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海山
摘要:目前一些基層學校教研活動開展流于形式,教師在活動中沒有獲得成長。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學校可以從名課研習、課例結合主題研習、研討過程的把控、組織形式的多樣化等方面著手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
關鍵詞:農村基層學校;有效組織;教研活動;教師業(yè)務水平;主題活動;活動形式
長期以來,一些農村基層學校開展教研活動就是簡單的聽評課,或者說是議議進度,討論一下學生現(xiàn)狀。這樣的教研活動有形式無實效,有時間無內容,有計劃無落實,只是流于形式,形同虛設,難以形成一致意見,歸納不出真正的教研成果,無法滿足教學和教改工作日益增長的需要,也沒有達到教師成長的效果。久而久之,教研活動反而成了教師的負擔,既浪費時間,又解決不了任何實質性問題。
邯鄲市教育局副局長曹建召曾在2014年第9期《邯鄲教研》上發(fā)表過一篇文章,文中專門談到關于“一課一研”的三種形式:1.互不分享型,即A+B+C=A+B+C;2.主備主導型,即A+B+C=A;3.分工協(xié)作型,即A+B+C=D,理想的教研形態(tài)應該是第三種形態(tài)。大家坐到一起,暢所欲言,坦誠布公,形成一個核心共識,以便日后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這就給基層學校如何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指明了方向。
針對當前一些農村基層學校教研活動的現(xiàn)狀,結合本人幾年來課堂聽課、組織教研活動的實踐,下面就如何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出幾點看法。
一、從名師、名課研習入手,切實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
有的教師認為,身邊教師的水平相當,又過于熟悉,單就聽評課而言,也是礙于面子,優(yōu)點說得多,缺點提得少,搞教研活動也碰撞不出什么思想的火花。針對這種情況,要想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就需要專家的引領和示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找一些名師的課堂實錄或者身邊名師的課作為教研活動的切入點,去研究,去剖析,形成共識后,再形成共案、個案,進一步拿到課堂教學中去實踐。然后再交流、反思、對比,做到課前研、課后再研,反復打磨,從而實現(xiàn)質的飛躍。
二、圍繞一個主題,結合課例開展教研才能既有內容,又有深度
組織課例研討,搞好教學診斷是一種以課堂教學實例為載體的校本教研形式,它具有貼近教師、即時方便、交互性強、實效顯著等基本特點。單方面的圍繞一節(jié)課去開展教研活動,評來評去,有過多的重復點,形式顯得單一,得不到深化。單方面圍繞一個主題不結合課例去研討,內容空泛而缺乏可操作性??鬃佑忻裕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碧子眠^來就是:“教而不研則罔,研而不教則殆”。所以,最好還是結合課例,圍繞一個主題去開展教研活動。例如,在南城中學開展的一次教研活動中,數(shù)學教研組結合陶秀芳老師做《復習解分式方程》公開課,圍繞本學期的教研主題“如何有效實施分層教學”,展開了深入而有效的研討,老師們敞開心扉,結合自身實際,各抒己見,最終達成了共識,活動成效十分顯著。
三、研討過程要有交流,思想要有碰撞,時間把控要適度
教研活動切忌程序化,在研討過程中要有互動交流,深入交換思想。發(fā)言得體,既不要阿諛奉承,也不要搞個人攻擊。尤其是主持人在研討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引導、把控、調節(jié)的重要作用;要適時點撥,既不能冷場,也不能讓老師漫無邊際地談;最后還要作好總結,及時整理歸檔,形成有效的教研成果。
四、以“聯(lián)片教研”為載體,多形式地開展教研活動
規(guī)模小的學校和教學點由于教師人數(shù)少,不具備開展教研活動的條件。我們可以學區(qū)、區(qū)片為單位,以教研室搭建的聯(lián)片教研平臺為載體,把握每次研討機會,盡快使教師成長起來。
磁縣地域特點是山、丘、平各占三分之一。分布面廣且規(guī)模較小的教學點較多,各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情況、家長意識等外部環(huán)境有很大差異。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優(yōu)質師資向城區(qū)流動,大部分的“學科帶頭人”、“中青年教師教學能手”集中于城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城鄉(xiāng)差距進一步加大,使本來骨干與機制較缺乏的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校的教研,在動力、資源、質量等方面更顯得薄弱,致使部分學校很難真正開展教研活動。如何改變現(xiàn)狀,提高學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呢?2013年,縣教育局教研室在全縣范圍內嘗試開展以“區(qū)域教研共同體的形式來推動聯(lián)片教研”的活動,并在邯鄲市課題規(guī)劃辦立項、結題。自課題立項,實踐以來,聯(lián)片教研活動深入開展,讓基層學校的教研活動落到實處,得到農村學校尤其是教學點的廣大教師充分認可。進一步加強了校際間的教研合作與交流,整合推廣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實現(xiàn)校際間教學活動優(yōu)勢互補,促進教師的發(fā)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實踐中可能還有很多不同的教研活動模式,只要我們抓住教研活動的核心:研什么、如何研、研出成果,再結合本校的校情、師情、學情探索出一個適合本?;镜慕萄谢顒有螒B(tài),教師就會在教研活動中汲取成長的營養(yǎng),就會不斷取得進步。