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腸術是臨床護理重要措施之一,是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運用合理的教學設計,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是值得我們不斷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灌腸術;教學設計;護理
灌腸術是臨床護理重要措施之一,是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能否全面理解灌腸理論、深刻領悟灌腸要領、靈活掌握灌腸技巧、熟練運用灌腸技術,是衡量護士水平的重要指標。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講授時間長,學生感覺內容多,掌握難度大,因此學習興趣較差,學習效果欠佳。筆者對灌腸術的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設計,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 案例導入
1.1方法 先給出一個案例,再結合案例提問,導入新課。案例:某鋼鐵廠一名工人,男,47歲,在高溫環(huán)境下連續(xù)工作6小時,主訴: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出汗減少,經(jīng)檢查:面色潮紅,T41.5℃,P112次/min,R26次/min,診斷為中暑。問題:①患者現(xiàn)在的護理問題是什么?②如果遵醫(yī)囑給予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腸,護士應選用什么灌腸液?如何完成此項操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2討論 應用案例導入可以達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復習了前面的教學內容,又啟發(fā)了學生思考本次課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接下來帶著問題去學習。同時,案例的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2 理論講授,采用對比式圖表教學法
2.1方法 講授內容:大量不保留灌腸法、小量不保留灌腸法及保留灌腸法三種灌腸法的目的、溶液、操作要點(灌腸桶液面與肛門的距離、肛管插入長度、灌腸液保留時間)、注意事項。教學方法:采用對比式圖表教學法。將三種灌腸法融合在一起講,進行對比,用一個圖表呈現(xiàn)教學內容,直觀、明了、重點突出。講授過程:老師先講解大量不保留灌腸的目的、所需的溶液、具體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在此基礎上,再請學生列出小量不保留灌腸法及保留灌腸法的目的、所需的溶液、具體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完成圖表,呈現(xiàn)講授內容。最后,將三種灌腸法的內容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2.2討論 ①對比式圖表教學省略了相同的講授內容,縮短了講授時間,可留出一點時間供學生提問,老師當堂解答,及時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所學知識,避免遺留問題疊加。②對比式圖表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成為加工知識的主體,使學生都能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討論,勇于提出疑問及自己的觀點,使課堂氣氛活躍。③對比式圖表教學法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讓學生掌握了一種新的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學習效果明顯提高。由此可見,對比式圖表教學法,縮短了授課時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效果;同時,還為提高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和護理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技能操作,采用探究式教學法
3.1方法 灌腸技能操作教學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在探究式教學中,老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fā)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xiàn)新事物[1]。具體流程為:分析討論--初次情景模擬--再討論--再次情景模擬--學生練習--課堂總結?;舅悸窞椋鹤寣W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先明確任務,再結合案例,通過討論、演示、再討論及再演示,設計出科學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單單是“組織者”和“管理者”,最重要地是必須恰當?shù)匕缪莺谩耙龑д摺钡慕巧?/p>
3.2討論
3.2.1常規(guī)操作教學模式簡單,即“先老師示教,再學生練習”。采用常規(guī)模式教學時,由于學生被動學習,機械模仿,易導致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
3.2.2探索式教學法打破教學常規(guī),有著突出的優(yōu)缺點。其缺點是:比較耗時,課堂控制難度增大,實施存在一定的難度,比如:對學生要求較高,老師必須思慮周全,引導到位,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過多牽引。其優(yōu)點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思維和能力。但灌腸操作屬于清潔操作,流程簡單,風險性小,易于掌握,尤其是大專及以上層次的教學中可以大膽使用探索式教學法[2]。
4 運用心理調查結果,融入心理護理與人文關懷
4.1方法 通過臨床調查發(fā)現(xiàn),需要灌腸的患者大多都會產(chǎn)生一些心理顧慮,比如是否會暴露隱私,是否能憋住。在教材內容講解結束后,老師把關于灌腸患者的心理調查結果分享給學生,啟發(fā)學生思考患者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
4.2討論 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是“生理-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在這種模式的指導下,護理工作采用整體護理模式,旨在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高質量的護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不僅要滿足患者的生理需要,還要關注其心理和社會需要。插入灌腸患者心理調查,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讓學生充分認識灌腸患者心理,樹立心理護理意識; 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心理護理能力; 培養(yǎng)學生人為關懷意識;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在工作中通過臨床調查這種方式,去更好地了解患者。心理護理和人文關懷是整體護理工作中重要內容,有利于促進患者健康,有利于增進護患關系,緩解醫(yī)患矛盾。
綜上所述,筆者結合同行教學經(jīng)驗和自身教學實踐,將灌腸法的教學設計為:案例導入→應用對比式圖表教學法進行理論講授→應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技能操作講練→運用心理調查結果,融入心理護理與人文關懷。通過教學實踐的反復檢驗,應用此教學設計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結合教學內容,準確分析教學對象,選取正確教學方法,進行合理教學設計,已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應該是教學的核心,教師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王曉玲.靜脈輸液操作教學體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26(15):73-74.
[2]嚴亞寧,楊孜.淺談灌腸法在護理教學方法上的改進[J].基礎醫(yī)學論壇,2010,14(33):1040-1041.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