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顱骨鉆孔引流術治療頭部打擊傷慢性硬膜下血腫點方法和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10例頭部打擊傷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單孔顱骨鉆孔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結果 10例患者手術均獲成功,取得滿意效果。術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術后第一天復查頭部CT顯示硬膜下血腫大部分消失,2例血腫腔殘留少量水樣低密度影,2例血腫腔少量積氣,1例腦組織膨脹不滿意。未繼發(fā)顱內(nèi)血腫、腦脊液漏、顱內(nèi)感染、張力性氣顱等并發(fā)癥。隨訪3個月,無一例復發(fā)。結論 本方法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損傷小、療效確切、并發(fā)癥少。頭部打擊傷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上并不少見,傷后早期癥狀輕,甚至頭部CT陰性表現(xiàn),癥狀加重多發(fā)生在數(shù)周或數(shù)月之后,給患者的法醫(yī)鑒定帶來一定困難。頭部打擊史,結合頭部CT,以及臨床手術,給法醫(yī)鑒定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關鍵詞:慢性硬膜下血腫;打擊傷;鉆孔引流;法醫(yī)鑒定
頭部打擊傷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上并不少見,傷后早期癥狀輕,甚至頭部CT陰性表現(xiàn),癥狀加重多發(fā)生在數(shù)周或數(shù)月之后,給患者的法醫(yī)鑒定帶來一定困難。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約占顱內(nèi)血腫的10%,治療方法很多。CSDH的手術治療首選顱骨鉆孔引流術[1]。我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共手術治療頭部打擊傷引起的慢性硬膜下血腫10例,均采用顱骨鉆孔引流術,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10例頭部打擊傷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無精神、意識障礙;患者無其他伴隨性惡性腫瘤;患者無相關藥物禁忌癥;所有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患者心臟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患者伴有其他急慢性感染;患者伴有其他嚴重內(nèi)外科疾??;患者肝功能、腎功能、凝血機制有嚴重障礙;患者及家屬沒有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組男性9例,女性1例。年齡52~87歲,平均67歲。10例均有明確的頭部打擊史,病程3w~3月,4例有高血壓病史。臨床表現(xiàn):頭痛頭暈7例,肢體肌力減退5例,偏癱3例,智力減退5例,嗜睡3例,淺昏迷2例。10例患者全部行顱腦CT檢查,顯示顱骨內(nèi)板下方殘月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影,血腫量60~185ml,雙側血腫1例,單側血腫9例。中線結構無明顯移位3例,移位小于0.5cm2例,移位0.5~1.0cm3例,移位1.0~1.5cm3例,移位大于1.5cm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1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手術,定位在血腫最厚部位,采用單孔顱骨鉆孔,鉆孔后用咬骨鉗擴大骨孔,直徑約2.5~3cm,骨蠟止血,十字切開硬腦膜,緩慢放出陳舊積血,懸吊硬腦膜,將16號硅膠引流管緩慢置入血腫腔,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并且變換方向沖洗,沖洗液變清后,將引流管前端剪2個側孔置入血腫腔,引流管遠端潛行頭皮下,另口出頭皮,給予縫合固定。將血腫腔注滿生理鹽水,骨孔部位以人工硬腦膜封堵,逐層縫合頭皮。手術后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2 結果
10例患者手術均獲成功,取得滿意效果。術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術后第一天復查頭部CT顯示硬膜下血腫大部分消失,2例血腫腔殘留少量水樣低密度影,2例血腫腔少量積氣,1例腦組織膨脹不滿意。未繼發(fā)顱內(nèi)血腫、腦脊液漏、顱內(nèi)感染、張力性氣顱等并發(fā)癥。隨訪3個月,無一例復發(fā)。
3 討論
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約占顱內(nèi)血腫的10%,治療方法很多,CSDH的手術治療首選顱骨鉆孔引流術。慢性硬膜下血腫好發(fā)于老年人,患者多有明顯外傷史,其中打擊傷占有一定比例。老年人CSDH多合并有腦萎縮,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顱骨鉆孔引流術,損傷較小,方法簡單,患者容易接受,適合于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腫手術指征:①臨床出現(xiàn)高顱壓癥狀和體征,伴有或不伴有意識改變和大腦半球受壓體征;②CT 或MRI 掃描顯示單側或雙側硬膜下血腫厚度>10mm,單側血腫導致中線移位>10mm。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0例患者手術均獲成功,取得滿意效果。術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術后第1d復查頭部CT顯示硬膜下血腫大部分消失,2例血腫腔殘留少量水樣低密度影,2例血腫腔少量積氣,1例腦組織膨脹不滿意。未繼發(fā)顱內(nèi)血腫、腦脊液漏、顱內(nèi)感染、張力性氣顱等并發(fā)癥。隨訪3個月,無一例復發(fā)。筆者體會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手術關鍵在于顯露、止血、防止并發(fā)癥。手術當中,顱骨鉆孔后,用咬骨鉗擴大骨孔,能夠有效顯露和觀察血腫,利于懸吊硬腦膜,方便手術操作,方便沖洗,避免損傷腦組織,因為骨孔擴大后直徑一般不大于3cm,將來無須修補。關顱前向血腫腔注滿生理鹽水,有利于充分排氣,盡可能消滅死腔,能夠有效減少術后顱內(nèi)積氣,避免形成張力性氣顱。由于剪開硬腦膜前要電凝止血,關顱時硬腦膜很難嚴密縫合,加之引流管要置入血腫腔,術后容易出現(xiàn)腦脊液漏,給予人工硬腦膜覆蓋,能夠有效防止腦脊液漏并發(fā)癥。術中懸吊硬膜,能有效防止硬膜外血腫形成,血腫清除后,血腫腔壓力降低,血腫外壁硬膜與顱骨分離,撕裂顱骨與硬膜間的血管[2],術后容易形成硬膜外血腫。引流管潛行頭皮下出顱,利于切口嚴密縫合防止腦脊液漏,減少顱內(nèi)感染。
頭部打擊傷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上并不少見,傷后早期癥狀輕,甚至頭部CT陰性表現(xiàn),癥狀加重多發(fā)生在數(shù)周或數(shù)月之后,給患者的法醫(yī)鑒定帶來一定困難。頭部打擊史,結合頭部CT,以及臨床手術,給法醫(yī)鑒定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參考文獻:
[1]王樹軍,李春生.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8,13(7):445.
[2]張志杰,鄭鈞,徐偉.慢性硬膜下血腫的非手術治療探討[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6,22(8):463.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