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廣播電視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摘 要] 多年來,雙語教學在各地掀起了連續(xù)不斷的高潮。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接受新知識的最佳階段,因此對其進行雙語教學,有助于開發(fā)智力,有助于學生在下一階段的學習中增強競爭力?;诖?,對小學科學的雙語教學實踐進行了研究,認為開展小學科學課程的雙語教學,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法,并在理論研究、指導思想、課程整合、培養(yǎng)師資、探索評價等方面下足工夫,使雙語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最大化。
[關 鍵 詞] 小學科學;雙語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072-02
21世紀進入了第二個十年,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人們社會生活進入信息化階段,經濟全球化也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語言作為主要交流工具,為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社會對雙語人才或者多語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深,這也是近些年來“雙語熱”的由來?;诖耍芏鄬W校在日常教學中開設了雙語課程。小學,作為素質教育的起始階段,雙語教學的開展尤為必要。而科學課程的科普性和普適性,又決定著在本課程中開展雙語課程,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水平,還能夠開闊學生視野,增強智力。
一、理解內涵,明確教學目標
所謂雙語教學,就是教師要使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活動,雙語一般是使用母語和其他語言共同進行教學,學生同時學兩種語言,而不是學習外語或者用外語來學習,而是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在雙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教導學生同時用母語和英語來閱讀、思考和學習專業(yè)知識,這是“雙語教學”的實質。
當今的社會形勢下,開展小學生的雙語教學固然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學生的母語結構尚未完全定型,因此必須以學好本民族母語(漢語)為先,然后再學習英語。也就是說,學校、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開展雙語教學時,不能影響其母語系統(tǒng)的構建,要達到雙語與單語教學相同的教學目的。語言只是交流工具,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其學習語言的優(yōu)勢,使他們能為今后的雙語學習打下良好的聽說基礎。
我國在學校中實施雙語教學,就是要提高學生的雙語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以適應在未來社會形勢下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需要,并最終能夠增強國力和提升國際競爭力。而這些,也是在科學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就是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小學科學課程以母語教學為基礎,以雙語教學為輔助,以雙語師資培養(yǎng)為途徑,以科學課程的普適性為基礎,在科學課程中增加有關雙語的活動課程和隱性課程,積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化素質教育,并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yǎng)精通“雙語”或“多語”的復合型人才。
二、培養(yǎng)師資,促進教學運行
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實施雙語教學,最關鍵的就是師資和教材。同時使用漢語和英語進行教學,就是實施雙語教學的教學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雙語教師的外語知識和母語知識必須扎實,必須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如心理學知識、歷史背景知識和學科專業(yè)知識;必須具備扎實的外語基礎知識,如語音知識、外語日常詞匯、半專業(yè)和專業(yè)詞匯、語法知識等。在母語方面,雙語教師要在漢語語音、口語表達等方面表現突出;在教學技能和方法上,教師能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況為其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雙語學習環(huán)境。
在科學課中開展雙語教學,無疑給科學教師賦予了多重職責:教師不僅要具有一定的雙語水平(主要是英語),還要能夠熟練運用這兩種語言進行學科教學,并且在科學課程方面,教師要具有廣博的知識,其專業(yè)性要能夠達到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所以科學課教師要具有獻身雙語教學的精神。我們都知道,這樣一來科學課教師的工作量就變得更多了,一般學校中,只有一套供2~6年級使用的雙語教材——《生活與科學》。這套教材即使使用漢語說明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里面涉及了很多科技術語、科學常識、自然現象等知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所說的英語要能讓學生聽懂,能夠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提升學生的興趣,重點培養(yǎng)他們聽、說能力。所以,教師必須要利用學習、請教、查字典等方式盡可能地掌握相關知識,并要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個性差異等進行雙語教學,可謂是困難重重。但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不努力絕對不能成功。這應該是每位科學課教師開展雙語教學時的共識。
三、采取方式,保障教學效果
為推進雙語教學,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教學方式,通過視、聽、講、做結合,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充分理解教師所要表達的思想。游戲是小學生的主要運動方式,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學生有加工語言信息的大量時間;游戲的規(guī)則性,要求學生要根據規(guī)則去進行游戲;有些游戲還需要學生和同伴進行配合,這就需要語言交流。這個時候如果科學課教師能夠在一旁進行雙語的鼓勵和引導,必定能夠增強雙語教學效果。
視、聽、講、做結合則是教育中“直觀法”和“觀察法”的教學表達。“視”就是教師通過對具體形象的描述,如實物、圖書等,讓學生充分觀察;“聽”就是教師用語言進行描述和引導,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和領會;“講”就是教師通過講述相關故事或者情景,為其提供想象的空間;“做”就是教師通過引領學生參與或者獨立進行相關活動,讓他們能夠組織起豐富、連貫、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視、聽、講、做結合,使教師在開展雙語教學時,運用多種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最佳的雙語學習環(huán)境。
這幾種雙語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到語言學習中去,還能夠調動他們的語言學習積極性,并積極主動地增加接觸和使用雙語的時間。而這些教學活動也不都是單一進行的,也可以兩種或多種方法同時使用,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我們也看到,這幾種雙語教學活動為學生的雙語學習提供了合作與交流的機會,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對其進行積極引導,引導他們學會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也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四、整合課程,強化雙語教學
在學校中實施雙語教學,必須要以英語水平能夠提高到一定程度為前提。因此,要想在科學課中開展雙語教學,首先要強化英語教學,現在很多學生從幼兒園起就開始學習英語課,但是直到進入小學后才開始真正的聽、說、讀、寫,這就是玩和學的區(qū)別。而到了二年級以后,則可以開始滲透雙語教學了。
在自然學科中開展雙語教學,有些學校使用《生活與科學》這一雙語教材,由英語教師進行學科教學。主要采用兩種教學方式:(1)沉浸式,也就是大部分教學活動都要使用英語;二是過渡式,也就是英漢穿插,主要是科學課的概念、定義、法則等用漢語,其他內容則用英語,兩者相輔相成。
更多的學校使用的是《自然》這一中文教材,由會英語的科學課教師負責教學。采用多種方式進行雙語教學:(1)滲透式,教師在《自然》教學中會適當地使用英語,并輔以漢語的解說,如一些專有名詞的使用;(2)穿插式,英漢交替使用,以漢語為主,教師會在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或用英語,或兩種語言均有,共同解釋某一自然現象;(3)交流式,科學課教師或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或帶領學生外出實踐、參觀、游戲,積極引導學生發(fā)言,引導學生使用兩種語言進行交流、討論、總結。
五、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提高應用能力
雙語環(huán)境,指的是相關教育機構、教師和家長為學生開展雙語教學所創(chuàng)設的有著豐富外語信息的、能夠同時呈現兩種語言信息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雙語環(huán)境,就是要積極促進學生能夠更加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我們都知道,要想學好一門語言,最佳的手段就是滲入到當地的生活中,在目的語國家實踐、學習,才能使語言能力獲得充分的發(fā)展;如果條件達不到,就要加強練習,以增加接觸目的語的時間。顯然,在學生中開展雙語教學,教師不能夠將學生直接帶到目的語國家。那么,就要從時間上來增加學生的練習機會,力求使學生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和時間內使用雙語,讓他們沉浸于雙語環(huán)境之中,這也是提升雙語教學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當前,社會快速發(fā)展,經濟的全球化為雙語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極佳的社會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態(tài)度決定著雙語的教學效果,因此家庭雙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至關重要。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學校雙語環(huán)境。作為學校,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營造雙語環(huán)境氛圍,在學校中設置有中英文對照的各種路標、警示牌、宣傳畫等,并通過開設英語角、英語節(jié)等形式,為學生營造濃郁的雙語學習氛圍。
但是,將雙語教學細化到科學課教學,學校需要做到:在學校中開設科學課雙語教學,不僅是在課內,還要在課外要求全體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講英語,能夠盡量多的做到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或者使用英、漢穿插的方式,以營造良好的雙語教學氛圍;校長要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在會議中、在日常管理中,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做到盡量能用英語就不要講漢語;科學課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其他教職員工在日常工作學習時,都要盡量多講英語,力求在學校中形成講英語的良好風氣。這樣,從校長,到教師,到學生,都講英語,都將英語視為第二語言,科學課的雙語教學活動才能開展的事半功倍。
同時,相關的政策支持也對雙語教學的開展起到重要的作用?,F在,大多數城市已經在各種交通工具和交通標識上標注雙語,很多公共場所還會提供雙語服務。但這還遠遠不夠,畢竟人的母語和語言習慣是根深蒂固的。所以,相關機構應該加大力度,大力創(chuàng)設雙語環(huán)境,尤其是在植物園、動物園、科技館等學生開展科學課實踐活動的重要場地,要全面雙語化。
參考文獻:
[1]鄭凌之.雙語教學在初中科學學科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2]蔣甫玉,鐘堅龍.我國中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社會調查文獻的綜合分析[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3).
[3]國卉男.小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究:青島李滄實驗小學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