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新課標明確提出英語課堂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一堂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問題是,如何互動?本文試著從提問這一角度來探討如何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提問 提高 教學 效果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一堂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問題是,如何互動?一堂新授課如果要互動的話比老式的講解課所花的時間要多出兩個課時;而一堂試卷講評課互動起來更是麻煩:第一,會的學生容易走神,他們覺得這沒啥好討論的。第二,有些學生會借此機會聊天講話,導致課堂一片混亂。但老式填鴨式的教學確實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要解決這一矛盾,有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可以嘗試—提問。
一、用提問組織起新授課
根據(jù)提問的時間與作用,提問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預習式提問—在導入新課時提問,目的是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新授課的主要目的是語篇的理解和知識點的掌握,教師的全程講解遠不如學生自學結合老師釋疑有效。要讓學生自學就必須提前把問題交給他們,讓他們帶著任務去預習課文,提高其理解能力。過程中有障礙他們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在課堂上加以解決。新授課的前20分鐘就是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回答相應程度的問題,使其勞有所獲并在其中找到自信和興趣。
第二,講解式提問—在講解過程中提問,目的是引導學生對所學課文深入思考。在預習式提問之間或結束后,對學生可能有理解障礙的地方要在課堂上臨時設置幾個問題,一方面可引導學生對所學課文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學生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或直接去抄襲。也可讓預習過程中有理解障礙的學生互相提問,互相答疑,從中找到做老師的美感。
第三,復習式提問—在講完課文后提問,目的是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新授課結束后,讓學生把書關上,就剛上完的內(nèi)容提問。在鞏固所學的同時可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對上課不認真的學生起到提醒的作用。
以選修6第4單元Reading :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為例:本課是一篇有關地球氣候的課文,如果講解形式過于單調(diào)將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穩(wěn)定,可能會使學生迅速出現(xiàn)疲勞現(xiàn)象,使整堂課變得索然無味。因此,課前可以準備好以下的問題,以供學生預習。
1.Who wrote the magazine?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magazine?
2.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three scientist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3.What do they think about global warming? Do they agree with one another ?
4.What are the two graphs about?
5.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article?
第1.2題答案較明顯,可讓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回答,以提升其學習積極性?;卮鹜戤吅?,為了檢查學生是否看懂了第一段中的“That probably does not seem much to you or me,but it is a rapid increase when compared to other natural changes. So how has this come about and does it matter?”可在此臨時插入一個問題:Why does he write the article?將學生導入對這句話的理解。
3.4.5三題可提問中等及偏上一點的學生,并同樣在其中臨時提出不同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
二.用提問的方式講評試卷或練習
講評試題一般都是老師唱獨角戲,學生埋頭記筆記。一堂課下來雙方都筋疲力盡但收效甚微。我們也可采用提問的方式講評。以一道單選為例:
----Excuse me.Any bookstore around here?
---Oh,look ,there is over there next to the cinema.
A . that B. oneC. itD. another
可挑選一名能做出此題的學生先對題目的大意進行講解,再讓他結合題意總結出.B. 答案one的用法。同時,讓其他學生想想生活中需要用到代詞“that”和 “it”的事例,在黑板上展示3到4名學生的句子,加以修改,點評和表揚。 這樣就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給了學生,老師也不至于徒勞無功。
閱讀理解的講解也是如此,老師不必把試卷上所有的文章從頭到尾通篇翻譯,那只能講明白那幾篇閱讀,學生還不一定在聽。可挑選其中較難的,學生錯誤較多的一篇精講。首先讓學生經(jīng)過討論畫出每段的主旨句,總結出文章的主旨句。提問2到3名學生統(tǒng)一一下答案。在讓學生們看懂題目后,提問一名學生各題的類型。比如是主旨大意題,段落大意題還是細節(jié)題。根據(jù)各題的類型到文章中相應的位置去找答案。如果遇到句意障礙正好提問成績較好的學生,把鍛煉的機會讓給他們。
當然,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班級人數(shù)較多,程度差別較懸殊的現(xiàn)象,加大了教師在課堂中對提問把握的難度。提問多了,課堂紀律往往難于駕馭;提問少了,師生之間很難溝通,教師也難以了解學生對所教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問過難,程度較差的學生會感到不適應也容易造成學生中的兩極分化;提問過于簡單,則失去了提問的價值,也使學生對回答問題失去興趣。因而,提問也得注意技巧,準確把握提問時機,精心設計提問難度,靈活運用提問方法,真正發(fā)揮提問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