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
陜西省公辦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現狀及改進措施
張璐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陜西咸陽 712046)
公辦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是新時期高校管理研究的重要課題與內容之一。本文以陜西省為例,在討論了陜西省公辦院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議與措施。
公辦高校;經濟責任審計;高校管理
2010年 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中辦發(fā)[2010]32號,以下簡稱兩辦《規(guī)定》),標志著我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國高等院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經過了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诖耍疚囊躁兾魇」k高校為例,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陜西省公辦高等院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對53所陜西省省屬公辦高校發(fā)放問卷,收回有效問卷共42份,收回問卷有效率為80%。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提出改善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對策提供理論基礎。
1.1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不夠健全,相關配套措施滯后
在制定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方面,陜西省省屬公辦高校中,有92%的本科高校已制定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相關文件,而在??圃盒V?,只占到了30%。在本科院校中,絕大多數高校都已制定了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文件,這些文件對學校院系所及主要行政職能部門行政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做出了相關規(guī)定,但對經濟責任評價未做出具體規(guī)定,缺乏可操作性。
1.2部分高校未獨立設置內審機構,審計獨立性不強
獨立設置內審機構是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尤其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有效運行的基本保證。陜西省公辦高校中,仍有16%的本科高校未設立獨立的內審機構,而根據《陜西省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實施辦法》(陜教審 [2012]1號)文件的有關規(guī)定,省屬本科高校應設置獨立的內審機構,配備審計人員,開展高校內審工作。在??圃盒V?,只有12%的高校設立了獨立的審計機構。未設置獨立內部審計機構的高校,大多數是與紀委監(jiān)察室合署辦公。
1.3經濟責任審計任務繁重,審計力量相對不足
隨著高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內審機構的監(jiān)督服務職能也不斷延伸,除了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外,還要開展財務收支、專項經費、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審計等,任務繁多。陜西省公辦高校中,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內審人員數量集中在3-5人,大部分??圃盒葘徣藛T數量都在3人以下。由此可以看出,繁重的內審任務與審計力量相對不足的矛盾較為突出,嚴重影響了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效果,制約了經濟責任審計有序、順利開展。
2.1完善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建設
高等院校應根據兩辦《規(guī)定》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建立健全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完善可操作的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實施辦法,對審計對象、審計內容、審計方法、審計評價及審計結果的運用做出詳細具體的規(guī)定,同時建立相應的配套機制,促進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良性循環(huán)。
2.2加強對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認識,強化審計意識
高校開展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jiān)督,促進廉潔自律,更好地履行工作職責的重要舉措。高校經濟責任審計不同于一般的常規(guī)審計,它的涉及面較廣,審計難度較大,需要多個部門的密切配合,因此,審計的獨立性是實現審計過程公平公正,營造良好的審計氛圍和環(huán)境的重要保證。
2.3建立健全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
按照兩辦《規(guī)定》的有關要求,高等院校應建立健全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部門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相應的職責、分工,定期召開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使各部門在經濟責任審計計劃階段、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實施階段、審計報告階段等審計全過程中真正發(fā)揮其作用,并使經濟責任聯席會議真正成為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協調的平臺,建立長效機制。
2.4提高審計人員職業(yè)素質,強化風險意識
具有一支職業(yè)素質過硬的審計人員隊伍,是提高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一是通過與兄弟院校交流學習,吸取經驗,不斷提
主要參考文獻
[1]郭靜.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研究[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13.
[2]袁芳敏.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現狀、問題及改進措施[J].財政監(jiān)督,2015(6).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7.016
F239.45
A
1673-0194(2016)17-0042-02
2016-06-28高業(yè)務水平;二是定期組織內審人員參加專業(yè)培訓,提高認識,開闊視野;三是建立內審人員定期學習制度,針對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增強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自覺性,學以致用,促進工作;四是綜合考評內審人員,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其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只有不斷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內審人員的職業(yè)素質,強化其風險意識,降低審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