被保險人的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權利。保險人向第三人的行使權利,既要考慮保險人賠償給投保人的數(shù)額,也要考慮第三人的責任。
(四)第三人均可依法行使對債權人的抗辯權、抵銷權
對于合同法的代位求償權,一旦債權人向第三人主張權利,只要符合合同法上相應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或抵銷權的條件的,第三人均可依法向債權人提出。保險法上雖沒有相應規(guī)定,但依據(jù)抗辯權的原理,只要符合條件,自然可以行使。但保險法第62條規(guī)定,除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其組成人員故意造成事故外,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其組成人員行使代位求償權。
合同法代位求償權與保險法代位求償權雖同為代位求償權,但兩者分別規(guī)范不同的法律行為,兩者也有不同的地方.
二、兩種代位求償權的不同點
(一)兩者行使的條件不同
合同法代位求償權的行使是因為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務,且債務人怠于行使權利,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就可以向法院請求行使權利,而保險法上代位求償權的行使,需要保險公司已支付給投保人后,保險公司再向保險事故中的侵權人追償。
(二)行使權利是否有例外
合同法代位求償權中,債務人怠于行使的債權如屬于債務人的專屬人身權利如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工傷賠償費等,由于該類權利專屬其人身,即使債務人不對第三人行使權利。債權人也不得提起代位求償權之訴。而保險法上的代位求償權,其債務性質屬于保險事故侵權之訴,不存在專屬人身權利的問題,因此保險法代位求償權之訴無例外情形。
(三)訴訟主體不同
合同法代位求償權的主體,由債權人作為原告,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原告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
保險法上的代位求償權主體,由保險公司作原告,以侵權人作為被告審理,無須追加投保人作第三人,例外的情形,如侵權人舉證證明投保人在未領取保險公司賠償前,已放棄追究債權人的責任,法院可追加投保人為第三人到庭,查清事實。
三、法條競合的處理意見
《合同法》與《保險法》的關系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根據(jù)普通法與特別法的基本原理。《合同法》上的有關代位求償權的規(guī)定,應適用于保險法關于代位求償權的規(guī)定,除非保險法有特別規(guī)定,如保險法上規(guī)定,被保險人放棄對侵權人的請求效力,要區(qū)分看待,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險人未賠償保險金之前,放棄賠償?shù)?,保險人不再承擔賠償保險金。如果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后,被保險人未經保險人同意放棄對第三人請求賠償權利的,該行為無效。保險法第62條規(guī)定除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組成人員故意造成保險事故外,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組成人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shù)臋嗬?,此種情況不適用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
兩種代位求償權,因同為代位求償權,兩者在不少方面有相同的,但由于兩者分別屬于合同法和保險法,因此又有不同之處,保險法中,而代位求償只存在財產保險,人身保險沒有代位求償權。因此,在適用法律上,要弄清哪種類型,才能準確運用法律。
參考文獻
[1]王利明等.《民法學》.法律出版社,2008年 第二版
[2]吳祖祥等.《代位權法律制度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年
[3]徐學鹿主編.《商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何玉桂,男 法學本科畢業(yè) 研究方向:法律服務 廣東省化州市法律援助處律師,二級律師職稱。
(作者單位:廣東省化州市法律援助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