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令人印象深刻者,莫過于有“趣”,趣物或者趣情,得一可博人會心一笑,得二可為世人惦念,其中杰出者,如白石老人之蝦、徐悲鴻之馬、黃胄之驢等等,即若不見,只是提及,便可令人浮想聯(lián)翩。若論趣物,貓由來已久,《禮記》中已有記載,五代南唐周文矩《仕女圖》里也有出現(xiàn)。今人畫貓者也不在少數(shù),但若說將此趣物畫出趣情,畫家楊立軍可算佼佼者。
楊立軍,1973年出生于河北樂亭,自幼喜歡繪畫,擅長中國工筆花鳥、動物,尤其對畫貓情有獨鐘。曾先后師從王利軍、王天勝等名家。2010年結(jié)業(yè)于文化部現(xiàn)代工筆畫院創(chuàng)作班,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并獲獎?,F(xiàn)為丞起藝廊專職畫家、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
為了畫好貓,楊立軍曾求教于著名畫家“貓王”孫菊生先生。孫老先生對于畫貓后繼有人十分感慨,興奮之時欣然命筆在立軍畫上添花題字,并不吝傳教授予真功。被“授漁”也需要自身不斷的學習和進步,在中國要成為畫家非一日之功,往往要到一定年紀方始成,而楊立軍卻以常人少有的專心和勤奮,加之其聰穎的睿智,較早地進入了畫家的行列。
中國畫的藝術(shù)魅力在于“似與不似”之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畫家通過對自然界中一切景象的悉心觀察,將其神韻用畫筆描繪出來,這即要有對于眼中世界的感悟,又要有嫻熟的繪畫技巧。楊立軍筆下的貓或騰躍奔跑、或睡臥戲耍,無不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極其傳神。他的每一幅畫都以貓擬人,富有生動情趣,表現(xiàn)出作者的匠心獨具,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欣賞之余細細品味,令人忍俊不禁,美不勝收。 以畫作《秋趣》為例,畫面所展示的僅有兩顆蘿卜,一貓一螳螂,卻展現(xiàn)出了觀之有趣的“劍拔弩張”之感:鮮艷的蘿卜和貓形成對比,粗看之下,以為貓在“覬覦”蘿卜,仔細一看,蘿卜上立著一只揮舞雙臂的翠綠螳螂,再加上躍躍欲“撲”的貓,整個畫面瞬間動感起來,趣味萌生。
用心作畫,自然有人用心賞之,楊立軍的畫作也受到了喜愛和多方贊賞。其作品分別被新華書畫院、加拿大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等多家國內(nèi)外專業(yè)機構(gòu)收藏,并被新華社、今日中國國際友好發(fā)展促進會等單位作為外交禮品。著名書法家蘇適、著名畫家白伯驊曾分別為其作品題字;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著名書法家林岫為立軍作品即情題詩:“日熙風和竹徑開,悠悠步得翠花臺,回眸情可通人慧,信有靈犀一點來?!痹跅盍④姷摹鹅`犀一點來》里,端坐石上的貓,雙目圓睜,炯炯有神。畫中貓的坐姿,大家可能司空見慣了,但是,于平常處得趣,就是最難得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