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氯苯吡胺聯(lián)合999皮炎平治療接觸性皮炎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60例接觸性皮炎患者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采用999皮炎平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氯苯吡胺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療效。結果 治療組患者痊愈14例,顯效8例,好轉6例,無效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患者痊愈11例,顯效6例,好轉5例,無效8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療程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3d、7d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明顯降低,與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治療組患者出現(xiàn)1例輕微口感,1例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2例輕微口感,1例惡心,2例嗜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氯苯吡胺聯(lián)合999皮炎平治療接觸性皮炎療效確切,并且臨床用藥安全,值得在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接觸性皮炎;氯苯吡胺;皮炎平
接觸性皮炎是指皮膚接觸某種物質(zhì)后,局部發(fā)生紅斑、水腫、癢痛感,嚴重者可有水泡、鱗屑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發(fā)紅、皮膚干燥、鱗屑等癥狀,發(fā)作時總會伴隨皮膚瘙癢癥狀的出現(xiàn)。接觸性皮炎的發(fā)生有個體差異,過敏體質(zhì)患者容易發(fā)生[1]。本文作者結合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60例接觸性皮炎患者臨床資料,分析氯苯吡胺聯(lián)合999皮炎平治療接觸性皮炎療效,為臨床治療接觸性皮炎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60例接觸性皮炎患者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患者。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25~63歲,平均年齡(35.57±5.12)歲;病程1~5d,平均病程(2.15±0.81)d。治療組30例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29.21±7.37)歲;病程1~5d,平均病程(2.15±1.03)d。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臨床癥狀 患者均具有典型性皮損,接觸部位有境界清楚的紅斑、丘疹,局部皮膚腫脹,皮膚瘙癢,鱗屑、水泡、皮膚干燥等癥狀。
1.3方法
1.3.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外用999皮炎平,將其直接涂抹于患處,2~3次/d,病情嚴重或者慢性炎癥患者每天涂抹5~6次,連續(xù)涂抹1w,治療第3、7d后評價患者臨床癥狀,并記錄下不良反應[2]。
1.3.2治療組 治療組患者口服氯苯吡胺,兒童0.35mg/(kg·d),分3~4次服用;成人1次用量4mg,3次/d,連續(xù)服用1w,治療第3、7d后評價患者臨床癥狀,并記錄下不良反應。
1.4療效判定 ①痊愈:患者臨床皮疹、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結痂并脫落,皮膚恢復正常。顯效:皮膚潮紅明顯減輕,皮疹消退,創(chuàng)面明顯減小,皮膚糜爛部位恢復干燥;好轉:皮膚潮紅好轉,皮疹消退,創(chuàng)面縮小,皮膚糜爛部位還有少許滲出物。無效:皮膚潮紅無變化,皮疹、創(chuàng)面、皮膚糜爛部位無變化,甚至有加重的趨勢[3]。②臨床癥狀評分:瘙癢、燒灼感、丘疹、水皰、糜爛、結痂癥狀,分別分為無、輕、中、重4個級別,分別計分為0、2、4、6分,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4]。
1.5統(tǒng)計學分析 記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t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臨床療效判定 治療組患者痊愈14例,顯效8例,好轉6例,無效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患者痊愈11例,顯效6例,好轉5例,無效8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治療3d、7d臨床癥狀體征積分和治療療程對比 治療組治療療程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3d、7d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明顯降低,與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臨床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治療組患者出現(xiàn)1例輕微口感,1例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2例輕微口感,1例惡心,2例嗜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所謂接觸性皮炎是由于皮膚接觸到外界的某種物質(zhì)而發(fā)生的炎性反應,臨床中患者接觸部位通常會出現(xiàn)邊界清楚的水腫、丘疹、或者嚴重的皮損、濕疹,甚至會出現(xiàn)壞死。所以臨床應該及時給予治療和有效地處理。當前臨床對于接觸性皮疹尚無統(tǒng)一的治療標準,通常我們首先尋找病因,并且避免接觸刺激物質(zhì),同時給予針對性的治療[5]。通過分析研究,我們明確的接觸性皮炎在臨床中的特異性主要體現(xiàn)在患者一般均有過敏物質(zhì)或者刺激物接觸史,通常發(fā)病較急,皮損一般都發(fā)生在接觸位置,皮損境界較清楚?;颊呓佑|刺激物時間、面積以及機體的敏感性,均與患者皮損嚴重程度有密切的關系。
由此,臨床治療應該過程中對于病癥嚴重的患者可以適當口服糖皮質(zhì)類固醇,例如感染使用抗生素,局部可以涂抹潑尼松類軟膏或止癢藥水,對于出現(xiàn)皮損的應該避免致敏藥物的使用[6]。本文臨床治療采用氯苯吡胺聯(lián)合999皮炎平,999皮炎平的成分是醋酸地塞米松、樟腦、薄荷腦,具有抗炎、抗過敏的作用,外用可以緩解患者的臨床過敏癥狀,抑制結締組織的進一步增生,最大化的控制炎性的進一步滲出。而氯苯吡胺臨床治療,雖然可能會引起嗜睡、困倦、頭昏、乏力等不良反應,但是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停藥后會自行消失[6]。兩者藥物聯(lián)合應用,外敷內(nèi)服臨床效果理想。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33%,治療療程(6.45±2.11)d,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與對照組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氯苯吡胺聯(lián)合999皮炎平治療接觸性皮炎方法治療效果明顯,可以快速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
總之,臨床治療接觸性皮炎,應該積極尋找接觸源,并且停止接觸致敏源,然后再依據(jù)個體差異給予針對性的處理,外敷止癢藥物,口服過敏藥物,兩者聯(lián)合治療效果明顯,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并且用藥安全可靠,治療療程短,有效減輕了患者的痛苦,該方法可以作為治療接觸性皮炎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宗揚勇,朱愛娟,薛國勝,等.256例接觸性皮炎患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9(3):171-172.
[2]蔡海利.眼瞼接觸性皮炎31例治療體會[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15,30(5):480.
[3]張其鵬,黃慶忠.86例鎳接觸性皮炎臨床觀察[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13,14(4):256-258.
[4]邵金萍,湯潔,吳國華,等.146例化妝品接觸性皮炎病人發(fā)病情況分析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4,23(9):820.
[5]胡世林.呋喃西林溶液處方的改進及質(zhì)量控制[J].安徽醫(yī)藥,2013,7(2):94.
[6]樊德厚,王永利.中國藥物大會西藥卷[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490.
[7]邵金萍,湯潔,吳國華,等.146例化妝品接觸性皮炎病人發(fā)病情況分析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3,23(9):820.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