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最能鍛煉孩子的語言文字運用,而常聽到同行們抱怨說:現(xiàn)在的孩子寫出的文章沒有一點生氣和活力,盡是些寫作套路上的“讀、抄、套”,內容上也“假、大、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沒有思想火花,沒有情感波濤,更沒有個性色彩,大都是《作文選》的翻版,所以語言文字運用也就紙上談兵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們學生作文遭受這么嚴重的灰色污染呢?其實,很大的原因在我們教師身上。是我們給孩子太多的框框,束縛了他們的思想,壓抑了他們的靈氣,使孩子們不敢有自己的思考。童真世界里的爛漫也就一點一點地消失了,寫出來的文章也只能是假話、空話、套話、廢話了。正如《語文課程標準》里所說“懂得為自己表達和與人交流而寫”、“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并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解放學生的思想,讓他們真正做到“吾手寫吾心”。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一、自由寫真,培養(yǎng)興趣
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學生只有在有興趣的前提下才會認真寫好每一篇作文。而作文,作為一種“傾吐”,應是發(fā)自內心的,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因此,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自由度,增強他們的興趣。
1.從題材上
首先,提供給學生習作的題目應當是能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能觸發(fā)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和感受,使學生一看至題目,勁頭就來了,興趣就濃了。
其次,鼓勵學生動手寫自己想寫的事。可以是自己的事;身邊的事;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幻想 ;自己的愿望,反正是自己想寫的,想告知與人的都行。這樣,學生會覺得作文可親、可感、可觸,表達的欲望自然強了,真正變“要我寫”為“我想寫”。
2.從表達上
表達要強調順其自然。作文教學中不應把精力全部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巧和文字表達能力上。學生既要學會構段、謀篇、遣詞、造句,更要學會讓作文成為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的另一種表達,用作文證明自己的真實存在。茅盾先生說得好:“幼稚粗拙是壯健美妙的前奏曲”,我們寧要“個別”,不是“一律”;寧要“幼稚”,不要“成熟”;寧要實話實說,不要虛偽矯飾;寧要有一說一,不要無病呻吟。
3.從思想上
不應對小學生作文的“思想性”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那樣只能讓學生編造一些假話、空話、大話來表現(xiàn)“有意義”,絞盡腦汁來拔高作文的思想水平。我們并不反對學生作文的“思想性”,而是要明確什么是學生作文的“思想性”,試圖把成人寫作中的思想性硬套在小學生身上是不恰當?shù)?。我覺得只要孩子們寫出了周圍人、事、物的想法,就應予以肯定,雖然有時與成人世界的想法不一致,甚至有悖常理,但這才是他們真實的一面,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認識世界的記錄。
二、開拓資源,實現(xiàn)真實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qū),認為作文教學就是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一句話,只重語言文字形式的訓練,忽視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以充實內容。結果,造成內容與形式的割裂,實際上是逼學生做無米之炊。所以,學生只能是“湊、抄、套、假、大、空”了。因此,要想學生想說、真說就必須讓他們有東西說
1.加強積累
沒有積累,作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首先,讓學生除了在閱讀教學中積累知識外,還應讓學生在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中不斷積累,豐富他們的語言材料。
其次,讓學生在各種媒體中學會積累。現(xiàn)在各種媒體深入家庭,學生受媒體的熏陶越來越重,要引導學生在享受媒本帶來的娛樂的同時,有意識地積累。
2.發(fā)現(xiàn)生活
李大釗說過:“若愿園中花木長得美茂,必須有深厚的土壤培植他們?!鄙罹褪亲魑牡耐寥?。孩子們的生活原本就是豐富多彩的,值得寫的東西很多,只是因為他們不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提煉生活。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多看看身邊的人、多想想身邊的事、多聞聞身邊的味、多聽聽自然的聲音;讓他們在生活中學作文、寫作文。只有當學生深入生活實際,目有所視,耳有所聞,心有所感,自然就會萌發(fā)表達的欲望。
3.創(chuàng)造資源
眾所周知,玩是兒童的天性,玩不僅是學生放松身心、勞逸結合的形式,也給寫作提供了素材。因此,教師應變著法子玩,讓學生在玩中獲取更多的感受、想法,有更多的寫作素材。比如:多給學生舉行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課外活動,如:“談天說地”、“成語接龍”、參觀各種場所......,充分挖掘各種素材,這樣學生才能心源頭,暢流不止。
三、批文入情,推動真實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份,是檢驗作文教學得失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是老師們往往將批改看成自己的一人之事,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有不盡人意之處,便妄下斷語。其實,對于學生來說,作文不是別的,只是自己生活的寫照,見聞的載體,真情的表露,思維的火花。所以老師的批改應當重視、理解、尊重、欣賞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個性體驗,努力發(fā)現(xiàn)作文的閃光點,對學生多加鼓勵,激發(fā)其習作的積極性。
第一,改變批語的“冷漠”面孔,給學生一些燦爛的陽光。在評價每一篇作文時,首要任務應該是發(fā)現(xiàn)文章的閃光點,真誠而不吝嗇地激勵學生,并滿懷愛心地注視他們的成長。
第二,竭力捕捉閃光點,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讓人人都能體驗至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個性的張揚。
第三,注重習作批改中的心理位置互換,走進學生,保留學生習作中的“生命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