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琥珀酸亞鐵與硫酸亞鐵在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中的臨床療效差異。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小兒缺鐵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3例。兩組患兒分別給予不同鐵劑治療,對照組給予硫酸亞鐵藥物治療,觀察組給予琥珀酸亞鐵藥物治療,治療結(jié)束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血液學指標改善情況。結(jié)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41,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清鐵蛋白與血紅蛋白指標值均明顯升高,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明顯,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7%)明顯低于對照組(2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98,P<0.05)。結(jié)論 琥珀酸亞鐵與硫酸亞鐵比較,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效果更好,不良反應少,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guān)鍵詞:琥珀酸亞鐵;硫酸亞鐵;小兒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常見疾病,是由于未能及時攝入鐵、蛋白質(zhì)、維C含量豐富的食物或者少部分人對鐵元素的吸收不良,使機體內(nèi)鐵元素無法正常滿足紅細胞正常生成,血紅蛋白合成顯著減少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容易造成患兒營養(yǎng)不良、智力發(fā)育遲緩、免疫力低下等癥狀[1]。小兒貧血治療從兩方面入手,①多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②服用鐵劑以補充鐵元素。本研究對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兒缺鐵性貧血患者86例,經(jīng)分組后分別給予硫酸亞鐵與琥珀酸亞鐵治療,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小兒缺鐵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3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3.2±1.4)歲;病程1~5個月;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3.2±1.6)歲;病程1.5~4個月。排除嚴重心肺疾病、血液類疾病患者。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硫酸亞鐵口服治療,300 mg/片,鐵元素含量為54 mg/片,1片/次,1次/d,持續(xù)治療8 w,用藥期間盡量避免同時服用維生素類制劑。觀察組患兒采用琥珀酸亞鐵口服治療,100 mg/片,1次/d,1片/次,鐵元素含量為35 mg/片,持續(xù)治療8 w,鼓勵患兒多食用瘦肉、動物肝臟含鐵元素較為豐富的食物。用藥過程中嚴密監(jiān)測患兒的病情及藥物不良反應。
1.3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兒貧血癥狀均明顯改善或全部消失,血液學指標檢測顯示血紅蛋白量≥120 g/L;有效:患兒的貧血癥狀部分改善,血液學指標檢測顯示血紅蛋白含量<120 g/L,無效:患兒的貧血癥狀無好轉(zhuǎn),血清指標檢測無變化[2]。
1.4檢測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檢測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等血液學相關(guān)指標水平,記錄并比較不良反應。
1.5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43例患兒顯效13例,有效2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達93.0%;對照組43例患兒顯效12例,有效19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達72.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41,P<0.05)。
2.2血液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血紅蛋白為(94.2±6.4)g/L,治療后為(126.2±12.3)g/L,對照組治療前血紅蛋白為(93.9±7.2)g/L,治療后為(116.5±10.1)g/L;觀察組治療前血清鐵蛋白為(11.6±3.7)ug/L,治療后為(36.8±9.2)ug/L,對照組治療前血清鐵蛋白為(11.6±3.9)ug/L,治療后為(30.7±8.9)ug/L;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均明顯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不良反應 觀察組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1例、上腹痛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 4.7%。對照組出現(xiàn)上腹痛3例,惡心嘔吐4例,食欲減退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3%,從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98,P<0.05)。
3討論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常發(fā)的一種血液疾病,小兒生長發(fā)育中對鐵元素需求很大,而單純的食物攝取往往不夠,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鐵是紅細胞合成的必需物質(zhì),缺鐵性貧血對血液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著不利的影響,嚴重威脅小兒身體健康。小兒缺鐵性貧血的早期診斷僅憑患兒的臨床癥狀很難準確得出。硫酸亞鐵作為一種無機鹽類可溶性化合物經(jīng)人體吸收后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缺鐵性貧血癥狀,但是也存在一定副作用,其對胃腸道刺激較大。琥珀酸亞鐵是一種有著非常高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的有機鐵鹽,與硫酸亞鐵不同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小,并且口服后在胃酸中會緩慢釋放分解出琥珠,這一產(chǎn)物會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過程,提高了鐵離子的吸收率。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另外琥珀酸亞鐵在口感上避免了金屬異味,容易為患兒所接受,目前在臨床上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效果已經(jīng)得到充分肯定。小兒缺鐵性貧血一方面需要用藥補充鐵元素另一方面也需要多食用豬肝、牛肉、雞肝、大豆、黑木耳、蛋黃等鐵含量高的食物。
參考文獻:
[1]申桂芝,王麗燕.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液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臨床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4,26(9):110-111.
[2]金明衛(wèi),安琪,方代華.多種鐵劑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4,43(8):164-166.
[3]安森亮.琥珀酸亞鐵和硫酸亞鐵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療效比較[J].醫(yī)學綜述,2015,21(3):550-552.
[4]秦瑞娟,卞慶素,李海瑩.琥珀酸亞鐵片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60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2014,14(2):30-31.
[5]Cao GY,Li KX,Jin PF,et al.Compar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ferrous succinate tablet formulations without correction for baseline circadian changes in iron concentration in healthy chinese male subjects:a single-dose,randomized,2-period crossover study[J].Clin Ther,2011,33(12): 2054-2059.
[6]徐清.琥珀酸亞鐵治療缺鐵性貧血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1):1465-1466.
[7]熊英,鄒典定,宋桂英.琥珀酸亞鐵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療效觀察[J].重慶醫(yī)學,2004,33(6):913-914.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