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析個性化護理模式運用在小兒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則運用個性化護理模式,對兩組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兩組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治療總有效率方面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 臨床上將個性化護理模式運用在小兒護理中,不僅可以使治療效果提高,還能使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降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小兒護理;個性化護理模式;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肺炎是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兒科疾病,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肺炎類型,近年來,由于受到環(huán)境污染、氣候變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患兒感染支原體肺炎,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由于患兒年齡較小,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再加上各項身體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病情嚴重,增加了治療難度,容易反復發(fā)作,所以良好的護理干預對減少不良反應和促進患兒康復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對個性化護理模式運用在小兒護理中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35例為男性,25例為女性,年齡8個月~11歲,平均年齡為(5.4±3.2)歲,病程2~22d,平均病程為(11.5±7.3)d;觀察組中38例為男性,22例為女性,年齡7個月~11.5歲,平均年齡為(5.3±3.1)歲,病程2.5~23d,平均病程為(11.6±7.4)d。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如病程、年齡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在抗炎、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常規(guī)護理。
1.2.2觀察組 觀察組則運用個性化護理模式:①心理干預。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該多去病房探視患兒,在交流的過程中,保持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面帶微笑,通過愛撫的動作和語言拉近與患兒之間的距離,使患兒的恐懼、緊張和焦慮減輕,并且使患兒家屬的緊張和擔憂消除,避免發(fā)生護患糾紛。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對患兒家屬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多注意休息和合理飲食,使患兒的體質增強,使患兒的呼吸系統功能得到改善;②環(huán)境護理?;純阂驗槟挲g較小,再加上面對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容易緊張,出現哭鬧行為。護理人員應該將患兒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作為基本依據,重新對病房進行布置,在墻壁上張貼動畫海報,在病床上擺放毛絨玩具,電視上播放動畫片,定期運用紫外線對病房進行消毒,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適宜,盡量為患兒營造一個安靜、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使患兒的恐懼感消除,增加患兒的信任感,有助于患兒更好的休息;③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應該及時將患兒的口鼻內分泌物清除干凈,協助患兒保持合適的體位,對患兒的背部進行輕輕拍打,促進痰液排出。同時,也可以運用霧化方式對痰液進行稀釋,排出分泌物,并且進一步加強患兒的口腔護理,每次喂食后運用溫開水對患兒的口腔進行清潔,避免發(fā)生感染;④發(fā)熱護理。發(fā)熱是肺炎支原體比較常見的一種癥狀,所以要進一步監(jiān)測患兒的呼吸心率和體溫變化,重視高熱驚厥的處理與預防。由于一些患兒的體溫較高,應該運用冰敷頭部、溫水敷臉等物理降溫方式幫助患兒降溫,必要的情況下,還應該嚴格按照醫(yī)囑要求,給予患兒退熱藥治療。
1.3療效判定標準 評價療效:①顯效。治療3d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呼吸頻率和體溫恢復正常;②有效。治療3d后,患兒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呼吸頻率和體溫有所恢復;③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變化。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4.5軟件分析數據,運用?字2檢驗對比,以P<0.05表示差異明顯。
2結果
2.1兩組療效對比 兩組在治療效果方面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治療期間,觀察組靜脈刺激1例、胃腸道反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而對照組皮疹2例、靜脈刺激2例、胃腸道反應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個性化護理是堅持\"因人而異\"的基本原則,將\"以人為本\"作為出發(fā)點,將患者的特征和實際需求作為基本依據,從而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的一種護理模式[2]。由于兒童具有好奇、好動、情緒化、好勝等特點,護理難度大,要求醫(yī)護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將患兒的獨特性格和特征作為基本依據,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對患兒的情緒、感覺以及行為產生影響,使患兒的消極、緊張以及恐懼心理得到緩解,從而促進患兒康復[3]。在個性化護理中,通過給予患兒細心體貼、全面的人性化關懷,能夠與患兒及其家屬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使患兒家長的滿意度增強,使護患糾紛減少,使護理質量提高[4]。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0%,并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提示小兒護理中運用個性化護理模式效果顯著,這一結果與王爭芳[5]研究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臨床上將個性化護理模式運用在小兒護理中,不僅可以使治療效果提高,還能使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降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亞力.個性化護理模式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4(9):206-207.
[2]許艷萍.個性化護理模式在小兒輪狀病毒腹瀉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34(2):11-12.
[3]黃培.個性化護理模式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J].四川醫(yī)學,2013,11(4):1815-1816.
[4]孫春麗.循證護理模式應用于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5(4):246-247.
[5]王爭芳.不同護理模式在小兒高熱中的效果觀察[J].西南軍醫(yī),2010,21(3):603-604.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