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現(xiàn)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導致截肢的手術也越來越多。特別是車禍的發(fā)生所導致的截肢手術十分普遍。因截肢多為突發(fā)事件,不僅造成肢體的疼痛不適,更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其精神、心理的創(chuàng)傷遠遠超過器官功能的損傷[1]。我科對2011~2012年12例不同部位的創(chuàng)傷截肢術患者進行了心理護理及跟蹤隨訪,效果明顯,現(xiàn)護理體會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2例患者,小兒3例,成人8例,老年人1例。上肢3例,下肢9例。男性8例,女性4例。醫(yī)護人員通過對其進行及時、耐心、長期的心理護理,指導患者配合治療,減輕心理壓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均治愈出院。
2 心理分析
2.1自我形象紊亂 截肢后造成外形上的缺陷和遺憾,特別是女性,尤其注重外在的眼光,變得敏感,情緒低落。
2.2社會適應能力改變 截肢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人際關系改變、經(jīng)濟負擔加重、社會活動受到影響,導致嚴重心理失衡。
2.3悲觀心理
2.3.1術前截肢多為突發(fā)事件,瞬間意外改變了患者日常生活。當軀體活動突然障礙時,便會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2]?;颊咭騽?chuàng)傷后疼痛,擔心截肢而產(chǎn)生一系列緊張、焦慮心理。小兒家屬會因為沒有看管好孩子,擔心影響孩子將來而自責、悔恨。
2.3.2術后當患者親歷自己的肢體已被截除的殘酷事實時,會產(chǎn)生強烈的缺陷感及自我價值喪失感,害怕被親人朋友遺棄,表現(xiàn)為自卑、煩躁、悲觀、絕望。
3 護理措施
3.1疼痛護理 創(chuàng)傷初期及手術后都會為患者帶來疼痛,保持病房安靜,保持床單位整潔干凈,保持房間通風,燈光柔和,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能為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不適感。醫(yī)護人員要定時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傾聽主訴,了解疼痛的性質(zhì)、程度,適當聽聽音樂,轉移注意力,讓患者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對于傷口疼痛可遵醫(yī)囑適當使用鎮(zhèn)痛藥物,減輕身體上的痛苦。大多數(shù)患者術后相當一段時間內(nèi)有已經(jīng)切除的肢體依然存在著虛幻的感覺,稱為幻肢覺;幻肢痛多為持續(xù)性疼痛,以夜間為甚,少有劇烈疼痛,多不主張使用鎮(zhèn)痛藥物治療[3]。心理治療是預防幻肢痛的有效方法。護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心,向患者講解疼痛的機制,幫助提高疼痛閾值,減輕心理負擔[4]。
3.2術前心理護理 首先要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讓家屬配合我們,鼓勵患者,讓患者感受家的溫暖,感受到即使身體殘缺也一樣受重視,從而得到患者的信任。告知患者延期治療的危害性,截肢的必要性及良好預后,介紹手術方案及術后裝配假肢的康復意義,讓患者了解裝配假肢后生活一樣可以自理,樹立患者重回社會、回歸生活的勇氣。將一些成功的類似案例講給患者聽,讓患者做好手術的心理準備。
3.3術后心理護理 術后大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截肢的事實,本組7例患者出現(xiàn)哭泣不止、情緒低落的現(xiàn)象,護士要主動與患者溝通,在交談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刺激性語言,不厭其煩地安慰鼓勵患者。依賴性是一種可得性行為反應模式,患者對康復計劃不感興趣,對自身健康不負責任,應通過緩慢行為強化過程,防止和克服依賴性的形成。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殘端傷口恢復良好,即無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疼痛減輕時,鼓勵患者起床活動,進行功能鍛煉。上肢截肢者,應做單手日常生活活動訓練,一般術后24 h就可坐起或離床,尤其是失去慣用一側手臂者,耐心指導患者逐漸適應健側手臂;下肢截肢者,術后要進行對側下肢、兩側上肢和肩胛肌的漸進性抗阻訓練,術后24 h在床上訓練,1 w后下地穿一種帶氣囊的臨時假肢,練習行走,不能等疼痛消除后或切口愈合后再開始,否則肌肉萎縮,不利于假肢的安裝。小兒患者尚未成年,如不精心呵護,截肢將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嚴重瘡疤,父母應該充分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不離不棄,護士更應該無微不至,用一顆帶有母愛的心去照料患者,幫助其進行后期康復訓練[5-6]。
4 結果
在醫(yī)學領域中引起心理沖突的最大問題莫過于“生與死”、“美與丑”的矛盾。在這些矛盾面前,如何不斷幫助患者轉化因不幸事件造成的負性,使抑郁、恐懼、悲觀絕望的負性心理轉化為對生存的欲望,對社會、對家庭的眷戀的正性心理,是每個責任護士做好心理護理的關鍵[7]。12例截肢患者由于在手術前后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減輕了不易于身心健康惡毒負性心理,及時糾正了患者悲觀、抑郁等負面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均未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縮短了住院時間,更提高了服務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車向陽,王俊清.臨床護理中的壓力與適應[J].中華醫(yī)學研究雜志,2003,3(2):85.
[2]滕亞琴.截肢手術患者的心理反應與護理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6):53-54.
[3]李小妹,方國芬.護理概論[M].西安:陜西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2:75.
[4]馬建英,劉晶琳.對疼痛的心理護理[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6(6):17.
[5]張艷秋.一例毀容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6,7:404.
[6]Nasser Janmohammadi,Ali Bijani.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Extremity Traumatic Amputation In Babol,North of Iran[J].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08,5(2).
[7]Majid Moini,Mohammad R Rasouli,Ali Khaji.Patterns of extremity traumas leading to amputation in lran:results of Iranian National Trauma Project[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英文版),2009,12(2):77-80.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