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社區(qū)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本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最近幾年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將同期收治的5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設為對照組,予以對照組常規(guī)康復治療,予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針灸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灸結合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效果顯著,并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社區(qū)康復;腦卒中偏癱;臨床療效
腦卒中為中老年患者常見病之一,該病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及致殘率,存活患者中接近80%患者會遺留殘疾,會對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而偏癱為運動功能障礙中常見的一種,并且屬于病灶對側肢體偏癱[1]。雖然當前隨著腦卒中早期診治及搶救水平不斷提高,再加上康復醫(yī)學的早期康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腦卒中偏癱致殘率,但該病的致殘率與復發(fā)率依然是臨床工作人員的重點關注內容[2]。為了觀察社區(qū)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療效,本研究做了相關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6年3月本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收治的5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7~84歲,平均年齡(62.46±2.38)歲;病程4~132d,平均病程(14.89±1.26)d;35例腦梗死,15例腦出血。同時將同時收治的5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36~85歲,平均年齡(62.58±2.42)歲;病程3~131d,平均病程(14.86±1.14)d;34例腦梗死,16例腦出血。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對照組常規(guī)康復治療:主要包括內科藥物與物理治療等。
予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針灸治療,具體如下:除了常規(guī)康復治療外,觀察組還給予中醫(yī)針灸、作業(yè)治療、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導。其中針灸時,取三陰交、曲池、百會、地倉、太沖、合谷及外關等穴,每日晨時進行針灸,達到補虛瀉實效果,針灸應留針20min/次,1次/d,5次/w,共治療12w。同時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1次/d艾灸,取涌泉、肩前、血海及足三里等穴,應用灸架進行艾灸,潮紅最最佳度,1次/d。作業(yè)治療則主要指給予患者開展更衣、進食、梳洗及轉移等日常生活訓練,1次/d,5次/w,共治療12w。另外,心理治療師應該在患者治療后的第1w及第7w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以2次心理疏導為宜,30min/次,開展心理疏導時可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認知性心理治療等方法。健康宣教則主要由全科護士開展,1次/w,共治療12w,宣教內容則以腦卒中病因、康復過程、預后及康復護理等內容為主。
1.3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者開展Barthel評分與MAS評分評價,且評價兩組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其中治療效果判斷標準如下: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明顯好轉,肢體活動功能沒有明顯受限,可判斷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好轉,肢體活動功能輕度受限,可判斷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沒有改變,,肢體活動功能顯著受限,可判斷為無效。
1.4統(tǒng)計學原理 運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全部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其中計量數(shù)據(j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資料以率來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顯效40例,有效7例,無效3例,其總有效率為94%;治療后,對照組顯效23例,有效15例,無效12例,其總有效率為76%;對比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發(fā)現(xiàn)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Barthel評分與MAS評分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Barthel評分為(32.4±7.3)分,MAS評分為(11.2±4.3)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評分為(78.4±9.2)分,MAS評分為(38.1±2.5)分;治療前對照組患者Barthel評分為(31.1±7.3)分,MAS評分為(10.2±4.3)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評分為(55.1±8.1)分,MAS評分為(22.2±3.6)分;兩組患者治療后的Barthel評分與MAS評分較治療前均得到明顯的改善,其中觀察組改善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卒中為中老年人多發(fā)病之一,該病特征以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及低存活率為主,嚴重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社區(qū)康復訓練不僅能夠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感覺、運動及行為能力,同時還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療效顯著[3]。
中風屬于腦血管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一種疾病,主要由缺血性及缺血性兩個類型構成,腦部是該病的病位,臨床治療時應用腦部為治療重點。頭皮針治療可直接對患者頭部產生刺激,加快肢體恢復速度。當前不少臨床研究報道指出,針刺頭部對應刺激區(qū)時,可加快腦卒中病變早期腦水腫的消退及吸收速度,同時針刺治療的調節(jié)作用與藥物偏性存在極大的差異,康復治療時,患肢是主要的位置,再加上頭皮針刺可直接刺激頭部,治療過程中兩者可相輔相成,進而取得病位與癥狀并舉的效果,因此臨床療效較單純康復治療更優(yōu)。本研究結果見前文詳述。
綜上所述,腦卒中偏癱應用社區(qū)康復治療,療效確切,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Smifoergen AK,Seraphine A,Roberts G.An explanatory model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chronic disabling conditions[J].Nursing Research,2013,49(3):122-129.
[2]Lepp l JM,Virtamo J,F(xiàn)ogelholm R,et al.Different risk factors for different stroke subtypes association of blood pressure,cholesterol,and antioxidants[J].Stroke,2013,30(20):2535-2540.
[3]Pender NJ,Murdaugh CL,Parsons MA.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J].NJ:Prentice Hall,2013:236-239.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