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古至今,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技巧有了多樣化的轉變,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依靠自己在生活中不斷的閱讀以外,更為重要的渠道就是在學校中的學習。在我國,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閱讀能力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非常大的幫助。據(jù)此,本文在檢驗探討小學高年級學生當前在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而詳細分析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希望對廣大小學語文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首要方式,有了閱讀經驗的積累,繼而才形成了人們的文化。近年來,尤其是實行新課標以來,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新課標中,教師的教學理念首先要發(fā)生非常大的轉變,其次,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也同時需要配合老師的正常教學流程,教師還要注意引發(fā)學生、啟發(fā)學生,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上課效率。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課堂上許多學生能夠同教師就課文內容進行熱烈的討論,可是課后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差強人意。因此,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中仍然存在的問題
現(xiàn)在小學生的課余生活越來越豐富,許多學生沉迷于電腦和手機游戲,閱讀能力越來越差,他們也逐漸喪失了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其次,部分教師上課按部就班,缺少課堂的機動性,上課缺乏激情,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生缺乏閱讀興趣是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存在的首要問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是學生普遍不會閱讀,大多數(shù)學生不懂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
例如,很多學生連最基本的朗讀方法和默讀方法都無法掌握,故而閱讀有困難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其實,這正是當今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閱讀方面能力高低的最根本體現(xiàn)。除此之外,學生的預習習慣和與預習方法非常不正確,當然也有許多學生根本不會在課前預習,連基本的課文都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向學生傳授閱讀的基本技巧和基本方法。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語文課本的編排就要非常適合學生閱讀水平的培養(yǎng)。下面筆者就結合實際教學中的經驗談談怎樣有效地運用語文課本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落實課前預習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師的要求不能停留在閱讀課文,查找自己不懂的詞語上面。在預習上,教師更要抓住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自學能力”的特點,引導他們在預習時主動收集相關信息,例如:作者的生平、寫文章的背景、作者的寫作風格等信息。同時還在要在基本掌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盡可能自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根據(jù)文章的基本脈絡解答自己在預習中的疑惑,這也是教師同學生積極展開課堂對話的基礎。小學活動包括課上活動和課外活動兩部分,教師應該將課上活動作為調動學生閱讀興趣的主戰(zhàn)場。
例如,在講解《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布置預習作業(yè)時,筆者就會布置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史料查閱,讓學生在親身對那段歷史了解的基礎上,產生感悟,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將書本上的文字轉變成為情感,進而轉變成為一種內在的積累,這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歷史的銘記,再而跟作者產生共鳴。
開展這樣的活動就是能夠讓學生感受美,了解祖國的文化。在閱讀課程進行之前,課前預習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積累更多的文化知識,同時還能讓語文課更加生動,增強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閱讀教學活動
首先,要通過情感的角度來牽動學生積極地投身到閱讀教學活動中。小學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精品,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包含著作者對周總理的崇敬和愛戴;《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作者抒發(fā)了對英法聯(lián)軍的憎恨以及對圓明園的贊美。教師可以從感情上牽動起學生的情感認識,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實,讀課文是理解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當課文讀到抑揚頓挫的程度,文章的意思自然就理解了,故而,課堂學習效果不佳的課堂,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課文閱讀時間過少。
其次,教師要用情感來引導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上用閱讀以及合適的面部表情來給語文課堂營造氣氛。教師在這個氣氛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能牽動起學生的情緒,教師先要把自己的情緒激發(fā)出來,生成與作者相近或者相同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感情。
(三)注重閱讀實踐
閱讀分為精讀和略讀,略讀課文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實踐陣地。學生往往缺失略讀的能力,其實,教師只需要使用好課前的自讀提示,引導學生圍繞閱讀文章的重點,品味文章的語言運用,同時積累語言,在閱讀方法和收集信息的方面進行實踐和鍛煉。
除了略讀之外,還要重視對“讀寫結合”的訓練。例如,對于《小橋流水人家》這一課,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模仿“由景及事”回憶的寫法;對于《梅花魂》一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續(xù)寫的寫作訓練。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jù)課文的特殊寫作手法引導學生進行仿寫,這樣的寫作內容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評價能力
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庇纱丝梢?,學生的閱讀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由于每位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人生觀點不一樣,因此學生也會對同一篇文章產生不同的評價,教師可以開設專門的“讀書交流會”等其他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三、結語
小學生因其獨特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多角度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志高. 新課標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5:96.
[2] 王文永,董紀敏.小學語文略讀課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7).
(作者單位:廣東省豐順縣留隍第二中心石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