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綜合觀察護理路徑應用于肝硬化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臨床資料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均為4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法,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護理路徑干預方法。結果 護理后,實驗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護理路徑應用于肝硬化護理中的效果較為顯著。
關鍵詞:護理路徑;應用;肝硬化護理;臨床效果
肝硬化疾病是一種臨床常見慢性疾病,在我國大多數肝硬化患者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與病毒性肝硬化患者[1]。本文觀察了護理路徑應用于肝硬化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臨床資料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均為4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曉情況下參與本次實驗研究,所有患者均經過實驗室檢查以及內鏡檢查等確診為肝硬化者。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中有2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該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0.11±4.22)歲,平均體質量為(69.52±20.12)kg,平均病程時間為(3.25±1.36)年;文化程度:15例??埔约皩?埔陨?、25例高中以及高中以下。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護理路徑干預方法,實驗組中有27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該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1.02±4.39)歲,平均體質量為(70.11±20.05)kg,平均病程時間為(3.45±1.25)年;文化程度:14例??埔约皩?埔陨?、26例高中以及高中以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基礎護理;②基本病情觀察護理;③合理用藥護理;④飲食護理;⑤心理護理。在基礎護理階段中,護理工作人員應該預防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對長期臥床的肝硬化患者需要注重其口腔清潔以及被褥的更換;在病情觀察階段,護理工作者應該嚴密觀察患者的嘔吐物與大便顏色、形狀等,倘若患者出現嗜睡以及昏迷等癥狀時需要立即報告醫(yī)生;在合理用藥階段,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在飲食護理階段,護理工作人員應該為肝硬化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譜,幫助患者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及時的排除新陳代謝物,讓患者能夠多食牛奶、魚類以及蔬菜水果類的食物;在心理護理階段,護理工作人員應該密切注意自己的行為方式,以最為親切的舉動來回答患者的疑問,降低患者的抑郁與焦慮情緒。
1.2.2實驗組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方法,實驗組患者在住院之后,由責任護士以及床位醫(yī)師等對肝硬化患者的情況進行具體評估;基于此,制動有針對性地臨床護理計劃,責任護士長根據肝硬化患者的具體病情作出適當調整,具體實施步驟如下:①在肝硬化患者住院的第1 d就通過合理的溝通了解肝硬化患者的基本病情、心理狀態(tài)等,提高護患以及醫(yī)患關系;②在肝硬化患者入院后的治療期間內,由護理工作人員詳細向患者駕駛臨床路徑的基本內容,尤其要向肝硬化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講述飲食、用藥以及休息的重要性,讓患者能夠充分重視自身的病情,讓患者的家屬也能夠按照醫(yī)囑幫助患者早日康復;③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恢復狀況等,適當的調整臨床護理計劃表。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肝功能指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血清白蛋白)變化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實驗組護理前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血清白蛋白等指標參數分別為(104.12±36.85)U/L、(105.11±55.03)U/L、(32.65±11.05)μmol/L、(27.66±3.10)g/L,對照組護理前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血清白蛋白等指標參數分別為(105.33±35.89)U/L、(106.30±55.54)U/L、(33.01±11.63)μmol/L、(26.85±4.03)g/L,兩組患者護理前肝功能指標變化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后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血清白蛋白等指標參數分別為(55.18±22.33)U/L、(63.01±21.65)U/L、(20.36±5.84)μmol/L、(43.39±4.52)g/L,對照組分別各項肝功能指標參數分別為(73.11±28.03)U/L、(77.14±33.39)U/L、(30.18±6.95)μmol/L、(32.67±4.28)g/L,實驗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早期肝硬化疾病患者無顯著臨床特征,后期以肝功能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2-3]。肝硬化疾病給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本文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常規(guī)護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法仍然存在不足,即未從肝硬化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采取的是大眾固定的護理模式,并未針對肝硬化患者的具體個性進行針對性地護理。實驗組所使用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方法則有效避免了上述缺陷,從肝硬化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肝硬化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生理問題等進行針對性地護理,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玉榮,王蓉.護理路徑應用于肝硬化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1(32):259-259,260.
[2]姜偉.臨床護理路徑對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的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3):1838-1839.
[3]曾憲藍,肖長嬌,陳春花,等.臨床護理路徑在6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13(11):151-152.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