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惡性青光眼的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惡性青光眼患者4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40例患者均為單眼發(fā)病,共40眼。結果 治療情況:20例患者采用藥物治療,10例患者采用玻璃體水囊抽吸+前房成形術進行治療,7例患者采用玻璃體水囊抽吸+前房成形+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進行治療,3例患者采用前部玻璃體切除+后囊膜切開術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在術后均眼壓下降,前房恢復,與治療前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術中及術后不良反應:只有2例患者在抽吸后發(fā)生少量玻璃體出血,經藥物治療之后玻璃體出血吸收。結論 惡性青光眼患者應及早治療,循序漸進的治療方式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使患者盡快恢復前房及降低眼壓。
關鍵詞:惡性青光眼;治療;效果
惡性青光眼是一種眼科疾病,其發(fā)病特點為術后眼壓升高,前房明顯變淺,部分患者甚至有前房消失的臨床表現(xiàn)[1]。患者發(fā)病時間多為術后數(shù)小時或者術后數(shù)日,部分患者的發(fā)病時間為術后數(shù)月。惡性青光眼的致病原因較多,眼睛的生理性改變、解剖結構上正常范圍內的變異及遺傳上的缺陷是導致惡性青光眼的內因,而情緒激素、點散瞳凍結則是誘發(fā)惡性青光眼的外因。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與成熟,惡性青光眼的治療手段也變得豐富多樣,比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我院為提高惡性青光眼的治療效果,特選取了40例(40眼)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展開探討,重點分析惡性青光眼的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惡性青光眼患者4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40例患者均為單眼發(fā)病,共40眼。本次研究中有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年齡為20~78歲,平均年齡(28.47±4.62)歲;左眼18例,右眼22例;治療前眼壓23~43 mmHg,眼軸長18.30~24.54 mm。發(fā)病時機:小梁切除術后23例,青光眼引流閥術后10例,青光眼引流釘術后7例。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20例患者采用藥物治療,方法為:①給予患者睫狀肌麻痹劑。托品酰胺滴眼液4次/d,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3次/d;視患者的情況給予其混合散瞳劑球結膜下注射,混合散瞳劑的組成為0.2 ml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1 ml腎上腺素注射液+1 mg地塞米松注射液[2];②給予患者糖皮質激素。每晚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次,使用醋酸潑尼松龍滴眼液4次/d;③給予患者局部降眼壓藥物。使用鹽酸卡替洛爾滴眼液2次/d,使用酒石酸溴莫尼定3次/d[3];④全身應用藥物。給患者注射250 ml20%甘露醇注射液,40 min滴完;給予患者醋甲唑胺口服治療,50 mg/次,每12h 1次。
20例患者行手術治療,手術指征為:經藥物治療2~3 d之后患者的前房變淺仍然沒有發(fā)生好轉,眼壓在28 mmHg以上。具體手術治療情況如下:①10例患者采用玻璃體水囊抽吸+前房成形術進行治療,方法為:給予患者4 g/L奧布卡因以做表面麻醉;剪開球結膜,使用20號刀將角膜切開以進入玻璃體腔,沿著視乳頭方向前后擴大切口,直至切口長度達到3 mm;向視乳頭方向刺入18號針,使其進入玻璃體腔,深度約為12 mm,并在距離針尖12 mm處做一個標記,當針的插入深度達到12 mm時,活動針尖,使玻璃體和玻璃膜內的針尖活動通道變寬,從而便于液體從針內排出;吸出1~1.5 ml液體,如果吸出較為困難,則采用抽吸法進行抽吸;在顳側透明膠膜處做一個切口,經切口注入黏彈劑,使前房成形;最后指測眼壓Tn[4];②7例患者采用玻璃體水囊抽吸+前房成形+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進行治療,方法為:采用與①相同的玻璃體水囊抽吸法將玻璃體腔內的液體吸出,之后在2:00位做一個透明膠膜側切口,再在前房注入黏彈劑以形成前房;最后,對瞳孔后粘連、房角粘連進行分離,并使用撕囊鑷做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直徑約為5.5 mm,超聲乳化晶狀體核,并將參與的皮質清除干凈,將人工晶狀體植入,結束手術;③3例患者采用前部玻璃體切除+后囊膜切開術進行治療:使用25G帶套管穿刺刀在10:00位角膜緣后3.5 mm處做穿刺,進入眼內,并將穿刺刀保留。之后,在顯微鏡下使用玻璃體切除頭將玻璃體前部切除,再將后囊膜切開,使后囊膜形成一個直徑為3 mm的孔洞[5]。
1.3療效判定 治愈:在不用藥的前提下患者的眼壓在21 mmHg以下,前房深度恢復正常。
1.4觀察指標 檢查患者治療前后的最佳矯正視力,并做眼壓測量、眼軸測量、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
1.5統(tǒng)計學分析 患者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結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2.2視力、眼壓、前房深度的改變情況 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療前后的最佳矯正視力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治療后,患者的眼壓明顯低于治療前,前房深度明顯大于治療前,比較結果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1。
2.3不良反應 只有2例患者在抽吸后發(fā)生少量玻璃體出血,經藥物治療之后玻璃體出血吸收。
3 討論
惡性青光眼是一種對患者視力損害極大,對眼球結構破壞極大的眼科疾病類型,如果沒有及時加以治療,則患者病情迅速進展,最終會導致失明。隨著眼科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惡性青光眼的臨床治療也有了更多的理論與技術的支持,各種治療方式在臨床治療中得到應用。其中,手術治療是比較常用的治療方式,然而過激的手術治療不但不能發(fā)揮良好的治療效果,而且還會給患者帶來手術創(chuàng)傷,導致其術后的恢復更為困難。因此,惡性青光眼的臨床治療需謹慎。本次研究對惡性青光眼的治療做了詳細的分析,并運用循序漸進的治療理念來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結果表明,所有患者均獲得痊愈,視力沒有受到影響,眼壓大大降低,前房軸深大大增加,并且還沒有出現(xiàn)較嚴重的不良反應。這就提示,惡性青光眼患者在得到確診之后,應首選藥物治療方式,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再選擇手術治療。之所以提倡藥物治療,乃是因為藥物治療能夠減少炎癥反應、避免身體創(chuàng)傷以及節(jié)省治療費用。而一些藥物治療后2~3 d前房及眼壓仍沒有明顯改善的患者,則應積極采用手術治療,且術者一定要做好玻璃體水囊的抽吸操作,保證抽吸干凈。
綜上,惡性青光眼患者應及早治療,循序漸進的治療方式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使患者盡快恢復前房及降低眼壓。
參考文獻:
[1]韓麗梅,郭文兵. 惡性青光眼的臨床診斷及治療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33(20):192-193.
[2]何忠斌. 改良后鞏膜切除術治療惡性青光眼效果觀察[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7(11):120-121.
[3]徐春光,肖詠梅 等. 聯(lián)合前段玻璃體切除術治療惡性青光眼21例的臨床分析[J]. 西南國防醫(yī)藥,2013,37(10):1094-1095.
[4]黃志堅,張文強 等. 優(yōu)化惡性青光眼治療方法[J]. 國際眼科雜志,2015,12(01):142-143.
[5]雷建平. 26例惡性青光眼臨床治療回顧分析[J]. 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5,11(06):160-162.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