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胃癌臨床X線診斷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院收治的76例疑似胃癌患者作為觀察目標,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參照組38例患者給予術后活檢,實驗組38例患者給予胃精細鋇氣造影X線檢查,對兩組胃癌檢出率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38例疑似胃癌患者的檢出率為81.6%,參照組38例疑似胃癌患者的檢出率為86.8%,兩組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 胃癌診斷中使用X線診斷,可顯著提高檢出率,為臨床早期準確診斷胃癌提供重要的參考結果。
關鍵詞:胃癌;效果觀察;X線診斷
胃癌是臨床比較常見和多發(fā)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腫瘤,目前其已經(jīng)躋身于國內(nèi)三大惡性腫瘤行列,其顯著性特點為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在發(fā)病初期,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就診時多已經(jīng)進入中晚期,增加治療難度,預后效果不理想。X線診斷方法因為無創(chuàng)、價格低廉、可重復使用、診斷準確率高等優(yōu)勢,目前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胃癌診斷工作中,其在判斷癌病程度、具體病灶部位上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文選取院收治的76例疑似胃癌患者作為觀察目標,現(xiàn)將診斷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院收治的76例疑似胃癌患者作為觀察目標,按照計算機數(shù)字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參照組3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55.3%),女性患者17例(44.7%),患者年齡為35~71歲,平均年齡(52.4±3.5)歲;病程為2~5年,平均病程為(3.2±0.4)年;實驗組3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52.6%),女性患者18例(47.4%),患者年齡為37~73歲,平均年齡(53.9±3.1)歲;病程為1~4年,平均病程為(2.8±0.7)年。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組間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存在比較意義。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參照組38例患者給予術后活檢。實驗組38例患者給予胃精細鋇氣造影X線檢查,具體檢查方法:開始檢查前,需要做好相關的常規(guī)準備工作,指導患者保持6~12h空腹狀態(tài),,停止服用可能影響胃腸功能或阻斷X線通過的藥物。囑患者服用產(chǎn)氣劑,并達到350mL的產(chǎn)氣量,確保食管可以得到充分擴張,使用X線進行胃腸檢查。在實際的檢查過程中,首先選擇左側位,將被檢查的創(chuàng)面傾斜45°,患者在≥90°的幅度下快速進行6~8次的向兩側翻轉身體,然后將檢查床恢復成原位,進行左側位檢查時必須保證按照專題緩慢的順時針要求進行。鑒于患者特殊的氣體性質,可按照氣團的方向分別對胃底、胃竇、胃體進行全面檢測。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的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使用百分率(%)描述胃癌檢出率,并進行χ2檢驗,如果P<0.05,則充分證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胃癌檢出率 實驗組38例患者中共檢出胃癌31例,檢出率為81.6%,其他胃病6例,檢出率為15.8%,漏診1例,漏診率為2.6%,31例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12例,中晚期胃癌19例;參照組38例患者中共檢出胃癌33例,檢出率為86.8%,其他胃病5例,檢出率為13.2%,33例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13例,中晚期胃癌20例。將兩組患者的胃癌檢出率進行比較,組間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分析胃癌典型X線影像學特征 局限性食管黏膜皺襞呈現(xiàn)紊亂、中斷甚至完全消失的狀態(tài),連貫性不佳,典型患者表現(xiàn)出粗細不均、扭曲或者虛線狀,病灶在胃腔內(nèi)呈現(xiàn)扁平斑點狀或者分葉狀、不規(guī)則氣泡樣、息肉樣充盈缺損等幾種狀態(tài);黏膜面中心部位存在盤狀凹陷區(qū),與潰瘍十分相似,周圍黏膜多表現(xiàn)出中斷或者皺縮平滑的跡象。
3 討論
胃癌是過度飲酒、不健康飲食、遺傳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大多數(shù)患者在胃癌早期不會察覺到任何臨床癥狀,且易被誤診成為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隨著病情不斷發(fā)展,各種臨床癥狀也隨之出現(xiàn),并越來越嚴重,檢查發(fā)現(xiàn)多已進入中晚期,錯過最佳手術治療時機[2]。據(jù)相關資料統(tǒng)計,胃癌在近年來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對胃癌患者而言,早期發(fā)現(xiàn)病情對提高治愈率、改善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胃癌早期,患者會表現(xiàn)出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上腹痛、黑便等臨床癥狀,但這些并非是胃癌的典型癥狀表現(xiàn),醫(yī)護人員在為患者進行診斷時,還必須綜合考慮其病史,同時給予其他相關的常規(guī)檢查,必要的情況下予以活檢,以降低誤診率。對胃癌患者進行X線檢查,可對癌灶病變具體數(shù)量、實際大小、形態(tài)表現(xiàn)、所在位置等進行準確判斷,且X線檢查不會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檢查結果與術后活檢結果基本一致。在本組研究中,接受X線檢查的實驗組38例患者,共檢出胃癌31例(81.6%),其他胃病6例(15.8%);接受術后活檢的參照組38例患者,共檢出胃癌33例(86.8%),其他胃病5例(13.2%)。兩組患者的胃癌檢出率進行比較,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這與國內(nèi)相關學者的研究報道十分相似[4]。采用X線診斷胃癌時,必須與胃潰瘍、胃潰瘍、胃炎等疾病進行準確甄別。胃癌與胃炎患者都存在胃小區(qū)增大的情況,但胃炎患者增大和胃小區(qū)無明顯差異,且形態(tài)比較齊整,但胃癌患者增大卻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狀態(tài)。若診斷存在難度,可同時輔助胃鏡檢查;胃潰瘍患者X線基本上不會見到結節(jié)樣隆起的情況,且短期治療后縮小或消失體征明顯,診斷胃潰瘍與胃癌時必須準確判斷黏膜細節(jié)。
本組研究之中,實驗組漏診1例,漏診率為2.6%,參照組無漏診病例。胃癌X線檢查受患者醫(yī)療成本及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存在誤診的可能性,有些患者單純進行各種常規(guī)檢查后,沒有進行特殊造影,很難發(fā)現(xiàn)淺小病灶。除此之外,臨床對胃癌年輕化趨勢在認知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認為年輕患者患有胃癌的概括低,也容易導致誤診或漏診。從客觀條件上進行分析,鋇劑濃度不達標、胃內(nèi)產(chǎn)生的氣量不充足等也可能影響圖像質量,造成誤診??紤]到上述因素的影響,為顯著提高X線診斷胃癌的準確率,臨床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①增強對胃癌年輕化的認知能力,針對高度懷疑為胃癌或不確定疾病類型的患者,無論年輕者或是中老年人,都應該及時給予特殊檢查;②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情況,如果患者長期接受保守治療無效時,需將其列入胃癌疑似人群。操作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對多軸面、多體位進行攝片,按照要求對鋇劑進行合理配置,以避免操作因素影響最終的檢查結果[5]。
綜合上述分析,胃癌診斷中使用X線診斷,可顯著提高檢出率,為臨床早期準確診斷胃癌提供重要的參考結果。但由于受到患者病情發(fā)展、X線診斷操作水平等各種因素的限制,X線診斷胃癌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所以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對無法確診的患者,需要同時結合多種臨床檢查方法進行綜合評價,以提高診斷準確率,防止誤診或叩診。
參考文獻:
[1]郭義標,楊馥彥,陳少賢,等.X線診斷胃癌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4,17(5):613-614.
[2]崔屹立.胃癌的X線診斷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3,8(2):142-142.
[3]祝麗敏.胃癌臨床X線診斷38例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12):114-115.
[4]楊忠澤,武曉梅,李忠軍,等.胃癌的CT與X線診斷以及應用價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4,07(35):469-470.
[5]劉冰.35例早期胃癌X線診斷結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5,34(4):67-68.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