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社區(qū)治療中二甲雙胍的應用價值。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選取本社區(qū)2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均制定飲食、運動方案,對照組給予磺脲類藥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鹽酸二甲雙胍片,分別于治療前與治療12 w后評價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TG、TC、LDL均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HDL升高,且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經過12 w的治療達到了96.0%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3.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程度均可耐受。結論 在糖尿病患者的社區(qū)治療中應用二甲雙胍,不僅能有效控制血糖,還可以調節(jié)血脂,而且不良反應輕微,安全性高,療效顯著。
關鍵詞:糖尿病患者;社區(qū)治療;二甲雙胍;應用價值
作為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的主要臨床特征就是高血糖,而其原因則以胰島素分泌缺陷為主,患者如果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下,不僅會降低各種組織的功能,而且還會引起各種并發(fā)癥[1]。筆者探討了在社區(qū)治療中糖尿病患者應用二甲雙胍的臨床療效及價值,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社區(qū)2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均經實驗室檢查確診。觀察組100例,包括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齡45~86歲,平均(62.35±4.23)歲;病程1~15年,平均(4.38±1.17)年。對照組100例,包括男60例,女性40例;年齡45~85歲,平均(63.18±4.34)歲;病程1~14年,平均(4.35±1.15)年。兩組的基礎資料,如性別、年齡、病程等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對照組給予磺脲類藥物行對癥治療,觀察組在給予磺脲類藥物的同時聯(lián)用鹽酸二甲雙胍片治療,根據(jù)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由實驗室檢查測定)確定藥物劑量,第1 w為0.25 g/次。2次/d,每日對血糖進行監(jiān)測,如果未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則于第2 w時將劑量增加至1.0~1.5 mg/d,用藥時間為餐中或餐后30 min,最大劑量為2.0 g/d。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與治療12 w后檢測患者的血糖與血脂水平變化,血糖指標包括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血脂指標包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觀察患者用藥期間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統(tǒng)計發(fā)生率[2]。
1.4療效評價標準 以治療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的改善情況為依據(jù),判斷臨床療效:空腹血糖比治療前減少30%以上或降低至7 mmol/L以下的是顯效;空腹血糖比治療前減少10%~29%或降低至8.5 mmol/L以下的是有效;空腹血糖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的是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處理,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x±s)的方式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其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和χ2進行檢驗。若P<0.05,表示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的血糖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糖指標無顯著差異,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均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分別是(13.52±2.43)、(9.92±1.83)mmol/L,(8.85±1.53)%、(6.24±1.12)mmol/L;對照組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分別是(13.61±2.55)%、(9.85±1.93)mmol/L,(10.54±2.16)%、(8.14±1.32)mmol/L。
2.2兩組治療前后的血脂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脂指標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各項指標有所改善,觀察組的TG、TC、LDL均降低,治療前后分別是(3.63±1.08)mmol/L、(5.82±1.23)mmol/L、(2.92±1.12)mmol/L,(2.73±0.75)mmol/L、(4.89±1.12)mmol/L、(1.87±0.67)mmol/L,且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前后是(3.31±1.09)mmol/L、(5.84±1.25)mmol/L、(2.93±1.08)mmol/L,(3.18±0.98)mmol/L、(5.33±1.14)mmol/L、(2.45±0.76)mmol/L。觀察組HDL治療后(0.93±0.06)mmol/L,高于對照組(0.89±0.05)mmol/L,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采用藥物治療12 w后,觀察組患者顯效55例,有效41例,無效4例,達到了96.0%的總有效率,對照組患者顯效38例,有效45例,無效17例,達到了83.0%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兩組發(fā)生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用藥期間,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0%(18/100),觀察組出現(xiàn)味覺減退11例,惡心腹瀉1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0%,兩組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患者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均不嚴重,而且均可耐受。
3 討論
作為目前臨床上常見的內分泌紊亂性疾病,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遺傳易感性較強[3]。二甲雙胍在各醫(yī)院中是常用的糖尿病治療藥物,其能夠從多種途徑發(fā)揮作用。該藥物對胰島細胞的分泌無刺激作用,只會出現(xiàn)頭暈、腸道不適等輕微反應,具有價格低廉、效果顯著等優(yōu)點[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的血糖、血脂指標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TG、TC、LDL均降低,且明顯低于對照組,HDL升高,且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經過12 w的治療達到了96.0%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3.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程度均可耐受。說明在糖尿病患者的社區(qū)治療中應用二甲雙胍,不僅能有效控制血糖,還可以調節(jié)血脂,而且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曉暉,曾彩紅,饒亦良.二甲雙胍聯(lián)合維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應用價值[J].疑難病雜志,2013,(02):137-138.
[2]萬立新,申敏,蔣木蘭.探討社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二甲雙胍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J].中外醫(yī)療,2013,(15):24-25.
[3]李桂成,王玉霞.二甲雙胍治療社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25):31-32.
[4]嚴兆丹,胡菊萍,陶冬青,等.維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J].疑難病雜志,2014,(2):156-158.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