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對50例重癥手足口病臨床觀察,探討干擾素霧化對照利巴韋林噴霧劑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月住院重癥手足口病患兒50例,依據(jù)自愿原則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25例和對照組25例,觀察組給予干擾素霧化進行治療,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噴霧劑進行治療,對兩組患兒治療的臨床療效以進行比較分析。結(jié)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退熱時間為(1.06±0.27)d、皮疹消退時間為(2.78±0.69)d、口腔潰瘍消退時間為(2.94±0.53)d;對照組治療后退熱時間為(2.13±0.11)d、皮疹消退時間為(4.29±0.37)d、口腔潰瘍消退時間為(4.84±0.57)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干擾素霧化治療重癥手足口病臨床效率顯著提高,明顯優(yōu)于利巴韋林噴霧劑治療重癥手足口病,不良反應(yīng)和病發(fā)癥情況較少,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guān)鍵詞:干擾素;利巴韋林;重癥手足口??;臨床效果
手足口病的患兒主要集中在<6歲的嬰幼兒,其中以3歲左右的嬰幼兒為主要患病人群,是一種常見的感染病,近年多為EV71感染所致,目前仍為我國丙類法定傳染病。手足口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口腔潰瘍、皮膚皰疹等癥狀,嚴重者出現(xiàn)肺水腫、麻痹、休克等情況,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往往出現(xiàn)生命危險,嚴重者可導(dǎo)致死亡[1-2]。本研究擬對本院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抗病毒療效分析研究,以期獲得更多更好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并診斷為重癥手足口病患兒50例,依據(jù)自愿原則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25例和對照組25例,觀察組給予干擾素霧化進行治療,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噴霧劑進行治療。其中觀察組患兒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齡在3~8歲,平均年齡(2.2±0.4)歲,患病病程為1~10 d,平均患病病程為(4.7±1.3)d;對照組患兒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在1~7歲,平均年齡(3.2±0.7)歲,患病病程為2~15 d,平均患病病程為(6.9±1.2)d。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患病病程等方面進行對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治療方法 所有對照組患兒均采用利巴韋林噴霧劑治療,3次/d,咽喉2噴/次,連續(xù)使用3 d,同時依據(jù)重癥手足口病診療指南予以基礎(chǔ)治療。
1.2.2觀察組治療方法 所有觀察組患兒均采用干擾素霧化治療,干擾素霧化每天兩次, 20萬U/kg/次,連續(xù)3 d,同時依據(jù)重癥手足口病診療指南予以基礎(chǔ)治療。
1.3療效判定
1.3.1觀察指標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數(shù)]×100%
1.3.2判定方法 顯效:治療3 d時患兒發(fā)熱、皮疹、口腔潰瘍完全痊愈,沒有其他并發(fā)癥。有效:治療3 d時患兒發(fā)熱、皮疹、口腔潰瘍明顯好轉(zhuǎn),沒有其他并發(fā)癥。無效:治療3 d時患兒發(fā)熱、皮疹、口腔潰瘍加重,出現(xiàn)其他并發(fā)癥。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對本文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計量資料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患兒總有效率為7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觀察組治療后退熱時間為(1.06±0.27)d、皮疹消退時間為(2.78±0.69)d、口腔潰瘍消退時間為(2.94±0.53)d;對照組治療后退熱時間為(2.13±0.11)d、皮疹消退時間為(4.29±0.37)d、口腔潰瘍消退時間為(4.84±0.57)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fā)病率最高。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shù)病例可出現(xiàn)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huán)障礙等。大量研究證實重癥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為腦干腦炎及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3-4]。我國也相繼發(fā)布了多版手足口病防治指南,但是對于手足口病抗病毒治療目前尚無定論。
干擾素是在病毒感染后機體細胞產(chǎn)生的一種抗病毒的糖蛋白,是廣譜抗病毒物質(zhì),能抑制多種DNA病毒的生長繁殖而不影響正常細胞的功能。利巴韋林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等,是廣譜強效的抗病毒藥物。本研究通過對50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抗病毒治療觀察,顯示干擾素霧化治療可以明顯提高療效,無論從退熱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利巴韋林噴霧劑治療,干擾素霧化能夠有效治療重癥手足口病,值得廣泛推廣[5]。另外,本研究50例病例均為EV71感染,但未做血清分型,故本文未做詳細說明,有待后續(xù)病毒學分析研究后進一步報導(dǎo)。
參考文獻:
[1]傅俊建,胡磊,趙艾紅,等.大劑量人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輔治小兒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10):77-78.
[2]李向陽,何江玲,黃巧新.干擾素聯(lián)合喜炎平治療重癥手足口病并發(fā)病毒性腦炎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2012,39(21):5572-5573.
[3]Kaminska K,Martinetti G,Lucchini R,et al.Coxsackievirus A6 andHand,F(xiàn)oot and Mouth Disease:Three Case Reports of Familial Child-to-Immunocompetent Adult Transmission and a Literature Review[J].Case Reports in Dermatology,2013,5(2):203-209.
[4]戰(zhàn)寒秋,劉慧,孫娜.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的合理性分析[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5,13(5):51-52.
[5]吳立成.利巴韋林聯(lián)合喜炎平治療兒童重癥手足口病并發(fā)病毒性腦炎的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1):58-59.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