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測試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關(guān),而外語測試是隨著外語教學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語言測試作為一種選拔手段也廣泛運用在各類英語考試中,比如高考英語。高考英語作為我國大規(guī)模的選拔性測試,為了使其更加科學和合理,需要進一步對其做更加深入更加廣泛的研究。從2016年開始,安徽開始使用全國Ⅰ卷,對安徽考生來說,短文改錯是一種新的題型。近年來對高考短文改錯的研究大多是從應(yīng)試技巧角度入手,而很少從語言測試學角度對其分析。因此本文主要是從考點層次和考點因素了兩個方面對2011-2016高考英語全國Ⅰ卷短文改錯試題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高考英語 短文改錯試題 考點層次 考點因素
本研究所要研究的對象是2011-2016年的高考英語新課標全國Ⅰ卷的短文改錯試題,共計6篇,含60道題目。本文依據(jù)語言測試理論,對近六年高考英語全國Ⅰ卷短文改錯試題的考點層次和考點因素分布方面進行歷時分析和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李筱菊提出的考點層次和考點因素分析表作為研究工具。
一、英語語言測試學概述
語言測試(這里主要指外語測試)是隨著外語教學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有了外語教學,也便有了外語測試(劉潤清韓寶成,2000:19)。語言測試在不同時期形成了三種不同的體系:科學前語言學測試(pre-scientific testing)、心理計量一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測試(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testing)、交際語言測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人們把20世紀40年代以前的測試統(tǒng)稱為科學前語言學測試(pre-scientific testing)。在這個時期,語言學雖然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尚未形成指導(dǎo)語言教學的系統(tǒng)理論,把語言看成是一套知識,是這一代外語教學和測試體系的語言觀的內(nèi)涵(劉潤清韓寶成,2000:20),該測試體系下的上課內(nèi)容和考試內(nèi)容都是一些具體的語言點,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該測試體系下的語言測試缺少一定的科學依據(jù)。
到了20世紀40年代,人們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則的知識并不等于語言本身,該時期的語言測試受到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同時在測試方法上吸收了心理測量學(psychometric)的科學方法,由此形成了一種科學、客觀、可靠的測試體系(劉潤清韓寶成,2000:19)。與科學前語言測試體系相比,心理計量--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測試(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 testing)體系更加注重聽說的教學和測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該體系比第一套體系更加真實。但是,由于該體系下的交際并不是自然的交際,所以就會導(dǎo)致輸出話語有了更多人工色彩。
交際語言測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體系是在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時期產(chǎn)生的一種測試模式。其中影響較大的有Canale和Swain模式和Bachman模式(劉潤清 韓寶成,2000:22)。 Canale和Swain ( Canale Swain,1980)認為交際能力由四部分組成: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社會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語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20世紀90年代初,Bachman發(fā)展了Canale和Swain等提出了新的交際能力理論模式,他認為,交際語言能力就是把語言知識和語言使用的場景特征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并解釋能力(capacity )的意義,它由三部分組成:語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機制(psycho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Bachman,1990:84-85 )。Bachman交際能力模式被Skehan (1992:15 )稱為“語言測試史的里程碑”(李清華,2001:101)。
二、短文改錯概述
短文改錯試題(proof-reading)是以奧勒等人提出的單一能力假說(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為其理論基礎(chǔ)。短文改錯是英語測試中一種綜合性測試(integrative test),此類測試要求學生在答題時運用多種語言成分或技能(鄒申,2012:26)。短文改錯試題更側(cè)重于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準確性能力(李筱菊,1997:263),被許多大規(guī)模英語測試采用,比如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英語試題(NMET)。
短文改錯是現(xiàn)在語言測試試題中的一個重要的類型(周長銀李玉良,2000: 80),談到短文改錯試題,首先想到的應(yīng)該是單句改錯試題,單句改錯試題運用于美國托??荚囍泻臀覈鳨PT考試中,缺點是缺乏語境。之后又出現(xiàn)了成段改錯,成段改錯試題(Proof-reading)是以奧勒等人提出的單一能力假說(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為其理論基礎(chǔ)。
校讀和改錯是外語學習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在高考試題里也包含短文改錯,主要考察學生的校讀和改錯能力,相對于寫作(直接測試),短文改錯(間接測試)客觀性比較強,但是有時卻會對教學產(chǎn)生消極的回波效應(yīng)(武尊民,2003:181),比如說,我們省2016年高考改用全國卷后,改錯作為新題型出現(xiàn),有些老師盲目給學生做大量的短文改錯練習,在一部分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成績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這種高耗低效難免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
三、研究問題
本文試圖回答以下兩個主要問題:
第一,近六年高考英語全國卷中的短文改錯試題的考點層次分布如何?
第二,近六年高考英語全國卷中的短文改錯試題的考點因素分布如何?
四、研究工具及研究過程
本研究在分析2011-2016年高考全國Ⅰ卷英語短文改錯試題時,主要采用李筱菊提出的層次分析法和考點覆蓋分析表(圖1)來作為切入點。
(D: discourse語篇; S: sentence句子; P: phrase詞組; W: word單詞;
M: meaning意義; C: collocation搭配; G: grammar語法)
圖1 考點層次和考點因素分析表(李筱菊,1997: 250)
1.考點層次和考點因素的分布
2011-2016年高考全國Ⅰ卷英語短文改錯試題的考點層次和考點因素分布的各個比重見表1和表2:
從表1可以看出:層次較低的考點在2011-2016短文改錯試題中較為少見,比如單詞層次的考查比重在歷年來考查比例最小,2013,2014以及2016的短文改錯的考點都未涉及;中高層次的考點在2011-2016短文改錯試題中所占比重比較大,占總考點的90%左右。高考短文改錯中的中高層考點可以更好更準確地測試出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應(yīng)注意閱讀文本材料語言背景介紹和語境烘托,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綜合能力。
五、研究結(jié)論及教學啟示
通過對數(shù)據(jù)和結(jié)果的分析后,得出以下研究結(jié)論:
2011-2016高考全國Ⅰ卷的考點層次低層次的考點占據(jù)比重較少,更多的是中高層次考點,比如句子層次和語篇層次的考點;2011-2016高考全國Ⅰ卷的考點因素更多是圍繞語法展開,意義和搭配的因素占據(jù)比重相對較少。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如下教學啟示:一是日常教學中,語法講解和復(fù)習應(yīng)該更加精細,勤加練習,引導(dǎo)學生積累錯題,一步一個腳?。欢亲⒅厝粘=虒W的精讀訓(xùn)練,保證學生充分的語言輸入和輸出,扎實語言基礎(chǔ),循序漸進;三是善于利用教學材料,適時改編成改錯題型,在文本材料背景下做題,可從單句改錯過渡到語篇改錯,這樣更易于學生語言知識的內(nèi)化;四是最后,必要時可進行短文改錯單句或者語篇專項訓(xùn)練,總之貴在堅持!
參考文獻
[1]Bachman,L.F. Palmer:A.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Canale,M. Swain:M.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Applied Linguistics,1980.
[3]Palmer,:A.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4]李筱菊(Li Xiaoju):《語言測試科學與藝術(shù)》,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劉潤清(Liu Runqing)、韓寶成(Han Baocheng):《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修訂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6]武尊民(Wu Zunmin):《英語測試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7]鄒申(Zou Shen),《語言測試》,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文章類
[8]韓寶成(Han Baocheng):“Lyle F. Bachman的語言測試理論模式”,《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1)第32-38頁。
[9]文慧(Wen Hui)、聶建中(Nie Jianzhong):“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段改錯試題的考點效度分析”,《太原科技大學學報》,2008(2)第148-150頁。
[10]楊宏波(Yang Hongbo)、辜向東(Gu Xiangdong)、楊志強(Yang Zhiqiang):“2010-2012英語高考短文改錯命題質(zhì)量探究”,《教育測量與評估》,2013(7)第40-43頁。
[11]鄒喆(Zou Zhe):“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之短文改錯的考點效度分析”,《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9)第143-1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